“这个是导游还是讲师?”在抖音旅游博主
杭州小黑诸鸣的一条置顶视频下,这条评论得到了个赞。这条视频接近12分钟,却达到了万次播放量。“干导游屈才了”“头一回这么长时间的视频给看完了”“现在不会讲故事就不是好导游”……超过4万条留言在评论区涌现,多是在称赞诸鸣。
画面里的诸鸣口若悬河,在12分钟里细数江南六大古镇20年的旅游发展兴衰,将它们之间的竞争角逐讲解得妙趣横生。
从年发抖音开始,诸鸣时不时因为这类侃侃而谈的视频走红一把。视频多是由游客实录,呈现他在导游现场的原生态讲解,其中既有地方历史,又有人文典故,间杂着奇闻逸事,生动有趣。
诸鸣是浙江一名从业将近25年的老导游,曾获得过国家导游技术技能大师等导游界重要头衔。现在,他在抖音上拥有万粉丝,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着粉丝“云旅游”,帮助那些景区和商户,在疫情中打开了新窗口。他的新事业风生水起,被媒体称为华东线“云游”最资深导游。
1
且将新瓶装旧酒
诸鸣第一次爆火,是年的一条几分钟视频。那也是一段讲解实录,内容是他在一处园林里大话文化典故:“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是上厕所不是下厕所?为什么生女孩叫弄瓦,生男孩叫弄璋?”
戴着一副标志性黑框眼镜,总是身着中式服装,嬉笑怒骂、快人快语的诸鸣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谈古论今、纵横捭阖的知识类讲解让人们惊喜,一个导游竟这么博闻杂识,面对游客抛出的奇怪问题也能应答自如。
蹿升的热度让诸鸣有些始料未及。20年来,他在线下带旅游团就是这样的风格,把知识点揉碎了,编织在讲解里,时不时地抖抖包袱。他猜想,走红的基础是大众对传统文化有求知欲,但日常容易触达的渠道一直缺乏。
诸鸣一下觉得找到了方向。他长年在华东带团旅游,深耕江南的文旅知识,储备着丰厚的内容资产。他开始以每天1-2条的频率更新,粉丝量飞速上涨。
让粉丝量突破到万人的那条视频,是他在讲解横店的一家照相馆。它一年的租金接近万,占整个景区商铺的一半,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其中的商业逻辑和营销理念。年6月,他的一段在导游车上侃侃而谈浙江为什么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使命的视频又被广泛转发。网友们称赞他有着难得的好口才,一个有趣有识的导游形象随着几次爆火,逐渐深入人心。
现在,诸鸣的多万粉丝中有万左右忠实铁粉,以30到50岁间的男性为主。他们对各类政经历史知识深感兴趣,经常在评论区探讨争论,其中一位铁粉是演员李立群。有一天,诸鸣发现他在评论区里留了个言,点开发现头像旁标着“铁粉”两个字,这说明他几乎每天都会在诸鸣的主页逛逛。诸鸣猜想,李老师非常沉迷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发现了他。
另一类经常出现的评论是网友们的感谢,因为疫情不能出行,但“呆在家里却被带去不少地方旅游”。除了短视频,他还开启了直播,带着粉丝们在云端旅游,遍览江南的小桥流水、旖丽风光。诸鸣最受欢迎的一条视频,达到了1亿次的播放,直播人数最多时同时段有近两万人在线。
疫情前,诸鸣在导游圈子里已经有一定名声,发短视频时,他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尝试一下,没想到巧了,做成了”。
他起念拍短视频的初衷,就是想改变大众对导游的刻板印象。他经常问,游客心目中的好导游是怎么样的?百分之七十的回答,都是“不强迫买东西就是好导游”。这让他觉得有些懊恼,这意味着游客的要求很低,也说明一些同行的形象不甚光彩。
在这种情况下,网上忽然出现他这样的导游形象,知识面广、内容有趣、讲解不刻板。“大众才觉得原来导游也可以这样。”作为导游走红,让诸鸣觉得是一件好事。导游是旅游行业中的一个链条,串起了相关行业。疫情后,旅游行业跌入低谷,今年也取消了导游考试。“比起游客,建立信心更重要。当他们在抖音上看到有这样一个导游,就会多建立一些信心。”他说,只有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才不会衰退。
2
一个二十年老导游
在抖音走红后,总有人问诸鸣,他是什么人设?这个问题让他有点犯难。他的视频基本是实录,不做脚本、不写文案,甚至连美颜都没开,生活中怎么样就怎么拍。这几年,除了穿的衣服光鲜了些,其他也没什么变化。
如果非要总结,他会说自己就是一个导游。要加形容词修饰,就是一个“又老又黑”的导游。老是他的特色,黑也是。他在这一行干了20多年,资历老;带游客风吹日晒,也不保养皮肤,天生就黑的他晒得更黑了。
