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纪南城思考者导演手记

《思考者》导演手记

汪湘

“我是一个占星师,拍片子现在只是我的副业”……这是我这两年最常说的自我介绍,一方面是因为我确实对日月星辰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纪录片这个领域,我还只能算是个新人。

作为天蝎座,我一直对神秘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也常常会去想那些存在与虚无的东西,大概也是因为这个,总导演决定把第三集“思考者”这个题目交给我来做。

“思考者”这个题目不好做,我们要讲的是楚人的思想。思想本就不好讲,特别楚人背后藏的还是道家思想,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的道,已经不是本真的道了,而道家向来崇尚隐士,自然难觅痕迹,没有痕迹,何来故事记录讲述?一切似乎都对我们不利。反者道之动,我们就在“反”中,开始了这一集的工作。

(一)木

中国古人用五行来理解自然,认识世界。我们这一集,也沿着木土火金水的路径展开。木在五行中代表春天,一年的伊始。对于我们片子的伊始,便是大量的案头工作。这次题目太大,为了搞清楚古人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我买了《史记》、《道德经》、《庄子》、《四书章句集注》等等这些想想就头晕的古籍来看,又在网上找了各种课程视频来学,这里特别想感谢几位从未谋面的老师,他们的课对我影响颇深,台湾大学吕世浩教授的《史记导读》公开课,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中西思想必修课》,北京大学杨立华教授的《中国哲学史》,台湾大学吴展良教授的《老子》公开课,足足花了两三个月,边听课学习记笔记,边翻阅各种古籍资料,渐渐地,思想源自自然这一核心思路成为我们这集的目标主旨。

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呈现。这里首先要介绍我们这集的摄影指导徐飞,他也是一位影视导演,本身是做摄影出身,我特别信赖他对画面镜头的把握,所以这几年一直拉着他在帮我拍纪录片。这一次,同样离不开他。

可就在我们各种商量完如何拍摄我们想要的“自然”时,疫情来了。我住的门栋被封了,被困在了家里。错过了春分,也会错过了我们拍摄的时机,幸运的是,我们最终还是赶上了时节。但在拍摄当天,却下起了大雨,等了一两个小时,快到中午才停下来,险些被迫再次延后。而这第一次的拍摄行程,似乎也给今年定了一个基调。因为这第一次种下的是一颗关于“意外”的种子,后来几乎每一次的拍摄,我们都遇到了各种突发的意外状况,每每都是到最后一刻才惊险收工。

(荆州松柏村农耕拍摄)

(二)土

大地孕育万物,在五行中,提到土,我们就会想到土地、高山,我们这集拍摄的第二个主题,就是一座山。

巫山,这是我们第一个远行的目的地。因为考虑到想要拍摄云遮雾绕、迷幻神秘的巫山云雨,我特地根据天气预报,选择了标记会下小雨的那几天出发,结果,当我们到达巫山的那个下午,当地晴空万里,于是接下来,我们经历了“等雨来”的四天。

天气是不可控的,而巫山的天气更是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准哪天会不会突然下雨起雾,在和团队大家商量后,我们依然还是按原计划上山,连续三天,每天三四点起床出发,同样的景,我们拍了三天。到第三天的下午,因为一直没拍到特别想要的镜头,徐飞提议,我们从山顶步行到山脚下去,看看能不能拍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要知道,这是一座几百米高的野山,周围都是江水,下山意味着我们还要原路上山,且我们每天高消耗的走山路当时已经很疲惫了,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样不太可行,但想着反正现在也没有“云雨”可拍,那就拼了试试呗。这里,要特别感谢的是我们的摄助章新龙,每天背着机器、扛着大架子,和我们一起爬山。

从山顶下到山脚,我们走了一个半小时。拍完一组镜头后,我们便返回上山。下山时,我们还能三人分担着每人背一点设备,等到上山时,我很快就走不动了,即使章新龙帮忙把我身上所有的负重都拿过去了,我依然是走一步停三步的状态,而且为了减少负重,我们下山时只带了一瓶水,很快我们三个人就把水分完了。当时是又累又渴。就在我们水尽之时,天上居然下雨了。提着艰难向上爬的腿,望着落下来的雨,我犹豫再三,最后实在受不了,捧着喝起树叶上积起的雨水,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真正的“餐风饮露”。而在我们快到山顶时,山对面神女峰的云,也出来了……

在巫山,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我不知道其背后有多少是虚构,有多少来自真实,但我们在巫山的经历却是惊险的。有一天,我们在巫山大宁河拍悬棺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事故,无人机撞上了河中间一根我们事先都没发现的电线,而无人机的螺旋桨在被撞到后,飞机居然没有坠机,神奇地坚持飞回来了。

