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医记忆老夫聊发少年狂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编者语: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医院迎来了八十华诞。悠悠岁月,弦歌绵长。历代先贤辛勤耕耘,传华夏之文脉,承岐黄之精髓,跋涉求索,虔诚奉献,铸就今日之辉煌。回望来路,历史脚步清晰凝重,文化传承绵延不绝。展思将来,贵医人不忘来路、不改初心,秉承“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之校训,精勤不倦、博极医源,扎根沃土、服务民众。从本期开始,本栏目每周三定期推出,讲述院史上诸位名医名家故事,从中汲取经验智慧,凝聚行稳致远力量。

编者按:年3月3日清晨,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卢亮教授因病在北海家中逝世,享年98岁。本期《贵医记忆》刊发段扬采写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以示悼念。一个人辛勤工作到退休之时,不再终日奔波,劳神劳形,悠闲自在地安享晚年,练练气功,听听音乐,打打门球,游山玩水,含饴弄孙,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耄耋之年还要扬鞭奋蹄,呕心沥血、日以继夜地编著鸿篇巨制,这样的老人不说是绝无仅有,恐怕也是凤毛麟角。我的邻居卢亮教授,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重的老人。卢亮教授,年4月出生于湖南长沙,从小勤奋好学,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考入学制6年的贵阳医学院,学的是神经精神病学。毕业时恰逢新中国成立,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医学事业的满腔憧憬,全身心投入了新中国的医学事业。年,卢亮与同学合影。卢亮教授毕生从事高等医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一位勤于钻研、医术精湛、治学严谨的神经精神科学和医学心理学专家,从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一直担任贵阳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委员、贵州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悬壶济世和教书育人数十载,治愈了大量病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医学人才。临床诊病和教书育人之余,勤于笔耕,著书立说,在国内、国际的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百余篇,退休前便出版了医学专著十本,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和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小传载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大典》、美国生理及心理研究所主编的《生物行为科学名人录》、美国传记研究所主编的《国际荣誉名人录》;荣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的荣誉证书和银质奖章,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性的重要学术活动。年,卢亮教授和同是医学教授的老伴詹业华双双以七旬高龄退休。两位老人养育的三个儿女中,有两个在北海从事医务工作,便接二老到碧海银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适宜养老的北海安享晚年,卢亮教授偕老伴欢天喜地地移居北海,医院当内科主任的二女儿卢卫一家一起生活。卢亮(前排左三)与同事合影。卢亮教授一头银发,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喜欢在雪白的衬衣外套一条背带西装裤,显示出十足的大学者风度。他在医学之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幽默风趣,平易近人,既能坐在书斋里和学者专家们品着咖啡交流学问,也能站在街边和和蔼可亲地与引车买浆者交流大谈生活,是一位既令人敬重又讨人喜欢的可爱的老人。古稀之年才从繁重的教学和临床工作中解脱出来,卢亮教授只觉得一身轻松,但他并不愿像普通老人那样过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他认为自己的身体还很健康,脑子也还灵光,还应该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发挥一点余热。他利用退休后的大量闲暇时间,整理自己行医大半辈子的临床笔记和收集到的神经疾病学方面的资料,萌生了一个念头: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融入自己在神经科学方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以及心得体会,编撰一本大部头的《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给同学科的后生晚辈们留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卢亮教授深知世界神经科学更新速度极快,自己积累的资料一部分已经陈旧,便委托自己带出的在美国留学的研究生张启文帮助收集国外的神经科学资料。张启文在美国攻读的正好是神经科学,不负恩师重托,陆续收集了大量最新的神经科学英文资料给老师寄来。