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除了文房四宝,还有许多花式文具,

除了“文房四宝”,古人书房还衷情哪些文具?大多已淡出现代生活!古代除了“文房四宝”,还有许多花式文具,能认全的人不多了!古语有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就是,子贡问怎样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工匠做工与思想品德的修养从表面上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实质上却有相通的道理。《论语集解》引孔安国的注解说:“工以利器为助,人以贤友为助。”常言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工匠在做工前打磨好工具,操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为一个读书人,其要必备的工具,不外乎“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文房四宝,又有“文房四士”的雅称。陆游的《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有“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之谓。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笔、墨、纸、砚亦然。在使用之余,文人雅士还给它们取了人性化的名字:“笔”为中山人毛颖。据王羲之《笔经》记载,汉朝时天下诸侯郡国争献兔毛笔以书写洛阳鸿都门上的匾额,结果只有赵国兔毛笔入选。中山属赵,所以称毛颖为中山人,颖是指毛笔呈锥状的笔头。“墨”为绛人陈玄。古时绛州在今天山西省新绛县,所产之墨较为有名,为朝廷贡品,而墨又以陈年、浓黑者为上品,故称之为绛人陈玄。“纸”为会稽褚知白。古时会稽在浙江绍兴,出产贡纸。楮树之皮是造纸的上等原料,而褚与楮音同形近,故有人从人的姓氏中取“褚”为纸的姓氏,称之为会稽褚知白。“砚”为弘家陶泓。隋唐时期,天下陶砚盛行,而其中又以虢州,即汉时弘家郡(今河南灵宝)所产最负盛名,砚中间下凹以存墨汁,故称之为弘家陶泓。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就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笔架已有余年的历史。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但传世品还不曾发现。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材质多样,有铜、瓷、石等,其形多为山形。到了明代,笔架成为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其材质更加多样,不但有珊瑚、玛瑙、水晶,还有瓷、玉、木等。清代笔架更胜明代,材质有玉、紫砂、水晶、铜、木、珐琅、象牙等,而以自然之物最为名贵。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我国古代的书写格式,是自右向左,为了防止手臂沾墨,文人们发明了一种枕臂的工具,这种工具就是我们常说的搁臂,写字时用它搁放手臂,所以有时也可称为臂搁或腕枕。搁臂一般多是竹木、象牙质地,其中以竹制为多,一般用去节后的竹筒,将其分劈成三块,然后在凸起的竹面上进行镌刻,镌刻的内容有文字也有图案,通常是座右铭、诗画以及赠言等等。诗筒:“诗筒”亦作“诗筩”,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南人常以竹筒贮物,亦用竹筒盛装书籍。唐代诗人常常用竹筒作为邮寄诗歌诗卷的外包装,他们自己称之为“诗筒”。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文往还,如杭越唱和,多依赖诗筒传递。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之》:“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未死又怜沧海郡,无儿俱作白头翁。展眉只仰三杯后,代面唯凭五字中。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笔筒:笔筒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置笔用具,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可见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是文人书案上的常设之物。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艺术珍品。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基本都属于名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墨床:又称墨架、墨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是中国专门用来承搁墨锭的小案架。墨磨后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故制墨床以搁墨。墨床以墨定形,通常不会太大,宽不过二指,长不过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书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简练,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墨床为在研墨时稍事停歇,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物。多为木、玉、瓷所制,形状或为床式,或为几案式。墨匣:墨匣用于存放墨锭,同时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古代墨匣中,也多有制成漆匣的,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古代墨匣多以紫檀、乌木、豆瓣楠木为材料,并镐有玉带、花枝或螭虎、人物等图言语,一般都很精美。据说,清代道光年间,阮文达回到京城,“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可说是出类拔萃。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水注:也称“水滴”、“砚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冢……惟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宋、元时期水注较为盛行,以浙江龙泉窑和景德镇青白釉制品为丰富,器形有方、圆、立瓜、卧瓜、双桃、莲房、蒂叶、茄壶、牧童、罗汉骑兽、双鸳卧牛飞蟾诸式,也常做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状。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久远流传,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印章:亦称图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印盒:亦称印奁,盛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多扁圆形,体积较小,有铜、瓷、玛瑙、象牙、玉等,以瓷质为最佳。前人有印色池,惟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玉与水晶及烧料俱有潮湿之弊,大害印色。近有以石为之,亦不适用。印盒具体起始年代已不可考,宋曾巩诗:“印奁封罢阁钤间,喜有秋毫免素餐。”而且传世品中亦见有唐代印盒,由此可见,印盒不会晚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官、哥、定、越等窑均烧造过印盒。书画毛毡:简称书画毡。书画毡防止墨扩散,将多余的墨水吸入毛毡内,同时也就不会弄脏桌子了,毡面平整均匀,洁白柔软,富有弹性,可衬托宣纸,使书画爱好者运笔自如,手感舒适。在作品墨多时,不会跑墨,有托墨的作用,又因羊毛可吸烘水分,又具有吸墨的作用,大大体现了脱水保墨的良好性能,特别是绘制国画,能够妙笔生花,方便耐用,是文房四宝辅助材料。古代文人对“文房用品”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就如现代人钟情手机与键盘一样,有了好东西是不惜下本淘换的。所以,古代文人的案头除了笔、墨、纸、砚以外,还有很多用途不一的器具,或实用,或观赏,或怡情,或点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房清玩”。古人这一整套“花式”文具,大多已淡出现代人的书房,缈如久远的回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