不少粉丝在留言区夸他有文化、有知识,但诸鸣却觉得这不算是全部的“真相”。事实是他深耕这一行,不像绝大部分同行,干几年就不干了。他在那些景点一遍遍游历,一遍遍讲解,对文旅内容非常熟悉,信手拈来。他觉得自己讲解的知识也不尽严谨,但粉丝们的参照物是其他导游,不会像对一个大学教授那样,苛求他文史知识的准确性。
“我经历过太多的事情,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比我年长的不多。”诸鸣认为,人们听说过30年的演员,比如刘德华先生;30年的记者,比如白岩松老师。但很少听说有干了30的导游的。旅游是实业,任凭风云变幻,这个根不能丢。
青年时,他是在时代的潮水中被推上导游这条路的。中专毕业后,先在水泥厂烧窑,后来又入伍当兵。退伍后,转业去了一家工厂,但不久工厂就倒闭了。这时,他想起自己还有一门顺溜的嘴上功夫。上学和入伍时,他都在练习说相声,有着逗笑人的本事。正逢他的家乡乌镇着力开发旅游,他开始考导游证,进了乌镇旅游公司。在年成为职业导游,就这样在这一行扎了下来。
开始带团前,他把所有同行的讲解都偷摸着听了一遍,备足了功课。第一次带的团很特殊,是其他地方来踩线的40多个导游,都有四五年的资历。他想,自己讲的内容必须和前人讲过的都不一样。导游词里写的他统统不讲,他自己做了很多案头工作。
书籍是他的案头来源,他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得闲了就在手机上读书。他的阅读面很广,不论是地方县志资料、文化史料钩沉,还是时事热点新闻,都是他吸收知识的来源。他认为导游就应该杂识博闻,在和游客交流的过程中,他也善于听他们聊阅历、说轶事,转化为讲解素材。
因为工作勤恳,诸鸣在4年获得浙江省导游大赛第一名,还获得了金牌导游等荣誉。他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因为导游事业的风生水起,他被认定为杭州D类人才。这让他感觉骄傲,“当导游也能成为人才”,努力就能创造希望,他的经历也是一部个人在时代潮水中奋力前游的奋斗史。
当了20年导游,诸鸣仍然乐在其中。这份工作带给他乐趣和充实,他可以行万里路,认识许多有趣的人。即使一个地方他可能去过10次、次,但每次碰到的游客都不一样,“每个游客都是有趣的生命,每个人都会教你一些有意思的事。”对于诸鸣来说,当导游的精彩在于未知,它永远不是重复性的。
8年5月,医院40多名医生,到华东一带旅游。原定5月13日返程,5月12日过跨海大桥去上海的路上,车上忽然有客人放声大哭。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阴沉。一位医生告诉他,四川地震了,他们联系不上家属。他把最后一站去黄浦江上看夜景的费用都退给了他们。第二天一早,医生们又收到消息,去四川的航班全取消了。诸鸣赶紧给成都驻上海办事处去电,说有一批游客,全是四川的医生,“要回去救人”。成都办事处多方联系,第二天就协调了一架飞机,把医生们送回去了。
当导游就是这样,当和远道而来的游客发生了牵绊,便不能不管。那年年底,他拿到了杭州的金牌导游,奖励了块钱,他把钱都捐给了灾区。
5年时,他带了一个全国优秀教师的团,大概个人。老师们在上海接受完表彰后,到华东旅游一圈参观学习。第一餐在上海四川路的宝龙饭店吃饭,餐标是块钱一桌。其中三位老师听说一桌菜要元时,眼泪止不住向下掉。诸鸣关心地询问他们,老师回答,块钱是他们那儿3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他们来自西部贫困地区。后来的行程中,有一个在杭州的自费项目,三位老师没有报名,他动员旅行社偷偷帮老师们买了单。
“拿着旗的时候,所有人都叫诸导。我这个诸导跟张艺谋的张导没什么区别,他导的是一出戏,我导的是一个团。”在诸鸣看来,当在游客车上拿起话筒时,他就是一个演说家;到景区里边讲解边表演,他又是一个表演家了。
3
45岁的“小黑”,大有可为
即使已经是抖音的文旅红人了,诸鸣仍然坚持带旅游团出行。走红后,他的旅游团一开团,就有铁粉们立即报满。见面时,还有粉丝给他送上自己画的画,上面是诸鸣的Q版形象。
有一回,诸鸣带了一个团,团里有一个韩国人,一个新加坡的华裔。他们在景点看到诸鸣总被人拉着合影,十分好奇。诸鸣大笑告诉他们,在中国,导游是一个地位非常高的职业,就像韩国的医生、新加坡的律师一样。旁边的粉丝也连连称是。
这是职业生涯里难得的荣光时刻。当新事业展开,诸鸣觉得自己的力量更大了,尤其在他发现可以通过自己的视频帮助景区和商户时。
江苏盐城因盐场而兴。当地为了发展旅游,引进荷兰郁金香,形成一片花海。但景区开张四、五年,一直不温不火,为此,引进了王潮歌的沉浸式演出。当景区向诸鸣求助时,他费了一番心思,决定对这场名为《只有爱》的演出进行诠释。经过他的解释,演出背后的意涵逐渐浮现,景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