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哥吖
来源:扎哥吖新浪
原文标题:由谢留卿案想到的……
写在正文之前的一段话——
倘若,判决正如犯罪嫌疑人家属、位律师组成的庞大辩护团所要求的——全部无罪,那么,对受害者而言,社会公正还是否存在?这种暗含“智商税”的结果,除了对被害人二次伤害之外,作奸犯科者,逃离法律制裁,真的就是法治的胜利?
最近,谢留卿等人诈骗案,很火。
这其中,很多声音来自辩护律师、犯罪嫌疑人的家属。在一些平台,有律师用“伟大”来形容42个人的无罪判决,并发出了继续战斗的“檄文”——上诉。
在一浪又一浪的“舆论”中,案件似乎是判错了——全部的嫌疑人都应该无罪,检察机关也不应该提请抗诉。
这个舆论中,鲜有受害者的声音。如果没有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检察院那纸抗诉通告,我们并不晓得案件的样子。
正是在这个通报稿中,我们发现,被害人有吴某贞、马某亮、宿某强、陈某进、肖某生......
正是在这个通报稿中,我们才知道,谢留卿集团导演的“套路卖”的受害者,涉及北京、安徽、上海、内蒙古、黑龙江等多个省区市,以中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近80岁;
正是在这个通报稿中,我们知道了月入元,为“升值”一搏,抵押了唯一住房购买“藏品”的陈某进,也知道了为给患白血病的孙女治病,听信“藏品”能升值几十倍,遂多方筹款,花费数百万元购买“藏品”,遭受巨额财产损失的肖某生。
早先前,我曾经也遇到这样的案例。
母亲在小区旁边的菜市场遇到了一伙诈骗犯,一辆金杯客车,货箱里装着几件榆木家具,谎称是红木家具。
骗子对母亲说:“你也买不起,看什么看?”
一阵冷嘲热讽,年过半百的母亲受不了了,为了面子,直接说了句:“多少钱,我买了。”
在团伙的簇拥下,这一套四五万元的家具正要进门的时候,被我撞见了。两句话,我就看出了不对,就在我拿出电话拨打时,对方退缩了,脚底抹油开溜了。
骗人都骗到老年人的头上,这是何等的卑劣下流。
就像那位为孙女治病心切的老人,母亲之所以上当受骗,就是为了让儿子的家里上些档次。事情发生后很久,母亲很长时间才清醒过来,就像做错事的孩子,充满了自责。
确实,社会中总有一些蝇营狗苟的人,这些处在“上风向”的人,愿意用“自然进化论”的视角来解释——没有拿刀逼着老年人买吧?
大家都知道,艺术品的判断需要专业知识。一方是投资客的不知,再者是设计隐蔽复杂的诈骗“套路”,“商机”就此运作而来。“藏品”的制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卖个高价,“藏品”的购买者也希望自己“藏”有所值,价格一路高升。在这种相互“吹捧”的心态下,在艺术品收藏领域的“套路卖”诈骗犯罪案件就此产生,瞅中了人群中的逐利、投机心态。
愿打愿挨,在“套路”制造者看来,这一切没啥问题。
但问题,就出现在这“自愿”上。误入歧途的“自愿”是真的自愿么?作为“套话”“术语”的制造者,自被害人入套的那一刻,就成了被“俯视”的对象,被“薅羊毛”也是逃不脱的命运结局。
对于受害者而言,有苦说不出,这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带来的,亦或是对生活的绝望,亦或是对生命的放弃。时至今日,被害人陈某进的唯一住房,是否还在?被害人肖某生的患有白血病的孙女,是否康复?哪些跟不上时代节奏的老年人,是否因养老金无归陷入绝望?
站在“高山之巅”的人,习惯俯视,他们有着自己的人生哲学——愿者上钩,这些人被淘汰,本该如此。然而,倘若我们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又会在哪里体现?
这些问题,司法需要给予回复。诚然,法治的爱心不能泛滥,有些问题要交由道德伦理来做。但面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伦理要求,有些人偏偏选择精准诈骗,早已越过了道德的底线。这时候,我们寄望于德化教育,是不是略显幼稚,司法还要袖手旁观么?
我们真的想岁月静好,但有些人偏偏不想勤劳而获,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甚至苦难之上。这就要求,司法向前一步。
检察机关抗诉,无疑是向前一步之举,暗含着法治对公平正义的价值的追求。一如镇守边疆、寸土不让的英雄们,司法系统能否坚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让公众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检察机关的抗诉中,我看到了这个希望,也期盼这样的结局。
作者/来源:法律读库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