年,卢亮教授已经收集到了充足的资料。为了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此书,卢亮教授邀请退了休的老同学——昆明医学院神经内科专家王荪教授一同编撰此书。卢亮教授工作中。两个老人通过电话和书信,对《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一书进行了谋篇布局,计划写34章,90万字。对两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写作工程。两位老人惟恐力不从心,分别发动自己在医学界工作的家人参与此书的外文资料翻译和编撰工作。年底,90万字的《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在北海和昆明分头动工,卢亮教授挑了大梁。全书计划编撰的90万字,他独自承担了60万字的编撰任务和全书的统稿工作。为了不让自己偷懒,他用毛笔书写了一张条幅:“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贴在书桌旁的书架上,每天对自己进行勉励和鞭策。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老人可以说是闻鸡起舞,每天清晨6点起床,吃点早餐,喝一杯咖啡提提神,即伏案写作到中午12点,午饭后小睡一小时,起床后又伏案写作到下午6点,晚上还要挑灯夜战,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个小时以上。炎热的夏季,写得汗流浃背时,他进卫生间冲个凉后又接着写。头昏脑涨、肢体倦乏坚持不住时,他推开稿纸,搁下钢笔,起身离开案头,听听西方古典音乐,读唐诗宋词,看一会轻松愉快的电视节目,换换脑子,抑或牵着家中养的宠物狗“欢欢”,到住宅小区周围的街道上溜达一圈,沿途找几个引车卖浆的熟人聊一阵闲天,然后又返回家中,坐到案头奋笔疾书。起早贪黑地奋战了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终于按计划完成。国内两位著名的神经精神病专家赵葆询、陈学诗得知卢亮教授和王荪教授耄耋之年的这一壮举,自始至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书稿完成后,双双为此书作序。卢亮教授平日喜欢诵读中国古典诗词,对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情有独钟,尤其赞赏此词的第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每当与亲友们谈及耄耋之年还要编撰大部头的医学专著时,老人戏称自己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在为《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撰写前言时,老人在文章开头全文引用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卢亮教授(右四)指导研究生在答辩会后合影。当今社会,武侠、侦破、爱情书刊畅销,歌星们登台唱一两首流行歌曲,影星们登台亮亮身段,便有成千上万元进账,专家学者们呕心沥血写出的专著虽具学术价值,又有益于社会,却难于出版,即便出版了,也得不到分文报酬,有的还要自己贴印刷费。卢亮教授以前出版的十本学术著作,大多是这样出版的。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笔耕不辍,他的写作态度是“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当初与王荪教授筹划编写《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一书时,王荪教授就提出过出版难的问题,卢亮教授以幽默的口吻激励老同学“这就要看我们的功力了,如果我们两个老头儿能将此书编撰成‘皇帝的女儿’,还愁嫁不出去吗?”卢亮教授的预言成为了现实。年底,《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厚达半尺的书稿经国内著名的神经解剖学家杜树人教授推荐,寄给了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三个月后就收到采用通知。出版社知道这样的书不会畅销,向卢亮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提出了苛刻的出版条件:不发分文稿费,仅赠送编撰者两百本样书。为了此书能够问世,给祖国的医学事业添砖加瓦,卢亮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接受了这个不平等条约。卢亮教授在查阅资料。年9月,厚重如一块大砖头的《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出版发行,成为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神经疾病鉴别与诊断的专著,填补了国内神经疾病学的空白,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卢亮教授伏案工作6年又倒贴了多元打印费之后,得到了百余本样书,除了自己留下两本作纪念,其余的分别赠送给了亲友、学生、学校、科研机构和图书馆。老夫聊发少年狂,狂出了一本有价值的大部头医学专著,卢亮教授的狂劲更大了,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另起炉灶,开始了第二本大部头医学专著的编撰工作。这本书75万字,名叫《实用小儿神经科急症学》。动笔编撰这本大部头的医学专著时,卢亮教授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精力大不如从前,记忆力和视力也大大衰退,编撰这样的鸿篇巨制,吃力而又缓慢。老人是在和时间赛跑,与生命搏斗。