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感觉,没有感觉,感觉全部跑光光。”
“为什么没有感觉?”
“总之一句话,没有感觉。”
“你告诉我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把感觉给你。”
这是《乱民全讲》中“感觉”选段中的台词,接下去还有一大段关于“感觉”的探讨,但怕大家被“感觉”绕晕,就不放出来了。
趁着今天的感觉,上上想跟大家聊聊学习表演过程中应该要有什么“感觉”。
这次,上上特邀了上剧堂戏剧讲师陈国辉老师和上剧堂表演工作坊学员们,从他们的真实经历跟大家聊聊学表演这件事(其实是线上连线时,上上在一旁偷师了)。
学习表演真的一点都不容易,但确实是一件能够丰富人生的事情,就算不是为了成为真正的演员,只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或者人生体验,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挑战和自我开发。
从我们所知道的,要去做剧本分析、人物分析、台词训练、肢体训练之外,还要去调动自己的生命经验,从读本练习中去扣每一句台词它该有“感觉”等等,这些都是学习表演,去正式做出自己的一场演出前的案头工作。
在上一次上剧堂表演工作坊线上连线时,国辉老师带大家从风格、创作背景、语言节奏、人物形象性格、情景视象等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乱民全讲》这部戏;这一次,学员们就开始了第一次对戏,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也是我们学习表演中的难点。
国辉老师和上剧堂表演工作坊学员们
自己的语气VS人物的语气
刚开始读本或者对戏的时候,大家都会不自主地往朗诵腔这个方向走,或者会受到剧本上的一些舞台提示,如“感性、接近夸张的对话”所影响到自己的语气语调。
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人物,对台词找不到真实的内心支撑,就会凭借任何生活中的记忆碎片,包括曾经看过的舞台表演,演员、艺术家们是怎么说话的,怎么朗诵的,这些会让我们下意识在表演的时候拿出来借鉴。
有次,国辉老师希望学员在某句台词上稍作调整:去除一些夸张和感性,按平时说话的语气和状态来说。
可几番调整下,语气上仍然有一些失真,这位同学甚至还反问自己“我可能要找一下我生活中时怎么说话的”。
这里其实并不是在探讨哪一个语气更好,而是找到一种“感觉”,叫做内心的真实感受。当然,寻找更准确的人物表达方式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国辉老师跟学员们说,要给自己容错的机会,大量的去犯错,然后慢慢去找到。
找到内心的真实感
举个例子,当去说“不会吧,怎么会这样?”这样一句已经很口语化的台词时,需要做什么功课?
国辉老师告诉我们,就是真的去很诧异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想去了解,想去问,怎么会这个样子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发自内心的想去知道,找到这种内心的真实感,就会在表演上更自在、更舒服一些。
截自电影《驾驶我的车》
再比如这句台词,“我想几个月之前开始的。我突然一下就没了那种感觉。”国辉老师希望学员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几个月之前是什么时候?那天发生了什么?
表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真的去感受,真的去思考自己说的台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感觉。如果没有感受和思考的过程,那只是在念台词。
再者就是,你对台词的感受能不能说服自己,去相信你要说的话和你所表演的。
如果说服不了,原因又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找情感借鉴来找到说服点,如果没找到,就要想方设法各种方式去填充内心的空白点,把内心丰富起来。
一根不会断的线
当以为把自己所负责的台词和段落都调整好了,就会出现与对方搭戏的难点:似乎每个人的表演是断开的,互相之间的连接感缺失掉了。
比如这样一个状况:你和对方处在争吵状态,剧本上的舞台提示告诉你,对方演员即将要有一个“歇斯底里”的情感,你会怎么处理?
国辉老师说,如果对手演员内心缺乏真实支撑,就会导致相互很难争吵起来,最终的“歇斯底里”只能是单方面刻意拔高的情绪结果,它是缺乏真实的。
所以,互相的真实交流,互相配合很重要,有了真实交流后所呈现出的状态就是有机真实。相互之间要接过对方的情绪、感受,通过他的情绪感受来表达我的一个状态。
疫情前,上剧堂表演工作坊学员们在做一些戏剧练习,与空间和他人产生连结。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分析阶段,要知道情感变化是如何一步步推向高潮的,但在真正实践过程中,要忘掉分析全情投入进人物和剧情中。
无论是一小段戏,还是整部剧,在舞台上你需要和其他演员配合,应该是有一股力量,一根不会断的线把所有演员连结在一起,而不是唱独角戏,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当然,把大家的状态都调到同一根线上仍然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好啦,今天的表演小讲堂就先到这里了,大家都用小本本记下来了吗?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上剧堂工作坊内容
欢迎戳戳上剧堂堂主
1
戏剧是一面镜子,让你照见自己,更是一扇门,可以看见世界。戏剧与创意的力量是内在于生命的,《赖声川的创意学》中提到: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每个人都具有可被启动的潜在创意因子。上剧堂为赖声川上剧场团队下设,专注研发与开展戏剧教育项目,旨在让大家通过系列的戏剧创意练习,提升自我,激发创意,做更自信的自己,共含成人、儿童及企业工作坊板块。
上剧堂由华人戏剧家、加州伯克利大学戏剧博士赖声川,和著名戏剧制作人、加州伯克利大学教育行政硕士丁乃竺共同创办,领衔横跨戏剧与教育专业领域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开发。面向成人开设生命表演工作坊、大师戏剧营、编剧学习工作坊、基础戏剧表演工作坊等;为3-10岁各年龄儿童独立开设工作坊,开发孩子创意,培养独立人格与自信。面向企业定制专属工作坊,通过戏剧互动,共同思考、共同创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