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季羡林先生翰墨本真亦斑斓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59723.html

作者马鲁奎

我与季老相识、相交,本以翰墨结缘.曾十几次劳烦季老搦管濡墨、题字钤印,每每近距离赏其沉静、舒展的走笔,我的心中总会撩起一股莫名的冲动,冲动之余,便积淀下一份深深的感悟和新知.至今摩挲观赏季老这些遗墨,依然见字如面,恍然如昨,历久弥新.

1984年秋,大众影院翻新重建,我从美工岗位调至文化馆,馆里给我的工作是编写山东艺术志临清篇以及编撰临清民间故事临清民谚民人谣两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花凋零,文化摧残殆尽,百废待兴,各种资料无从查找,任务棘手难办.好在两项任务不矛盾,交关相连,正好可以同步交叉进行.我天天赶集下乡,走街串巷,访老艺人,寻知情人,获得了大量民间原始文化资料,随后转入案头整理编写工作.

经半年多的整理编辑,临清民谚民谣一书初见雏形,我开始考虑书本的印刷与装帧.一天浏览报纸,我发现副刊题图雅素清新,两丛水塘新荷木刻衬着“青未了”三字,细看小字“季羡林题”,题图虽小,却给整版报纸灵通点秀,满纸皆活.我蓦然心头一热,何不请季老题签书名,身随心动,遂坐车赶往北京.

我匆忙赶到北大才发现,季老正收拾行装前去香港参加“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术研讨会”.我说明来意后,季老行色匆匆中还十分客气地跟我说:“真不凑巧,我要赶往机场.我从香港归来再给你写吧.”我只好看着季老乘车而去.

北京之行,去也匆匆,回也匆匆.过后自省,我与季老素昧平生,连招呼也不打,竟自鲁莽闯去,是不是太冒失、草率了?我正为贸然行事忐忑不安时,季老竟题好字并托人捎来了.打开信封,展开宣纸,“临清民谚民谣”六字柳骨颜筋,笔老墨秀,文采炳焕,我高兴得一夜未睡.

1989年5月,我被授予文化厅、省民委、省文联联合颁发的民间文学突出贡献奖,并批准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五年来风风雨雨跑四乡、贪黑熬夜爬格子终有了回报,喜悦不禁从心底而生.当我从文联通讯中看到:“1989年3月,全国文联表彰周扬、钟敬文、季羡林、毛星、容肇祖等近百人从事民间文艺30年突出贡献会员”,猛然像喝了一杯清醒剂,浇灭了心中的沾沾自喜.季老50年代涉足民间文学研究时,我还是个毛头小子呢,不由得惭怍羞愧.不过我还是庆幸与季老的初识,因为我“寻到师”“觅到范”,从此见贤思齐,砥砺前行.

1990年秋,山东省社科院的张鸿魁先生找到我,要我为他所著临清方言志设计封面,我没有推辞,当即答应了下来.在后来的构思中,我首先想到的是去北京请季老题签.

我赶到朗润园时,季老不在家.秘书李铮告诉我,季老这两天接待印度友人,外事活动很忙,让我后天傍晚来.我把临清方言志样稿和随带的几本临清民谚民谣交给李铮,回旅馆静候.

第三天傍晚,晚霞映在未名湖,天光云影绚丽多彩,像我心境一样熙熙荡漾.季老正在湖边小树林散步,我一路小跑赶过去,季老也高兴地迎上来和我握手.几年不见,季老头上白发添了许多,精神依然矍铄.

