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是信息技术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自年3月起,临江市人民法院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坚持实用、管用、好用、通用、适用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审判工作运行新模式,仅仅通过三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传统办案模式到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模式的转变。
以电子卷宗为核心,老题新做(一)重塑案件流程。以电子卷宗为核心,将立案、审理、研判、结案、归档等各流程节点打破重组,建立新的案件流转模式。纸质诉讼材料不再流转,而是保存在智能办案辅助中心(以下简称辅助中心)的“云柜”中。立案阶段和审理阶段产生的纸质诉讼材料分别通过“面对面”和材料收转系统移送给辅助中心;案件结束,法官及时提起核验任务,提示辅助中心对纸质卷宗和电子卷宗进行检查、装订、归档。所有操作内容全程留痕、责任清晰。
(二)做细做好电子卷宗。辅助中心经核对、检查后,在24小时内将纸质诉讼材料转化为电子卷宗。为了使电子卷宗更好的应用到相关的业务场景,将自动编目与手动编目相结合,根据业务需要,将目录进行四级细化分类,对每一页诉讼材料都进行更加细致的命名,使法官在各业务场景内,通过相应目录内的材料名称或语音调证即可快速定位相关材料。
(三)加强深度应用。电子卷宗的价值体现主要是在应用方面,如案件信息回填,法官在线阅卷,电子卷宗借阅,特别是通过深度整合图文转换、OCR识别、语音录入、语义分析等技术,为法官提供法律文书自动生成、类案推送、文书智能校对、自动排版等功能,进一步减轻了法官的案头工作。电子卷宗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纸质卷宗传递模式中“点对点”的单一信息传输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小题大做
(一)升级“处理器”。年初,对辅助中心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划出专门的区域作为智能办案辅助中心的工作场所,并规划出材料流转区、辅助核心区、文印自助区三个功能区,增设云柜、扫码枪、扫描仪、打印机、装订机等硬件设备,面向社会招聘6名劳务派遣人员,将扫描、上传、归目、编目、检查、打码、装订、文印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全部纳入集约化、智能化、一站式管理模式,着力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分工。
(二)装配“主机箱”。对各个诉讼场景软硬件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使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的“主机箱”顺畅运行。在诉讼服务大厅增设自助服务一体机,拓展服务维度;以智能送达管家为依托,成立集中送达小组;建设互联网法庭,便捷当事人诉讼;升级科技法庭,实现无纸化庭审;将合议、专业法官会议及审委会场景及软件进行整合,实现“一室多用”。
(三)连好“数据线”。自年3月起,在各业务庭挑选一名业务能力及软件应用能力比较突出的年轻法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其他法官尽快了解、掌握无纸化办案益处及流程。为适应无纸化办案模式的转变,制订、修订《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操作规程》等制度共12项,并通过专项评查等方式,精准施策,精细管理,以制度推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的全面落实。
注重运行实效,难题敢做
(一)让法官动起来。自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模式以来,克服传统办案习惯,法官从“点”到“面”,从“抵触”到“认可”,从“认可”到“积极参与”,是难题敢做的一个缩影。自去年6月起,全院20名诉讼法官全部通过电子卷宗对案件进行审理,不再接触纸质卷宗;所有诉讼案件(除刑事普通程序)均进入全流程网上办理。(二)让设备用起来。运用多种方式,区分角色、区分场景、有针对性开展相关培训,使培训内容有的放矢。通过调度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对一段时期内的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了解问题根源,聚焦耙点,根据工作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强与华宇公司的沟通,及时提出使用过程中软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解决了笔录电子签名不全、信息不能回传、印章位置不正等百余项问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对软、硬件进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智慧法院信息支撑平台稳定运行。
(三)让成果秀出来。自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以来,诉讼案件平均审理期限同比下降33%;归档周期缩短一半;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提升至96.46%,同比上升3.11%;一审案件上诉改判、发回重审率下降至1.52%。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临江市人民法院充分应用信息化办案平台,为广大群众和当事人提供更多的“网上”“线上”服务,获得了广大群众和当事人的好评。截止7月31日,网上立案率98.86%,网上交费率30.64%,电子送达率.21%,网上证据交换率14.23%,网上开庭率43.21%,其中互联网“云间”系统开庭75次。
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