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a_4478491.html
唐宋时期是我国起居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从东汉晚期开始的席地坐向垂足坐演变过程,在唐宋时期基本完成。家具以席地坐为主的低矮家具,演变为适应垂足坐的高体家具。各种家具类型如坐具、承具桌案类家具发展成熟。
这一进程对包括瓷器在内的器物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承具中的桌案类家具成为瓷器使用与陈设的重要载体。这一时期瓷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器物材质类型,所以从起居方式改变的角度对瓷器艺术风格进行研究,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坐姿演变背景下的唐宋瓷器艺术风格
1.演变时期坐具与承具的变化
隋唐时期家具使用的嬗变,加速了陶瓷器发展。唐代以前中国人生活起居以席地坐为主,根据一方软席划分独立的空间,几案等承具非常低矮,并且围绕坐具为中心摆放。器物与承具的关系也不甚密切,小巧轻便且不易碎的漆器多摆放在低矮的案上,体型较大的器物则直接放置于地面。
这一现象在汉代画像砖中多有体现,例如成都昭觉寺汉墓中“宴饮”题材画像砖就体现了汉代坐具与承具的使用情况。缘起于东汉晚期的起居方式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坐具的升高,例如在洛阳朱村东汉墓中,就出现了墓主人坐在有一定高度的榻上的图像。
南北朝开始,无论是坐具还是承具都继续向高发展。北魏司马金龙墓中出土的漆屏风上,已经有了高度完全满足垂足坐姿的坐具。唐代是席地坐向垂足坐过渡并完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种适应垂足坐的高体家具开始出现,例如坐具中最重要的家具类型—椅子。椅子的图像也已经出现在唐代的绘画、敦煌壁画以及墓室壁画之中。
但这一时期,高体家具并不成熟,还处在萌芽阶段,高体家具的使用也不普遍。唐代开始探索使用高体承具,原本是坐具典型代表的榻被用作承具,以应对不断增加的器物。例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唐人宫乐图》就绘制了十二个宫中女眷围绕承具宴饮行乐的画面,画面中承具上摆放了茶釜、漆制羽觞、茶盏、长柄勺等各类器物。
唐代和五代的敦煌壁画中也有民俗宴饮时以榻为承具的画面。这一现象到了北宋多为文人摹古、循古而再次被推崇,例如《文会图》中,就出现了在文人聚会的场合中将榻用作桌案类承具的做法。进入宋代以后,各种坐具承具种类得到极大发展,坐具与承具高度搭配合理。
宋代是家具的成熟期,家具种类在唐代基础上有了较为细致的分化,家具功能有了明确区分。桌、案等承具完全成熟,并逐渐形成以承具为中心的使用方式,承具成为人们生活活动中心。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中,桌案就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坐具配合使用,桌案上面摆放了四个高足盘、四个卧足盘组合的饮食器具。
在宋代绘画中这一现象更加普遍,例如《蕉荫击球图》等等。宋代还出现多个承具组合使用的现象,不同的桌案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这一现象也可以在北宋时期《撵茶图》中看到。北宋时期家具已经完全发展成熟,宋代瓷器与家具的关系也变得密切起来。
2.坐姿过渡时期对唐宋瓷器使用的影响
唐代家具的稳定组合催生了多种器物诞生,其中就有瓷器的创新品种。例如梳妆环境的稳定,能够保证多种专用器具同时使用,而唐代女性梳妆用的粉盒、油盒、胭脂盒等器具多为瓷质,因其易碎的特性对承具的稳定性产生了极大依赖。东晋《女史箴图》中描绘的女性跽坐梳妆的场景,由于没有高体承具,所以工具散放于地面,镜架落地摆放。
唐宋时期承具升高,高镜架也逐渐消失,变成放置在桌案上的小型镜架。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王诜《绣栊晓镜图》中就有摆放在桌案上的小型镜架,而漆盒、盖罐等其它器物也可以同时放置在桌子上。
唐代由于高承具不成熟,面积有限,一些器物被拿在手中使用,这一现象可以在唐代墓葬壁画中看到。例如永泰公主墓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等,从这些壁画的图像中可以看到,很多器物例如温碗、执壶等器物都被拿在随行仕女手中,这与唐代高体承具使用不够广泛相关。
