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姚沐水文/摄通讯员叶肖翠
一张薄薄的皮纸,传承着厚重的千年传统造纸工艺。年,龙游皮纸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张薄薄的皮纸,和一位女子的一生联系在一起。她就是今年72岁的万爱珠。
龙南山区几个乡镇,以前共有7家传统纸厂。“其他几家厂先后倒闭,现在只有我们还在坚守。”万爱珠缓缓道来。
7家传统纸厂如今仅剩的“独苗”,就是现在的龙游辰港宣纸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万爱珠,当之无愧成为龙游皮纸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一
“辰港宣纸”位于龙游县城省道北侧。厂区内,一座古色古香的皮纸非遗展示馆引人注目。这里,陈列、记载了龙游皮纸走过的漫长历史足迹。
何为皮纸?万爱珠介绍,因为造纸原料主要为树皮,故有“皮纸”之名。龙游皮纸发展已有余年历史,所用原料以本地特有的山桠皮、雁皮等为主。山桠皮是落叶灌木,它的树皮是造纸的高级原料。纯手工制作的龙游皮纸细腻柔韧,性能上与宣纸有一些相同之处,但韧性更强。据志书记载,龙游早在唐朝时期就生产纯皮纸作为贡品,用于书写诏书、经书。经过余年的传承,如今,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被完整地保留下来,龙游皮纸不但作为高档书画用纸,还被用于故宫古籍修复。
“辰港宣纸”前身是龙游沐尘造纸社。年,万爱珠进入沐尘造纸社当学徒,至今已过50年。年企业改制,万爱珠多方筹资,将企业买下,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把龙游皮纸的传统工艺传承下来。
买下改制后的企业后,万爱珠为做大龙游皮纸业,年在龙游县城附近买下58亩土地,建起新厂房。改制后,生产工人从多人增加到多人,产值达到余万元。同时,万爱珠在坚守古老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适当改进工艺和配方。“做纸的流程没有什么改变,关键是原料处理方面有了提升,皮料处理更精细,质量更高。”万爱珠说。
二
看似很普通的皮纸,制作流程繁多,从砍条、蒸料到捞纸、榨纸,再到最后切纸、包装。一张能够摆上案头的洁白如玉、纹理纯净的皮纸成品,前后要经历30多道工序。
在捞纸车间,师傅正用传统捞纸手法在纸浆中捞纸,让人看了犹如时光倒流,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只见师傅拿起放着纸帘的帘架,不缓不疾地探入水中,然后不缓不疾地拎起,纸浆在帘架上均匀排布。然后,再将湿纸从纸帘中轻轻分离,一张张薄纸堆叠,白如豆腐。手工捞纸,凭的是经验,靠的是手艺,捞起的速度、水量多少,关系到一张纸的厚薄。
根据客户的要求,“辰港宣纸”研制出了数十个品种的皮纸,“楮皮纸”“雁皮纸”“画册纸”“国色皮纸”等系列产品进入市场,“月光”半纸、印刷半纸等多品种皮纸远销海外。万爱珠带队研发的不同于传统宣纸的“ADD高级龙康手漉仙纸”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跻身中国文房四宝十大名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启功等人也曾专门向万爱珠订制龙游皮纸。
三
工厂搬迁新址,“辰港宣纸”的浆料基地仍在沐尘乡,山桠皮原料种植基地则主要在庙下乡的毛源里、长生桥等村庄。在这里,建有8万亩山桠皮基地。
随着山桠皮价格连年上涨,种植山桠皮的山农也有了更好的收益。万爱珠介绍,山桠皮种下3年后,此后每年都有收益。前年山桠皮收购价每吨2.1万元,今年涨至每吨3万元,亩收益可达六七千元。“辰港宣纸”一年要消耗二三百吨山桠皮。
原料涨价,万爱珠并不担心,目前成本可以比较顺利地传导到产品价格中。但最为难的是传统工艺造纸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传统工艺造纸,工人劳动强度高,年轻人不愿接这活。随着高龄工人退休,“辰港宣纸”工人已经减至三四十人。
文化遗产不能断在自己手里。年,龙游的“皮纸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目前,万爱珠已培养自己的女儿徐晓静成长为龙游皮纸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万爱珠说,一定要想办法,创造条件培养更多的龙游皮纸造纸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