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人的春天案头书世界读书日策划上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蒋瑞尧

年4月,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我们问了14个人同一个问题:这个春天你正在或者读过什么?或者,年这个春天,让您印象最深的两本案头书是什么?被询问者有茅奖获得者,有天才少女,有文学评论家,有青年小说家,有书评人,有历史学教授,也有资深报人。有在二里头当过20年考古队长的资深考古专家,也有参与良渚考古、施岙古稻田考古的80后考古领队。他们年龄不同,从事着不同的社会职业,具体的处境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都爱读书,有卓越的审美眼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口味,审美偏好。聆听别人的分享,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照着别人的书单去选书、看书。但多了解一下别人在读什么,有怎样的阅读心得,对我们自己,肯定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尤其是在这个不容易的春天,能放在案头的书,入睡前会愿意翻看的书,一定是对他们的身心很有帮助的生命之书。正如资深报人、作家侯军所说,一本书除了是一本书,还是一个朋友,是生命的陪伴。

1

分享人:李洱

(茅奖获得者,小说家,代表作有《花腔》《应物兄》等)

《春梦六解》

张清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年4月

“这是张清华教授在《收获》杂志连载的专栏文章的结集。张清华饶有趣味地分析了‘六梦’:宝玉之梦、贾瑞之梦、克劳狄乌斯之梦、浮士德之梦、宋公明与李逵之梦、西门之梦。它们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梦,也是人类精神史上的经典之梦。阅读着张清华对人类隐秘内心生活的精妙分析,我们就可以打开认识自己的幽僻小径。”

《北纬四十度》

陈福民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年8月

“阅读陈福民先生的《北纬四十度》,我有足够的理由感到兴奋。北纬四十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是个极为重要的分界线,两种文明的纠缠和渗透以及相关叙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陈福民的书写是对田野考察、知识考古、民族史研究、文学批评能力以及叙述技巧的综合考量。毫无疑问,他的写作来自长期的准备,绝非灵光一现。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他的背影曾经长期地移动在历史现场,他的豪情至今仍然穿越于历史隧道。虽然我充分理解陈福民为何要对历史的抒情化倾向表示质疑,但是我却乐于承认,我愿意把本书中隐蔽的抒情性当成珍贵的记忆。”

2

分享人:侯军

(资深报人,作家,出版有《青鸟赋》《收藏记忆》《雪霁》等)

《文学和生活的路——孙犁散文随笔书信选》

刘宗武编青海人民出版社年1月

《文学和生活的路——孙犁散文随笔书信选》收录了孙犁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白洋淀纪事——采蒲台的苇》《度春荒》《吃菜根》《拉洋片》《谈闲情》《乡里旧闻》《鞋的故事》《报纸的故事》《我的绿色书》《童年漫忆》《吃粥有感》等散文、随笔经典篇目。还收录了作者与友人间的书信若干封,反映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见解。“这个春天读的书不多,但在我的案头一直放着这本上下册的孙犁新选本《文学和生活的路》。孙犁是我在天津日报的老前辈,对我多有教诲,也可以说是我的文学引路人,他的作品常读常新。这个选本的编者刘宗武是研究孙犁的专家,也是我尊重的前辈学人。”

《琅嬛文集》

张岱著浙江古籍出版社年4月

《琅嬛文集》六卷,附录一卷。明张岱撰。张岱在文学上以小品散文闻名。《琅嬛文集》就是其散文随笔代表作(但也收录了少量的乐府和词)。《琅嬛文集》的题材广泛,凡风景名胜、世情民俗、戏曲技艺、生活琐事乃至品茶赏花和古董玩具,都成为书中的描写对象。张岱的文章结构精巧,内容丰富。他的散文不仅记录了他的实际生活经历,而且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某些方面。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虽是苦心铸辞,但毫无雕琢痕迹。

“这本书吸引我的是文笔的灵动性和题材的广泛性。他喜欢的文人雅好,很多我也喜欢。比如他爱喝茶,把茶写得很到位。但是他写这些文章时,已经喝不起好茶了,他是用这些文字,追忆逝去的美好生活。作为一个曾经生活在富裕家族的前朝遗民,我们可以在文中读到他内心深沉的痛苦。他写得越是美好、灵动、轻松,越能读到他内心的沉重。”侯军说。

3

分享人:罗伟章

(小说家,代表作《声音史》《谁在敲门》等)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年6月

“林语堂的这部书名声响亮,但我最近才读。世人谈论东坡,多谈他手上的花,少谈他身上的骨,而这部书的支撑,恰是苏东坡的骨头。理解、庄重和渊博,合力构成该书气质。”

