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的历久弥新岁朝图里的年味中国画里的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是中国传统佳节中最重要的一个。一进入腊月下旬,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忙起来。打年糕、磨豆腐、灌香肠……到处炊烟袅袅、人声欢笑。在古代,人们过年也是非常讲究的。古人以正月初一为岁之朝,《后汉书·周磐传》中有“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的记载。在这一天,人们家中的案头必定要有花果,称作“岁朝清供”,以求来年红红火火、衣食无忧。作为应景之作,古代绘画中的《岁朝图》成为这一美好时刻的“记录者”。这种与“春节”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最初是在宋代宫廷中兴起的。经过逐渐演变,《岁朝图》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年”期间人们聚在一起庆贺节日的场景。另一类多以“岁朝清供图”命名,以花卉、蔬菜等为主题的绘画。纸上乾坤大,画里岁月长。就让我们从下面这些《岁朝图》中体会那浓浓的传统年味。南宋佚名《岁朝图》绢本设色此图描绘远山村居岁朝时节的情景。画幅中下部位是此画的中心主题,在山脚下座落着村庄、屋宇房舍,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彩服,相互庆贺,屋内的男女正在忙于劳作,有的在屋内围炉小酌,对客挥毫,书写春联,有的屋内谈天说地,有的倚仗着栏杆,正在观看孩童放花炮……庭前成群结队的孩童,面带笑容,有的放花炮,有的提花灯,有的携扶老人,有的敲锣打鼓,渲染出新年的热烈欢乐的气氛。明朱见深《岁朝佳兆图》此图是具有祈福意义的宫廷年画。画中的钟馗注视着飞来的蝙蝠,有“福(蝠)来”之意,其手中拿着一个如意,旁边小鬼手上捧着一盆柿子和柏树枝,喻为“百(柏)事(柿)如意”。这张画构图简单,画中人物的勾线、设色技法娴熟,人物夸张而不觉突兀,尤其是钟馗胡须的处理,更是绝妙。北宋赵昌《岁朝图》这幅《岁朝图》构图饱满,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丝毫不留空地,整齐严肃,极具装饰的效果。画面铺满梅花、山茶、水仙和长春花的花团,鲜艳热烈。画面色彩明丽,富丽堂皇。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轴该作品描绘了村中人家欢度春节的场景,长者访友宴饮,儿童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辞旧迎新,欢庆佳节。画中所画的山水、松柏笔墨苍劲滋润;所画人物用笔圆熟,无论老少,身姿各异,神态生动,每个人物形象皆具动感,全无刻板之姿。画面充满岁朝繁忙、喜庆的升平景象。明陈洪绶《岁朝清供》轴该画构图疏密有序,布局合理。画面中的元素安排得当有序,画家以适当的留白调合笔墨色彩,形成一种流畅感。画中一簇梅花插入瓶中,枝条修长,白色花朵点缀其中,表明节岁时令。明袁尚统《岁朝图》轴此图绘山村一隅,诸多孩童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尽情嬉戏玩乐,屋内三位长者同桌对饮,观看儿童嬉耍。树石勾勒填色后皴擦,远山以花青淡淡涂染,笔法稳健苍老,画风质朴古拙。清代吴昌硕《岁朝清供图》轴此图以瓶梅、水仙、蒲草、秀石诸品组合而成,并置于瓶盆等器物中,以示为案头清供之物。物品高下低昂、错落有致地安排于画面,并以右高左低的对角形式排列,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配以题识和印章,这是吴昌硕花卉画中常用的构图形式。该作品笔法隽逸洒脱,极具清逸雅淡之气。用墨、设色也恰到好处,用墨浓淡相宜,设色俏丽鲜艳,雅妍相兼,双勾敷色的水仙花,更体现了吴氏晚年运笔遒劲古拙的独特风韵。(图片来源于网络)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