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角度解读缇萦救父相信微光的力量,小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潮流中,很多时候其实并不会发生动人心魄的惊天伟业,而是会冷不丁地出现一些小人物,甚至这些人中会有一些弱女子用她们微弱的声音在其中奔走呼号,从而搅动社会发展中积淀的一些陋习和沉渣,进而推动整个社会进行变革,促进文明事业的发展。

这句话是孙中山先生所说,大气磅礴,发人深省。

你不要对我的话表示怀疑,认为我实在夸大其词,且听我慢慢说来。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实力数一数二的大一统王朝,这个承继了秦始皇统一中华伟业的伟大王朝,创造过很多奇迹,促成了汉族的诞生,也留下了数不清的历史功绩。但这个王朝也存在一些历史以来的沉渣,比如肉刑。

肉刑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刑罚,它会直接摧残罪犯的身体。西汉以前有在脸上刻字、割鼻子、砍掉腿脚、切除生殖器官等。到了秦朝和西汉初期,由于天下久乱未治,六国也才刚刚统一,所以社会上的一些不安定因素比较多。而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也大多采用肉刑来镇压这些不稳定因素。

汉文帝刘恒执政时期,山东临淄妹子淳于缇萦就碰到了这种情况。

汉文帝刘恒。

西汉时期,山东临淄有个比较有名的医生叫淳于意,时任太仓长(主管粮仓的官员),人称“仓公”或“太仓公”,淳于意师承名医公乘阳庆,医术非常精湛,尤其擅长诊脉。这个淳于意医术的确不错,治好了不少人的病,但他不是一个待得住的人,经常性地会去周游世界,想做一个旅行家。

这问题就来了,身为粮仓主管,这么周游世界上下级都不会太喜欢;身为医学家,搞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活动,等他治病的老百姓也不会太高兴。因此,即便是淳于意有些本事,得罪的人还是比较多,这就招人忌恨上了。

公元前年,也就是汉文帝登基后的第十三年,也搞不清是谁把淳于意给告到了朝廷。经过一系列的过堂审问,最后,朝廷根据淳于意的罪行和刑法的规定,判定淳于意接受肉刑,也就是要接受上面我说的刺字、割鼻、砍腿等当中的一种。

汉法学自秦法,留下了不少残酷的肉刑。

按照西汉初期的法律规定,只要是当了领导的,如果被判定接受肉刑,就都会被押送到京都长安执行,这也算是肉刑最高复核的一种程序吧。所以,当年被判定执行肉刑的淳于意被羁押到长安服刑。这刺字还稍微好点,如果是割鼻或者砍腿,那这人基本上也就废了,其实这于国于家都是不太好的。

当所有人以为淳于意必定会被废了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不但拯救了淳于意,还造福了西汉王朝和天下苍生,这个人叫淳于缇萦。

淳于意没有儿子,淳于缇萦是他的第五个女儿,这件事情淳于意本人也比较懊恼,毕竟那时候大家都重男轻女。所以,当淳于意被官差押上囚车去长安,他的五个女儿只能跟在后面哭哭啼啼时,他只能懊恼地骂他的女儿们:“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意思就是生了一堆女儿,到了关键时候,一个都不顶用,什么也做不了,光知道哭。)说罢,扭头随官差西往长安接受肉刑。

缇萦救父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父亲的这番话让当年只有十四岁的淳于缇萦十分伤心,当下心生一计,“谁说女子不如男,待我随父去长安”(别查了,这句诗是我胡诹的),立即转头收拾行装,跟着囚车就随父亲往长安而去。

到了长安,淳于缇萦应该是片刻也没有休息,毕竟时间不等人,肉刑执行起来会很快。她也没有乱七八糟的找关系托门子,估计她也没有门路可走。这也是个千百年来的一个奇女子,非常有智慧,她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救她的父亲,这个人就是汉文帝刘恒。她选定在文帝经过的灞桥犯言直谏,向皇帝直接上书,她赞扬了父亲廉洁奉公的品行,表达了对肉刑残酷性的深刻认知,并表示自己愿意以身代父充入官府做奴婢来赎罪,希望皇帝能够免除她父亲的肉刑。

要说这西汉王朝也确实是比较开明,或者说朝廷当中也应该有要员认识到了肉刑的极大危害性,总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孩的上书,居然真的就被送到了汉文帝的案头(这哪怕是在文明的现代,这种事情也是比较罕见的)。

如今的灞桥,当年缇萦就是在这一块地方犯言直谏,为父上书。

汉文帝看到淳于缇萦的上书之后,这个“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中国两千年封建帝王之中的佼佼者深深感佩小女孩的心意,并深刻反思了自己执政中的沉渣陋习,最终同意了淳于缇萦的提议,决定放淳于意回家,并于当年下旨,全国范围内废除肉刑,以剃头发、戴铁圈代替脸上刻字,以鞭打三百下代割鼻子,以鞭打五百代替砍趺左脚,以斩首代替砍右脚(这一条似乎是加重了刑罚哈)。

这就是“缇萦救父”的故事,后世史书中绝大多数时候是将这作为孝道予以表彰。但我今天要换一种角度解读这个故事,其实缇萦对于中华民族在文明事业当中的贡献,是要远远大于所谓的孝道的。最终敲定这件事的汉文帝刘恒,也成为了千秋万代中华儿女铭记在心的贤明君王,百世流芳,更有人称他为“千古第一仁君”。

目前,也正有一个弱女子老师面对体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异议,这和淳于缇萦上书救父几乎如出一辙,这中间虽然跨越了两千年的时光,但这种弱女子的萤火之光还是神奇的串联了起来,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一些弱女子的行动,未必就不能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相信微光的力量。

淳于缇萦救父之举自然是有她的个人利益在,可这也不能抹灭她对于这个文明体系的贡献。肉刑的废除,最终使得西汉王朝保存了大量有机力量,为恢复国计民生做出了卓越贡献,汉文帝本人也因此光照后世。

我们文明的进步,很多时候不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自我革命,同样也依靠着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一滴水的力量纵然微弱,但只要这滴水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出现,有时候也能够浇灭正在预热的星星之火,阻止其成为燎原之势,从而实现拨乱反正、重归正途。

我也始终相信,社会发展是会一往无前的,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终将跨越,“肉刑尚可废,体制终将改;革新顾大计,民族有未来!”有时候啊,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些小人物的抗争,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我们的文明才会绵延不断,奔向未来。

此致淳于缇萦,以及和她一样的小人物们!

不要低估小人物的力量,他们同样也可以撬动社会变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