“张先生写的方言志我看过了,写得很好,读着很亲切,老清平家乡的方言俚话句句入心.”季老开门见山,拉着我手坐在湖边长联椅上攀谈起来,“咱临清明初迁民多,山西泽潞方言、东部莱潍方言以及临清原生土著方言几百年相互浸润,再加上江南商贾寓居,城乡四民杂处,语言十分复杂.张先生选择临清东、西两区,深入调查、组织座谈,细致地分析了语言、词汇、语法研究,不拘囿词序和虚词的语法常轨,另辟别径,科学探索,很有见地.尤其是对轻读音节及零音节的分析,独有新见,对冀鲁北方官话跨区方言研究有新的贡献,可喜可贺.”季老所讲的语言学研究我听不懂,但我听得出季老对此著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书名我写好了,一会儿让李铮交给你,横排、竖排我各写了五六行,你挑着用吧.另外代我向张先生祝贺,感谢他为临清语言科学研究做了这么扎实的贡献.山东的专家学者都动起来了,胶辽官话区的青岛、烟台、威海,中原官话区的聊城、济宁、枣庄、临沂、菏泽各地争先推进,方兴未艾,地方语言科学研究连连跃上新阶,我为老家山东骄傲.”季老兴奋的话语让我十分惊诧和不解,他怎么这么熟悉而又欣欣然?我后来才知道,当时季老是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我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尴尬不已.我虽然噤声不语,但季老对家乡的一往情深一直吸引着我.“你的那本临清民谚民谣也不错,封皮子画的像蓝印花布,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我6岁去济南投奔叔父,离家时我母亲给我包衣物用的就是这样的包袱皮儿.两本书让我想家了,梦见了母亲”季老语声有些哽咽,双眼噙着泪花.我向季老告别时,季老还喃喃自语:“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季老的乡愁浓浓,我被季老的真情感染得心底也泛起微微的酸楚.后来,我读了季老的月是故乡明二月兰赋得永久的悔,对此次与季老的晤面愈感珍视.

凡是让季老题过字的人都知道,并非你想让季老写什么他就写什么,他有他的主见,有时甚至还很执拗.2001年暮春,我携着一幅像沥青油毡似的书画长卷找季老去题签.这是临清画家郭维元依明代大学士李东阳过鳌生头矶诗意而创作的长卷.过鳌头矶诗为:“十里人家两岸分,层楼高栋入青云.官船贾舶纷纷过,击鼓鸣锣处处闻.”诗句绘声绘色描绘了明中期临清车船辐辏、百货山积、市肆栉比、商埠繁盛的社会现实.画卷以运河为轴线,采用散点透视技法,自塔湾起笔,至南水关止墨,将沿河两岸舍利塔、东校场、威武门、东水门、启秀楼、鳌头矶、凤凰岭、钞关、二闸口、龙山、龙王庙、头闸口、南水关尽皆收入图中,将穿城而过的运河及岸边楼宇、官衙、市井、民居、店铺及喧嚣的人群跃然纸上,构图宏阔,视野广远,全景式展示了运河名城曾经的辉煌.画卷纵0.8米,横24米,用近一年时间绘制完成.这是画家继创作50米长卷漕运盛埠图之后又一力作.季老听我简单介绍后,迫不及待地让展开看,书房逼仄,只好一段一段展开,季老一会儿远赏,一会儿近瞧,看的很仔细,细枝末节也不放过.撑船的、拉纤的、挑担的、荷锄的、榷税的、放闸的、算卦的、剃头的等人物动态活脱,紧紧吸引着季老,尤其是漕船上的儿童为防溺水,背上系着硕大的葫芦.季老手拿放大镜看了又看,不断啧啧称好:“细节入微,满画皆活啊.”季老做白内障手术不久,我劝季老休息一会.坐下后,季老问我画稿依据什么构思,我回答“临清中州古城,与明清时期城市空间格局和历史走向大体未变.画家郭维元长我3岁,我们同住一条街,邻里相居,画中的古建筑我们小时候都见过,有几十年的观察和亲历积累.”季老说“画从心出,很好.运河城市百城百貌,千城千景,临清自有自己的城市韵致,这是临清文脉的根和魂.你们要能说的说、能写的写、能画的画,留给后人,传承下去.”季老的殷切话语致情致理,一字千金.