巫山神女与楚王的故事,我们只能依靠想象,但在大宁河双龙码头偶遇的董景生夫妻,让我感受到了现实的淳朴情感。夫妻俩一起操持着一条游船,面对我们这几个陌生人的突然出现,欣然答应我们的拍摄邀请,陪我们在悬棺那拍了一个小时,期间还耽误了一笔游客生意,没有任何怨言,在陡峭的礁石间,主动帮我们传递设备……

神话也许是虚无缥缈的,但在坚实的大地之上,美好的大自然跟美好的人,一直都是真实的。完成了巫山的拍摄,我们这一集,也渐渐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雏形。

(图一图二是我们在巫山爬山走山路,图三图四是我们上山下山的位置)

(三)火

火在五行中,代表夏季,是关于热烈生长的季节,火也代表竞争,是战斗,是冒险。而我们拍摄最紧张激烈的一个阶段,也在今年的6、7月,最炎热的一个夏天开始。

作为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从一开始,模拍部分就显得特别重要。

6月初,我们一行人去象山踩点堪景,但对于我来说,这次堪景可能并不算成功。为了还原出鹖冠子当年夜观星象的情景,我希望找到一个空旷的小山丘,但事与愿违,看了几个地方,都没有合适的。另外,我们预算有限,需要将6集不同的内容尽量集中起来拍摄,避免过多的转场。各方权衡,我们最后决定将鹖冠子观星的场地,放在了我们有很多场戏的海边,那里有一个小山坡。面对并不是那么完美的场地,我的心是火烧火燎的。

未知不可控,已知的就更加需要做好。从象山回来,我赶紧和徐飞商量,尽快敲定我们“火舞”段落的拍摄。为了更好地呈现出火焰燃烧的状态,我们终于找到了武汉仅有的一台高速摄影机,场地方面,因为喷火有一定危险性,兜兜转转,找到了地广人稀的江心天兴洲。原本以为万事俱备,结果演员在拍摄头一天晚上,告诉我第二天点火要用的航空煤油没有了,他的原话是“我表演这么多年,第一次出现这个情况”……幸好,他说寺庙点灯的煤油,应该可以替代,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去归元寺旁边的佛具用品店买煤油,店主听说了我的情况后,在我付完账出门前,给了我两根香蕉,他跟我说:“这是早上从庙里拿出来的贡品,会给你带来好运的!”

高速摄影机,更适合的是在室内稳定环境、灯光充足条件下拍摄,室外、夜晚、随机状态下的捕捉是复杂的,且当时设备老师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只有一张G的存储卡,而这台机器在帧设置下,拍摄一条5秒的素材是差不多10个G。

不知道跟那根幸运香蕉有没有关系,我们惊险拍完了,这把火最后放得还算顺利。第二把火就到了6月底,象山的正式模拍。

第三集的拍摄部分是从第三天下午开始的。起初都特别顺利,可就在下午我们拍完鹖冠子家中的戏,等待晚上拍摄夜戏时,“意外”来了,制片葛艺峰复景回来告诉我们,海边最近涨潮严重,我们的景可能会被淹掉。

到海边,我们发现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到6点半,整个小山坡都被海水包围了,人根本没办法上去,拍摄是肯定不可能了。这时候如果换新的景,意味着需要增加更多的拍摄时间跟预算,会打乱很多计划。我们商量,还是先想办法在附近的礁石上寻找可能的替代场景。一块块礁石地看,每一个地方拍照构图看感觉,最后,被我们找到一处,借景拍出来的画面,是有登山观星的味道的,且该礁石在不会被海水淹没。就这样,我们这集的模拍重头戏,鹖冠子登山夜观星象的地点,最终阴差阳错定在了几米高的礁石堆来拍。

道家推崇抱一守中,中间状态是最好的,而在摄影中,白天与黑夜的交界时间段,也是最美的,我们一般称其为“密度时间”,不过这个时间段也是最短的,所以拍摄起来也是最难的。我们观星的拍摄时间便选在了这个时间,正巧第六集也跟我们选了同样的时间,所以一场海边的“抢密度大战”便开始了。原本AB组的双机模式,因为两场戏同时开拍,拆开成了两组分头拍摄。作为其中一组的我,只体会到了一半的紧张感,比起拍摄时的争分夺秒,正式拍摄前的一个小“意外”,让我印象更深。

当时我们提前准备架机器,把每一个镜头的走位及机器定点位演练好,可这时候,头一天拍照选好的那个构图机位架设点,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就那几块礁石,偏偏就是找不到符合本来前景有遮挡效果的角度,我很想要那个感觉,便执意要找到那个角度。最后我们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又多花了半个小时,为了一个机位构图的位置。我是偏执且纠结的,尤其当我明确了那个“一”时,便很难接受“二”,辛苦了当时陪我执着这点小细节的黄柳平和摄影组各位老师们。

