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少年时,是否还记得案头的笔墨纸砚

很多人怀念少年,

念的是手上的泥巴还是背过的诗篇。

追溯过往,可还记得,

泥巴诗篇背后的故事文化。

简洁的苏作砚雕,展苏作风范;

依古代元素设计作品,念古韵文心;

更有天然鳝鱼黄、虾头红、蟹壳青等多种色彩的苏州澄泥石。

当50余件苏作砚雕和澄泥石刻汇聚一堂,

彰显大师手工艺作魅力。

它们都出自于苏城一位六旬老人,

粗粝温厚的大手之下。

他就是蔡金兴。

蔡金兴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澄泥石刻项目)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儿时便在砚村接受家传启蒙。

历经50年,刻砚桌前的,却还是那个人。

呼吸间吐纳石灰,鳝黄虾红间忽焉白头。

付出一生心力,他的热情并未稍退。

其砚刻作品,重视形体美和意蕴美;

传承传统技术语言和思想内涵,又独具创新之精神。

其澄泥石刻作品,雕刻细腻生动;

富有生活阅历,充满了个人情感和文房雅趣。

简洁大方、优雅高贵,

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具,

独具观赏、收藏之价值。

文化不容遗忘,文明需要传承。

中国的洋洋文明史,从来都离不开笔墨纸砚。

拂拭历史的尘埃,追溯文明的踪迹,

一方方砚台,接续起这个民族久远的文化记忆。

虽然,这早已不是砚台的时代。

退出了孩子们的生活,远离了青少年的视野,

模糊了成年人的回忆,也不再是老年人念兹在兹的日常器物。

但远在明代苏州,砚刻造型文雅,做工精美,看似素简,实则变化无尽。

清早期,吴门顾家三代琢砚,顾二娘更是“名闻朝野”、“当世实无其匹”,为文人所推崇。

顾二娘

做工精良,多清新质朴,深得著名藏砚家黄任赞赏。

所制的砚台,广受文人士大夫们的欢迎,书画家都以能获得顾二娘制作的砚台为荣。

岁月流转间,文明渐消逝。

非遗澄泥石刻,吴门砚雕技艺仍需传承。

看一场大师工艺展,感受文房艺术之美。

展讯

苏艺天工大师系列:蔡金兴砚雕暨澄泥石刻展

:16年11月23日—17年2月5日

: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楠木厅

展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