《我将宇宙随身携带:佩索阿诗集》

费尔南多·佩索阿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年6月

“这是佩索阿的诗集。爱上一个诗人只需一眼的对视,因此不必爱其全部,一首诗、一个句子,让你心里有光,或者累了,坐下来,随意地用袖子擦去额上的汗,你就爱上他了。”

4

分享人:陈福民

(学者,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担任多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著商务印书馆年4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不仅政权朝代更替混乱动荡,政治文化制度的转型意味也极端浓厚,是隋唐史的开端和根据,其学术重要性以及研究难度向来为史家所重。比如‘九品中正制’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及人才遴选机制特别重要的一环,历来毁誉纷纭,而唐先生的研究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客观论定其历史作用和局限,并系统阐释了隋唐科举考试制度的由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工作。其他如魏周时代的‘府兵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魏晋清议与玄谈的关系等等,唐先生都有清晰深刻而令人信服的讨论。唐长孺先生的研究令人印象最为深刻之处,是他的语言。跟陈寅恪一直坚持文言叙述不同,唐先生采用了一种极为平易、澄澈的现代白话兼口语的叙述方式,明白晓畅而通透。这一点与读者建立起了亲和性沟通关系,让艰深复杂的学术问题有了良性传播的可能。”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詹姆斯·洛温著马万利译刘北城校中央编译出版社年8月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作者通过自己的阅读研究,指出了美国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美国历史的各种错误,这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工作。历史研究、写作或者叙述,是个重大话题,而对于历史结论的重新审视与思考,一直都是人类知识得以重新确立和进阶的重要途径。它不会抵达历史终结之境,但会让人类借此反观自己和对面的世界。洛温对于‘错误’的指出是否确凿无疑,这当然可以争论。但是,有这本书,跟没有这样一本书,意义上的差别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

5

分享人:许宏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担任二里头考古队队长20年,出版有《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东亚青铜潮》等“解读早期中国”丛书作品)

《羌在汉藏之间》

王明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1月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王明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7月

“王明珂先生的《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有着很大的方法论上的冲击力。考古学面对的是物质遗存,然而从物质遗存究竟能否探知当时人的族群认同?王明珂先生告诉我们‘NO’。族群、文化认同都是主观认同,不是看他们用什么器物穿什么衣服就能界定的。这就让我们反思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二里头的夏商之争和三星堆与古蜀文化的关系之争,如果从王明珂先生所从事的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来看,我们争论的是考古学的真问题吗,是考古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吗?”

《长安的都市规划》

[日]妹尾达彦著高兵兵译三秦出版社年11月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这本书的写法对我第一本小书《最早的中国》影响很大。他写隋唐长安城,但把长安城这座都邑放在全球文明史的视角下去观察分析。妹尾达彦教授在书中附有地球仪般的各类地图和比较表,把长安城置于生态圈、文明圈和宗教圈等几重交叠的视野下去解读,让我们知道只有在如此恢弘的自然与文化背景与文明交汇大潮中才能有长安城这样雄浑灿烂的文明成果。写得太大气了,读起来有荡气回肠之感。”

6

分享人:路内

(小说家,代表作有《少年巴比伦》《雾行者》)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词》

宇文所安著麦慧君/杜斐然/刘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3月

汉学家宇文所安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解读宋词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角度。在这本书中,宇文所安追踪式研究宋词是如何从宴饮助兴的表演文本——歌词,历经创作、传唱、抄写、结集诸过程,最终衍变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逐渐取得与诗歌并举的正统地位。宇文所安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影响,力图从多个层面呈现词的经典化的过程。“宇文所安在书中对各种版本的考据头头是道,对于修辞的演变,研究得很透彻。对古典诗词的感受很准确,表达简洁,不瞎铺张。”

7

分享人:周恺

(90后小说家,名人堂·年度十大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苔》等)

《别裁》

柏桦著北方文艺出版社年1月

“柏桦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诗人。我觉得这本诗集蛮特别的一点是,他会直接从一些小报当中摘一些片段,就直接作为一首诗。很像中国古代笔记。”

《早春》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著黄建树译中信出版集团年4月

“据说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没有去过俄国,但是这本小说的内容是主要发生在俄国的,讲的是一位英国的印刷厂商人弗兰克在莫斯科做生意。当时是二十世纪初,这个商人犹豫到底是留在莫斯科还是回到英国去。这时候发生了一个变故是他的妻子离家出走了。故事是从他妻子离家出走开始写起,到他妻子回家来这个阶段发生的一些事情。”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