(图一图二图三是火舞拍摄现场,图四图五是象山模拍现场)

(四)金

在五行中,“金”会让我们想到石头,是坚硬的,而从顽石到真金,是需要经历火炼的。“金”也代表着方位上的西边,接下来的阶段,也是一段“西北的故事”。

一开始,我便想要去拍天文台,除了做片子的需要,也有我的私心,我想体会站在天文台仰望星空的感觉。后来定下来找选题,点开国家天文台网站时,我第一次看到了赛什腾山-冷湖天文台的照片,那一瞬间我就决定,这就是我想拍摄的天文台。再后来,文君老师还曾帮我联系上过云南天文台,虽然各方面拍摄条件都会更成熟,但我就只想去冷湖。

决定去冷湖只是一瞬间的事,可最后实际到那里,却花了大半年的时间。那几个月,要么武汉有疫情,要么冷湖有疫情,等我们都好了,北京的疫情又来了,我们拍摄采访最重要的嘉宾、天文学家邓李才博士就在北京。拍摄的行程一改再改,租车的订单订了又退,到最后实在没办法,我们冒险地在邓博士行程未定的情况下,出发了。

从武汉出发,开车到冷湖,我们花了2天共38个小时。一路上,我都在和当地的负责人曹春林主任联系,等待着邓博士的行程,得到的一直是“可能”“应该”这样的回复。一直到出发后的第四天,我才接到“邓博士确定可以过来了”的消息,在第五天下午,我们终于见到了一直期待的拍摄主角邓博士。

冷湖所在的位置,是广阔的柴达木盆地,大片的无人区,有着顶级的星空观测条件。但无人区的拍摄,也是我们的一大麻烦,为了拍摄到最好的银河,我们每天晚上都深入无人区,由于天黑后什么都看不见,于是我们会提前准备好干粮,早早去选好位置,架好三台机器,等待银河的出现,我们一连拍摄了三个通宵。无人区是没有信号的,所以每一个通宵,都意味着十几个小时的失联状态。无人区的路也特别不好走,各种碎石,而我们为了多装设备,租的车是空间比较大的GL8,商务型的车实在不适合越野。后来有一天,我们在无人区拍摄了一个通宵后,在返回酒店的“火星公路”上,爆胎了,尴尬的是,我们都不会取这个车的备胎,本来在平时,百度一下就可以解决了,但在无人区,完全没有信号,就这样,徐飞和章新龙趴在地上,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才把备胎换好。

也许就像“金”在五行中象征的季节,秋天,代表着收获。当结束冷湖的拍摄,回程路上,我们把中间停留的一站,放在了青海湖,期待着看能不能补到一点原生态的自然状态。而在这里,我们收获到了一场近乎完美的日出。

(图一图二图三是冷湖拍摄,图四是无人区换胎,图五图六是青海湖拍日出)

(五)水

水应该是大自然里,大家最熟悉的一种物质了,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上善的水,在五行中代表的颜色,却是黑色,象征的季节是冬天。我们第三集拍摄最不可控,技术难度最大的,也就是留到最后的水下舞蹈拍摄。

拍摄水下舞蹈,是一个“意外”。在最早开策划会时,纵导说希望我在这一集里加上楚舞的部分。我一开始是不太愿意的,脑子里的楚舞都是传统的,于是我跟纵导说,那要不我们就拍水下舞蹈,把楚舞放到水里面。我记得纵导当时是惊喜中带着疑问,可以实现吗?我满口的说应该没问题。那时候从没潜水过的我,还不知道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最早给我普及潜水常识的,是职业潜水教练肖莎莎,一个天南海北常年混迹水下的广告人。和她见面沟通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潜水作为一项极限运动,一切都伴随着极大的危险。即使不跳舞做动作,人在水下潜行的时长和次数也是有限制的,不穿装备裸眼下水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加上潜水对水温也有要求,人长时间待在水下,还可能会失温,非常危险。还有水下摄影师,这也是特别稀有且专业的一个群体。水舞演员、水下摄影师、水下拍摄的场地,这是我主要面对的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解决的是水下摄影师。肖莎莎给我给我推荐了她的朋友卡卡,一个爱好潜水、兼职摄影的健身教练,在后来熟识后,我才知道他曾经还是专业的跳水运动员,与伏明霞当年是队友。

第二个问题是水舞演员。既要会跳舞,还要能够长时间不戴潜水镜裸眼下水,这样的演员很难找。在各种托人介绍后,一直没找到合适人选,后来一次偶然,在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