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会在房间摆放一些文玩瓷器,效仿古人,这种行为不过是附庸风雅而已。要说到风雅,首屈一指的是宋人,尤其是宋代文人。文房瓷器追求内涵丰富和造型的精巧别致,今天就介绍几件宋代的瓷器精品,体会宋代文人之高雅。
汝窑笔洗宋朝自赵匡胤建国伊始就设立了基本国策重文轻武,所以在宋朝文人地位很高,而文人的审美成为当时的风尚。在文人意志的影响下,品玩鉴赏之风盛行,文房用品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也逐渐向工艺品转变。文人的审美影响了工艺品的制作,提升了工艺品的审美等级。宋代瓷器光素淡雅,温润如玉,成为文人钟爱之物。在文人的书房中有瓷质文房用具、瓷质熏香、陈设玩赏瓷器。在从事四雅事“点茶、焚香、插花、挂画”时均离不开精致的瓷器。
宋代时插画开始流行,在文房中出现了小件的花瓶,专门用来插放鲜花。如宋朝《寒窗读易图》中书桌上的瓷瓶插花,瓷瓶中插着两枝梅花,一抹冷香溢满小屋,给人以清朗、适逸之感。文房陈设瓷还起到渲染气氛,陶冶性情的作用。而宋代文房瓷器小巧古雅,放在案头可以助文思,养心性。
寒窗读易图局部北宋越窑蟾蜍砚滴,长10厘米,高7厘米,只见莲叶型的磁盘上,站着一只昂首张口的蟾蜍。蟾蜍稍向后蹲,好像一跃而起的样子,显得灵动可爱,蟾蜍的背部有个小孔,这是古代砚滴的特征。这只蟾蜍为三足,被我们称为“三足金蟾”,有聚隆财富的寓意。作为文房用具却有另一种含义,古代月宫又被称为蟾宫,用蟾宫折桂的成语形容考试成功,金榜题名,蟾蜍型砚滴隐含蟾宫折桂的美好寓意,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意趣。
北宋蟾蜍砚滴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洗心内塑贴两条游鱼,外壁刻凸菊瓣纹一周。倒入清水,两条游鱼犹如活过来一样,栩栩如生。在宋代文房中,这样的瓷器比比皆是。
龙泉窑笔洗小香炉也是文房陈设之一,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瓷质的高足杯式炉、敞口莲花炉、香熏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它们的器形相对较小,便于室内案头安放,为文人青睐,成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件北宋哥窑鱼耳香炉,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
哥窑鱼耳香炉釉面开片对于瓷器来说属于瑕疵,但宋代文人认为光素的瓷器带有自然的开片,具有一种缺陷美,更显得雅致。这种开片是因为瓷胎和釉面的膨胀系数不同,釉面比胎体薄,经过高温烧制后瓷器迅速冷却收缩,所以造成釉面开裂,形成了这种天然的片状纹饰。
宋代宴请客人最高级的场所就是书房,就像今天的我们总想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古人也是一样。而书房就是展现自己的一个场所,所以对书房的布置非常的用心,书房内的陈设品代表着主人的生活情趣与审美高度。
参考文献:中国工艺美术史参考文献:中国陶瓷全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