我把画卷转至引首处,跟季老说:“此画拟名运河天衢图.如合适,请您题签.”季老说:“命题很好.但这儿不是我该留墨的地方,应该留给名家.”我随口而出:“您老就是大名家.”季老听后瞥了我一眼,目光严厉如炬.我不敢再恳求,只好将画卷转至拖尾,请季老在画幅顶格处题跋.季老扒拉开我手,让出一尺,居次题下“巧夺天工”四字,署款“季羡林敬题.辛已春月”.季老不矜不伐、虚席让贤的怀瑾高德令我惊愕不已.再回头看坐在椅子上的季老,佝偻着身子,气喘吁吁,额头上沁出几颗汗珠.我转屋问保姆,她悄悄告诉我:“今天你们来得巧,秘书李玉洁不在,不然她不让题字.季老近来腿脚肿胀、瘙痒,夜里痒得睡不着觉,很痛苦.”我回到季老身边细看,果真已近端午时节,季老还趿拉着棉拖鞋,脚面胀得鼓鼓,再看季老面虽红润,但眼袋臃肿下垂,上眼睑也显得浮肿.他虽强挺精神,但一身的疲惫还是挂在面庞.我百感交集,鼻子一酸,落下泪来.

找季老题字,并非趟趟应验,有时也遭婉拒.1988年8月,临清清渊诗社成立,地居鳌头矶,胡雷任社长,聘季羡林、臧克家、林远为名誉社长.诗社中人,常聚一堂,吟咏酬唱,时有佳篇.兴致正浓,为壮声势,大家商议请季老题写匾牌.我受委去北大见季老,季老听我说明来意,非常高兴,但怎么恳求就是不题:“我毛笔字难看,又不擅诗词,盛名难副啊.谢谢家乡对我的盛情.咱们临清自古就是文化盛地,今又结社继兴,值得祝贺.这样吧,去请臧先生题写,他诗书俱佳,诗坛名重,非他莫属.”无奈之下我只好去找臧老.臧老听后哂然一笑:“季先生过谦了,他是抬举我,遵命便是.”臧老说完展纸润墨,“清渊诗社”四字挥笔而就,高兴中又为清渊诗词创刊号题词:“清渊诗风,愈臻昌盛.”随后臧老坐下对我说:“季先生的字柳骨颜面,散淡清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十分耐看.琴心剑胆真豪杰,翰墨本真亦斑斓.季先生经营的是大学问,默默终日、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这些天竺湮于死亡的文字,啃的是硬核桃.他是用生命拯救和延续着古印度文明的生命,哪儿有空暇运势笔端,恣肆纸上呵?季老的字,不能只是看,要慢慢品,才能体味其中的妙道和本真.”

十多年间,我曾十多次劳烦季老题字,计有为临清民谚民谣临清方言志临清明清碑刻集注临清舍利宝塔四本书题签;为“山东省临清市博物馆”、宛园“运河文化资料馆”、“品泉斋”题写匾牌;为书画长卷运河天衢图题跋;为清渊诗社成立5周年、15周年题词.在屡次与季老近距离接触中,我每每留心观察季老伏案走笔,静观季老展而不夸的身姿,细品季老沉稳闲适的笔韵,感悟良多,受益良多.

2002年3月,“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展,季老的书法作品备受青睐,好评如潮.但我观来,评论多囿于书法的法度与外在,都没有臧老说的精辟透彻,“本真”———真心、真意、真性情,才是季老书法的精髓,要言不烦,极中肯綮.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有语“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我信焉.季老虽已仙逝,但他的“本真”却离我们越来越近.

如今社会喧嚣浮躁,愈显“本真”的珍贵,只有珍贵的“本真”才能支撑起文化的自信.

有不少朋友揶揄我:没借与季老相识相交为自己求幅墨宝留作纪念?其实他们不知道季老早就给我写了,只是不在宣纸上,而在心屏里.我的心屏上写着一个大写的“人”字,这个人纯朴正直,平易近人;这个人予我教诲,授我以渔;这个人让我终生敬慕,高山仰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