老人和编撰前一本大部头医学专著《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时一样,日以继夜地伏案工作了整整6年,《实用小儿神经科急症学》一书于年5月脱稿。为了打印此书的书稿,老人又自掏腰包多元,书稿寄到贵州省科学技术书籍出版基金委员会,立即引起了重视,委员会聘请专家审阅过后,认为是一本有价值的医学专著,决定资助此书出版。年贵州医科大学宣传部、离退休处同志拜访卢亮教授。年10月初,贵州省科学技术书籍出版基金委员会把《实用小儿神经科急症学》的书稿寄回北海,请卢亮教授将75万字的书稿认真修改一遍,定稿后寄回去,交付给出版社编排印刷。不料喜讯传来之时,却噩耗突发,卢亮教授的老伴詹业华病魔缠身,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这对82岁高龄的卢亮教授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也让他处于两难境地。卢亮教授的老伴詹业华是一位眼科专家,也是一位那能可贵的贤妻良母。青年时代,她和卢亮教授是贵阳医学院的同学,毕业后双双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两人在学生时代相识相爱,终成眷属,相濡以沫,一起走过了时而顺利、时而坎坷的六十多年漫长岁月。为了支持丈夫干事业,她做出了巨大牺牲,工作之余承担起全部的家务,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丈夫的生活,让他排除生活琐事的干扰,专心工作和著书立说。卢亮教授在耄耋之年领衔编撰《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和《实用小儿神经科急症学》两本大部头专著时,老伴都是他的好帮手,她担任了两本书的编委,默默地为编撰者们翻译和校对外文资料,还审阅和修订了两本书的神经眼科部分。眼看着相依相伴六十几年、感情相当深厚的老伴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卢亮教授多么想抛开一切杂事,好好地陪陪这位为他做出过太多太多奉献和牺牲的好老伴,在病榻前照顾照顾她啊!可是,贵州省科学技术书籍出版基金委员会只给他限定了两个月的改稿时间,时间一到,必须寄书稿回去,以便按当年的资助出版计划安排出版。老伴理解卢亮教授,知道丈夫耄耋之年为了编撰两本大部头的医学专著,几乎耗尽了全部精力和体力,随着年事渐高,身体日衰,丈夫今后不可能再写新书了,这本书将是丈夫的封笔之作,决不能错过出版良机。她忍着病痛的折磨,反过来宽慰丈夫,鼓励他将全副精力投入到改稿之中去。在没有病倒住院之前,仍然拖着病体,坚持亲自照料丈夫的起居,每天做完了家务活,便默不作声地坐到了丈夫的书桌旁,依依不舍地看着丈夫改稿。卢亮教授有三个可爱的外孙,一个在上海上大学,两个在美国留学,他们得知了外婆的病情,每个星期都要打电话来问候。做外婆的每次接到外孙们打来的电话,都忘不了叮嘱一句:“你们要向外公学习,对事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在修改《实用小儿神经科急症学》一书的过程中,卢亮教授强忍着悲痛,一想到即将失去一辈子关照他、支持他的好老伴,就思绪烦乱,精神难以集中,但看到老伴期待的眼神,又努力克制住情绪,专心改稿。两个月后,75万字的书稿按时改完寄走,老伴也离开了人世。目前,《实用小儿神经科急症学》一书已由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白发苍苍的卢亮教授含着眼泪告诉我,令他深感遗憾的是,老伴看不到这本也凝聚着她心血和汗水的新书了。

本文摘自段杨编著的《海底行走》,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本文写于年9月。

卢亮(~),湖南长沙人,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医院神经学科奠基人。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本科(6年制),年创建贵阳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任主任至年,年任贵阳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副教授,年参与创建贵州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年任贵阳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教授及贵州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病学及医学心理学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委员,贵州省神经精神科学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等。年以来任《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年至年任《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主编。积极著书立说,开展科学研究,先后出版《临床神经病理学》、《简明儿童神经病学》、《精神医学基础》(第一卷)、《医学百科全书·神经疾病学分册》、《神经疾病鉴别诊断学一临床与基础》。年赴法国参加第九届国际神经肌肉疾病学术会议并作“纸坊病”的学术报告。在巴黎作了《贵州省克汀病的脑电地形图研究》报告。该论文在美国召开的“脑与碘”学术会议上交流。“纸坊病”论文已由法国出版。“贵州克汀病的脑电地形图研究”已由美国出版。年入选美国《生物行为科学名人录》。荣获、、、、年省级科技进步奖,年“脑卒中防治研究”获省部级二等奖,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和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来源:医院

贵州医科大学校友会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