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正式成立,大街小巷里都是欢欣鼓舞的民众奔走相告,各大报纸也将这喜讯印在头条,全国上下一片喜庆的气氛。
邓华上将作为战争中屡建奇功的虎将,有幸陪在天安门,和战友一起感受大家的喜悦,只是他的心中仍有憾事,就算是我党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也无法忘怀。与此同时,各地的军营中,将士们将刊登了喜讯的报纸传阅,时不时传来喝彩声,大家都十分的振奋。
只有一个人格格不入,静静地看着报纸上刊登的各位将军的照片,仿佛身处另一个世界。他叫邓贤诗,是湖南四野12兵团46军团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战士。他看着报纸上邓华上将的照片,心中惊疑不定。这位首长,怎么和他的父亲长得那么相像呢?
邓贤诗从有记忆以来就没有父亲的印象,身边只有母亲邱青娥养育他,每当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有母,都会问母亲,他的父亲呢?这个时候母亲就会摸摸他的头,慈爱的说,他的父亲是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正在外面打坏人呢!
年幼的邓贤诗就一直把这说法牢牢的记在了心中,他十岁的时候,母亲邱青娥因为常年的操劳一病不起,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就把儿子叫到跟前,掏出了一张一直妥帖珍藏的照片:“这就是你的父亲,他叫邓多华,你还很小的时候他就离开家乡参加革命了,那么多年都没有音讯,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生是死。但是你要记得,你的父亲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
把照片交给儿子后,邱青娥就孑然而逝了。失去了母亲的邓贤诗,在村里众人的接济中长大,村民们都知道他的身世,对他父母十分敬重,很怜爱他。可那个时代人人都很困难,邓贤诗不想成为众人的负担,稍大一点就离乡出外闯荡了,他一直记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一心也想着为国杀敌。后来机缘巧合参了军,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
邓贤诗掏出贴身放着的父亲照片,和报纸上的邓华上将比对,虽然报纸上的脸庞有着岁月的痕迹,却明显看得出和照片是同一人。他的心中百感交集,一直以来他都做好了父亲早已战死的准备,现在突然得知父亲仍然健在的消息,想起母亲多年孤身养育他,最后孤独的死去,不由得啜泣起来。
他的反常举动引来了身边战友的关心,纷纷询问他怎么了,邓贤诗举着报纸抽噎着说:“这是我父亲。”战友们定睛一看,立马大笑起来,其中一个拍了邓贤诗一下,笑道:“别瞎说,这是司令!”以前大家聊天时,邓贤诗说过自己的身世是孤儿,父亲战死沙场,母亲也早早去世。战友们都觉得是他过于思念父亲而产生的幻想。
邓贤诗不服,争辩起来,很快这里的动静引来了指导员,得知躁动的原委后,喝退了一众围观人员后正准备呵斥面前的小战士,却看到他手中的照片和报纸,不由得愣住了。指导员接过邓贤诗手中的报纸和照片,来回仔细地看了几遍,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同一个人!事关一位首长,指导员不敢掉以轻心,很快就向上级反映了这个情况。
事情很快到了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的耳中,他和邓华交情莫逆,曾听他提过有个儿子流落在外,多年来一直寻找都没有音信,不久前和他聊到还郁郁寡欢。
萧劲光知道这件事对邓华的重要性,却担心万一是误会,会让邓华空欢喜一场,于是决定自己先去看一看这名小战士。邓贤诗接到司令召见的通知,心中有些忐忑,却不慌张,他说的都是真的,面对任何人都不怕。
萧劲光不动声色地打量面前的小战士,眉眼中确实和老友年轻时有几分相似,再看了邓贤诗手中父亲的照片,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八成的肯定。只有一点,邓贤诗说父亲叫邓多华,当务之急就是要和老友确认一下他是否有改过名字。
见到邓华后,这对挚友熟稔热烈的交谈起来,萧劲光在话题的间隙中不经意的提到,最近整理户籍,发现好多人都改过名字,问邓华改过没有。邓华不以为意说,之前他叫邓多华,外出参加革命了才改为现在的名字。
这下萧劲光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他思量再三,觉得这件事情还是由邓贤诗亲自对邓华说会比较好。邓贤诗强忍心中澎湃的喜悦之情,决定父亲写一封信。他怀着孺慕之情,只觉得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踌躇半天,只在信中写了母亲的名字和他的身世,表示若是邓华真是他的父亲,请给他回信。
当这封薄薄的书信摆到邓华的案头,他还以为只是一封平常的公文。打开信纸,邱青娥的名字跃然纸上,打开了他心中隐藏最深的愧疚。当年他离开家乡时,和邱青娥新婚不久,儿子还在襁褓中。邓华深知国家人民正在水深火热,自己满腔的抱负,大国和小家不能两全,他选择理想,只能辜负妻儿。
他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临行前妻子强忍着泪水,抱着儿子的襁褓鼓励他:“你在外面安心的打仗,家里有我呢。”当时的他们都不知道,这一去就是天人永隔。这就是邓华心中的憾事,离别多年,完全没有妻儿的消息,也不知道是否还在人世。
现在收到这样的一封信,邓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刻动身前往12军。当父子二人相对而立,虽然隔着漫长的岁月,奇妙的血缘让他们立刻产生了心灵的链接。邓华一把抱住儿子,铁骨铮铮的将军也忍不住哽咽了:“我对不起你母亲,对不起你!”
邓贤诗感受父亲可靠的拥抱,清晰地意识到母亲说的都是真的,他的父亲就是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多年心中隐隐的怨怼,在这一刻释然了,他感觉到了圆满。
结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如邓华将军一般,为了革命理想和家人长久分别的,还有无数人。幸运者如邓华父子,还有相见之日,而更多的还是一生不复相见。革命先驱者们为了大国大义牺牲自己的小家幸福,给我们换来了安定的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