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良(-)孙大圣图
镜心纸本设色
33×33cm约1.0平尺
RMB:5,-8,
此幅关良所作《孙大圣》,关良以戏剧人物画闻名,京剧中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是其最常表现的题材之一,画面中“孙大圣”头戴雉尾,身披朱衣,目光炯炯,阔步而立,身段造型英武沉稳,神采焕发。服饰、造型的落墨行笔中简括传神,不尚华法,尽显“大巧若拙”的笔墨造诣。学习西画出身的关良,深受马蒂斯、高更的影响,其大胆明快的着色习惯在描绘传统戏剧服饰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运用,中西结合的手法无疑使整幅画面更具观赏性。
关良(-)盛开
立轴纸本设色
戊午()年
67.5×35cm约2.1平尺
陈之佛(-)双栖
28×34cm约0.9平尺
上款人简介:上款章正凡,著名音乐教育家。其夫人程静子,著名声乐教育家。
这一帧应是一九四五年艺术、政界界诸位好友为章正凡(章彦)、程静子婚礼而作许多作品之中一张,此为陈之佛所作《并蒂双栖》,向二人表达了婚礼的祝福。章正凡,后名章彦,一九一二年生于广州,一九二九年在广州省市立戏剧研究所学习,先后任教于香港九龙模范中学、私立广州音乐学院、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重庆国立音乐学院,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具有较高的音乐天赋,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其新婚妻子也是一位音乐家。此幅《并蒂双栖》画面笔法兼工带写,背景穿插着几枝疏朗的白梅和盛开的月季,枝头一对娇小麻雀结伴游而立,安详静谧,意境幽远。画面清政高标,神接宋人,无一丝烟火之气。先生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时,特别强调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在构图上从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往往一幅作品要数易其稿,九朽一罢,方作罢休。细品此幅《并蒂双栖》,画中景物虽不繁杂,但主次分明、动静相应、虚实相生,于平淡中彰显出独特韵味。
黄胄(-)·唐云(-)双驴
69×43cm约2.7平尺
茅盾(-)行书
立轴纸本水墨
年作
44.5×54.5cm约2.2平尺
上款人简介:谭耀年为广州虎门中学进步教师。年爱国将军、前国民党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等一批虎门乡绅、社会贤达倡议成立虎门中学,由无党派人士谭之良担任校长,进步知识分子谭之良不满国民党黑暗统治,在学校促进师生思想进步,脱离黑暗桎梏,谭耀年为虎门中学任教教师,与茅盾为好友。
茅盾是文人书法中的“瘦硬”者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茅盾一生勤于著述,始终保持着使用毛笔书写的习惯,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中书房,毛笔、砚台都是他的案头常物。茅盾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这其实代表了他们那一代文人整体的价值观:年轻的时候要多做学问,写字应该是业余的,但写字好这是最基本的。此帧书法于一九七二年写汉黎两族和谐共处,在人民公社的带领下新生活丰富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了生动的时代气息。上款是广州进步青年谭耀年,为虎门中学任教教师,与茅盾为好友。
王雪涛(-)上林春色图
×95cm约15.1平尺
说明:米景扬鉴定并题跋。
黄胄(-)春风牧歌图
68×49cm约3.0平尺
胡兰成(-)·福田赳夫(-)行书一堂
屏风纸本水墨
丙辰()年作
29×84cm×2约2.2平尺(每幅)
说明:日本回流。
此对屏为胡兰成与日本政治家福田赳夫合璧之作。关于胡兰成的评价,世人始终褒贬不一,但他的文字、他的才情却一直受人推崇,国学大师唐君毅曾赞许胡兰成“天资甚高,于人生文化皆有体验”,有人曾评价“从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直到余秋雨,才子散文,胡兰成堪称翘楚,其人可废,其文却不可因人而废”。正因为如此,胡兰成的书法也备受日本文化爱好者的追捧与热爱。
康有为(-)行书五言联
×49cm×2约8.3平尺(每幅)
说明:
1.日本回流
2.原装旧裱。
文字窥三极;湖山拥百城。该联是由清末著名“四翰林”之一朱元树联简化而来,朱元树联为:“道从文字窥三极;家近湖山拥百城。”上联“三极”是指“天、地、人”(见《易经·系辞上》《逸周书·成开》)。此联立足高远意境开阔,且词意富饶,实为藏家珍爱之宝。
赵之谦(-4)篆书“絜宇清阴”
镜心纸本水墨
己巳()年作
×31.5cm约3.2平尺
说明:原装旧裱。
徐悲鸿(-)雄狮图
壬午()年作
38×68.5cm约2.3平尺
说明:香港著名藏家霍宗杰旧藏。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史上伟大的画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画中雄獅矫健威猛,毛发丰满而不羁,双目圆瞪,雄赳赳地蛰伏于高岗之上,目光地注视着前方,浑身充满了蓄势待发的能量,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感觉。此画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此时我国东北三省已被日寇侵占,人民困顿不堪,饱受欺凌,作者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创作了这幅《雄狮图》。雄狮巨头长鬣,顾盼生风。此画构图简洁,造型准确,笔墨老辣,笔触中饱含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奋起反抗的浩然正气。
吴昌硕(-)行书八言联
甲辰()年作
×43.5cm×2约7.3平尺(每幅)
说明:杜月笙上款。
吴昌硕(-)策杖山行
96×41.5cm约3.6平尺
吴征(8-)月夜梅石通景四屏
.5×47cm×4约7.4平尺(每幅)
说明:原文物公司旧藏。
此通景月夜梅石四屏为吴待秋精心之作,民国海派画家多绘精巧展卷抚玩之物,如此一套通景之作于吴待秋也是少有之精品,其石磐稳其松苍劲,于月夜下温润平和。近代海上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的吴待秋,其斋名为“赤乌黄龙天纪地节之斋”,所谓赤乌黄龙,因为其藏“赤乌七年造作吴冢吉翔位至公卿”、“黄龙元年宋氏作”两砖砚。天纪、地节也应是其所藏古砖年号。赤乌与黄龙,天纪与地节,天造地设,恰好成对。
齐白石(-)群虾图
戊子()年作
98×35cm约3.1平尺
本幅齐白石晚年所作墨虾,将墨与水纯熟的结合再一起。虾头浓淡点缀,即增加了虾头的重量感,又在浓淡穿插中表现出头部的晶莹剔透;虾身和尾部则为圆润而有力度的淡墨笔触,强调其富有弹性的透明感。整个画面使虾之神跃然纸上,可谓形神与笔墨的完美结合。
苏曼殊(4-)松荫观山图
壬子()年作
×30cm约3.0平尺
说明:北美回流
此幅《松荫观山图》为苏曼殊于民国元年二十九岁时所作,体现出苏曼殊一贯的绘画风格。远山淡影,近处孤松,乱石堆叠,清溪婉转,幽居隐设,上有高士,凭栏独坐,画面似乎描绘着春寒料峭的景致,却给人一种荒寒孤寂之感。此幅用笔淡雅,线条简单、极少用传统山水画中擦之法。在墨色方面也是尽可能简淡,用枯笔表现出江寒之景及其内心之冷寂,其萧疏、淡远之意境跃然纸上。苏曼殊在二十九岁那年完成了他的名作《断鸿零雁记》,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书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的爱情的小说。可想,这种骨子里的凄冷和孤寂,也随着自己的文字和笔墨,流淌在他的艺术创作当中。
张大千(-)仿八大山人笔意
98.5×33.5cm约3.0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