宋代以后,由于承具的完全成熟,桌案类承载面积加大,桌案类承具的承载量极大增加。绝大多数器物可以合理地放置其上,例如白沙宋墓的夫妻对坐浮雕壁画中,正中摆放的桌案之上有温碗执壶、茶盏等器物。
唐宋时期桌案类家具的发展为书写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南北朝时期书法的书写媒介完成了由简牍到纸张的演进,到了唐代流行纸、绢等软质书写材料,而稳定的桌案可以承担书写行为,同时有更大的空间摆放系列文房用具。这其中不乏瓷质文具,例如辟雍砚、水盂、水注等。
唐宋时期还大量烧制各式各样的瓷质水盂和水注,造型小巧多为三足和平底造型,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书写空间的宽敞、稳定环境。宋代文人的“案头文化”非常发达,合理固定的坐具与承具,使文人得以持久稳定的凭桌案而坐,或作书画,或把玩鉴赏。
以砚台为例,宋代在砚学理论方面著述极丰,有米芾的《砚史》、苏易简的《文房四谱》、高似孙的《砚笺》、康积的《歙州砚谱》、欧阳修的《砚谱》等。宋代瓷质花器和瓷质香器也成了案头必不可少的陈设。例如《听琴图》中就有类似定窑和钧窑的瓷器用来装点赏琴环境。此后文人案头陈设及用具成为文人雅趣的重要组成。
二、起居方式影响下唐宋瓷器艺术风格变化
1.器形的增加
承具面积的增加促进了瓷器品种的增加。而瓷器的普及也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家具的成熟使用。最直观的例子来自于唐代黄堡窑遗址出土的瓷器种类,有盒类、瓷盅、水盂,还有瓷釜、各类盘、盏及盏托、瓷杯、瓷钵、瓷渣斗、碗、盆、瓷罐、各类执壶、瓶类、灯具、器盖、瓷枕、瓷砚、漏斗、茶具、乐器埙、以及家畜家禽等。
白瓷器类也比较多,除了上述种类还有“杵、枕、哨”等。耀州窑黑瓷还有“急须、油瓶、油壶、腰鼓、器座、茶碾槽、茶碾轮等”。进入宋代以后,瓷器种类空前增加,以耀州窑为例,这一时期的瓷器种类达到了种,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可分为餐饮具、盛具、陈设具、供具、卧具、玩具、灯具等。
器型则包括有碗盘类碟、钵盆类,以及瓷渣斗、注壶注碗、玉壶春瓶、梅瓶、杯、盅、盏及盏托、茶擂以及擂钵、瓷罐、瓷盆、缸类。化妆具包括各种瓷盒、粉盒。陈设类有樽瓶、花插、供盘、此外还有灯盏、瓷炉,并有洁具和卫生具类如唾盂、渣斗、熏炉等。
此外还有休息娱乐类瓷器,如瓷枕、棋盒棋子、油壶、油瓶等。几乎囊括所有宋代的生活用品瓷器类型。《东京梦华录》是一本描述北宋都城东京社会生活状况的著作,其中就有二人对饮,就要使用十数种器物的记载。
2.陈设瓷的大量出现
宋代陈设瓷也大量出现。这类器物通常造型典雅,制作工艺复杂,观赏性质强,例如插花器、香炉或纯粹的观赏器物。宋代考古之风盛行,模仿青铜器造型的瓷器多被用于陈设。陈设瓷最初是由实用瓷器分化而来,瓷器是易碎品,瓷器的普及代表着生活环境空间的稳定,尤其是承具的稳定。
而家具的稳定性催生了陈设瓷的出现,是生活用具向欣赏陈设品的转换。宋代的高级瓷器更是有专门的家具陈设,例如配合香炉使用的香几,宋代绘画例如《听琴图》、《五老图》、《听阮图》中都可以见到这类陈设方式。
瓷器与家具的互相影响使家具与器物的关系达到了和谐。陈设瓷往往使用珍贵的材料通过复杂的工序烧制而成,这类器物也因兼具不菲的身价和高级的审美元素而被摆放在庙堂之上,用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
宋代民窑、官窑均有烧造陈设瓷,包括两宋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等,几乎涵盖所有重要的窑口。稳定统一的器物用度有助于人与家具、器物关系的基本建立,更利于对器物的欣赏和把玩,也形成了后世的一些与瓷器有关的生活习惯。
三、总结
高型桌案的普遍使用,使人与瓷器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器物与人的视线角度也不同,瓷器的立面效果成为主要的视觉元素,可以近距离欣赏使用,瓷器的工艺与材质细节能够更直观的展现,瓷器装饰纹饰也逐渐丰富。瓷器这类易损的器物,也可以更加安全地摆放在高体家具之上,这使得瓷器的风格可以向着装饰化、细致化、轻薄化发展。
高体家具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承具承载面积增加,可以使更多的器物稳定摆放其上,瓷器可以成组、成套、成系列地展示出来,瓷器的种类得到了扩展。宋代家具完成了席地坐向垂足坐的演化,家具种类齐全,坐具与乘具高低落差合理,促进了瓷器使用的稳定化与规范化,逐渐形成固定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