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年初一,北京市公安局内部却丝毫察觉不到年味,当时侦查人员们在意外得知一个惊天大秘密后,于侦查处处长李宝亭的带领下迅速赶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年改名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走到博物馆第二圈“奴隶社会展厅”中存放的一个大盂鼎身旁时,他们停住了脚步。随后李宝亭小心翼翼地将鼎上的玻璃罩摘下,然后戴上精心准备的白手套,将手伸进鼎内的腿肚子里摸索..
不一会儿,他便从中掏出了一团团白棉花。而更让他惊喜的是,里面包裹着的东西正是一年多前博物馆神秘失踪的国宝——西周青铜珍品“史孔和”。当时这件青铜器在监控严密的博物馆中一夜蒸发,不仅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头冒冷汗,甚至还惊动了周恩来总理。
但尽管相关部门迅速成立了联合专案组,并对案件进行了详细侦查,却始终没能找到这件国宝,导致此案一度成为悬案。谁都没想到,原来这件文物仍在馆内,中途它曾短暂地离开过,后来又被偷盗者“返还”回来了。那偷盗者到底是谁?他又为何要这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这故事背后的隐情。
一、国宝离奇失踪
时间来到年,由于这一年是新中国建立的十周年,因此从8月开始,我国的各大历史博物馆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了。但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安置在中国历史博物馆21号陈列柜中的国宝“史孔和”,却突然不翼而飞了。
这件藏品虽然体积不大,直径也只有11厘米,但却是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一位叫做“史孔”的贵族所铸造的法定量器,其底部还刻有大篆体铭文,即:“史孔作宝和,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字样。
在当时,我国的文物保存体系还尚不完善,而且刚刚还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乱,能够找到这种级别的青铜器十分不容易。因此“史孔和”这件国宝,无论是从时间价值来讲,还是历史意义来看,其身价都是不可估量的。
当时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还有历史学家翦伯赞还称赞其是研究中国计量史,还有农业史不可多得的珍品,因此它被定性为是国家一级文物一点都不稀奇。而这样一件国宝竟然离奇失踪,并且还是在建国十周年庆典前后,公安部自然会极其重视了。
后来公安部还将这桩大案的报告放到了周恩来的案头,毕竟此时距离国庆庆典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很难不让人猜测“史孔和”被盗案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阴谋。而周恩来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则连续做出了两条批示。
——第一,就是要严密封锁消息;第二,由公安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北京市公安局一起联合组成专案组,在规定的期限内侦破案件。
要调查此案,自然是需要了解与国宝走得“最近”的那批人,因此专案组负责人,时任中国历史博物馆行政处处长韩炳文,与北京市公安局的侦查处处长李宝亭一起,负责了对保存“史孔和”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全方面的审讯,大致清楚了国宝被盗窃前后的值班情况。
在事发那天下午,保管员丁大华在下班之前,与另一位保管员赵桐臻进行了交接,赵桐臻负责的是晚上6点到12点左右的保管工作。
不过在晚上12点后,他需要把工作交接给另一位工作人员,也就是三人保管部的组长张荣。而恰巧在这天,张荣因为家里有事请假了,于是和另一位工作人员杨文和临时换了班。
博物馆防守严密,外部有荷枪实弹的警卫们站岗,连本馆工作人员进入都必须出示证件,要想在如此戒备森严的地方偷盗,毫无疑问离得最近的人是最有嫌疑的,所以事发当天值班的三人丁大华、杨文和以及赵桐臻都是第一嫌疑人。
二、全方位的调查
而根据后续的调查,专案组又发现了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保存有包括“史孔和”这件文物在内的第21号展览柜,居然一直都没有上锁。
当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因为距离新中国建立十周年的国庆日已经很近了,所以为了能够办好庆典,博物馆方面向全国各地的地方博物馆都提交了申请,希望他们可以把自己博物馆最珍贵的文物全部都送到北京来进行展览。
而这些征调上来的文物种类特别多,博物馆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有效的归类方案,总不能把文物收上来以后乱摆吧!毕竟中国历史博物馆有着为数众多的展厅,不同的展厅,展览的物品也不同,有的是秦汉时代的文物,而有的是盛唐两宋时代的文物,若随便摆,文物极有可能会放混的。
再加上有一些文物的年代,很难进行准确的判断,所以专家学者们会经常把这些文物拿出来进行研究。而在研究结束以后,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有一些文物会经常换展台。这使得博物馆的领导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了决定,在8月18日之前,所有陈列柜都暂时不上锁,方便对文物进行更换。
其实博物馆方面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而在这样“内松外紧”的情况下,出现偷盗情况,调查组经过讨论分析后,觉得这很有可能是一起监守自盗的案件,他们更加确信是博物馆内工作人员盗走了“史孔和”,尤其是当天值班的那三人,因为他们是最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把国宝盗窃而走,还不被发现的。
图片来源网络
在确定了调查方向以后,作为调查组两个小组长的韩炳文和李宝亭做出了详细的分工。由韩炳文来负责外部侦查工作,因为“史孔和”已经被盗窃了,而且事情还闹得这么大,小偷应该会很快把文物转手出去。
如果专案组现在就监控全国的文物买卖市场的话,说不定还有追回“史孔和”的可能性。所以公安部马上向各省市机关的公安厅以及沿海港口的海关发布命令,要求他们协查“史孔和”的下落,而“史孔和”的照片也被传到了全国各地大,但并没有什么进展。
而另一位调查组的领导李宝亭,是专门负责对博物馆的内部人员进行安全审查的,看看究竟是谁盗走了文物。他组织人员对博物馆内所有有可能藏匿“史孔和”的地方都进行了排查,并且还将嫌疑犯分成了不同的三个等级。而在这三个等级中,甚至还包括了在21号展柜旁边刷油漆的女工,可见排查得有多细腻。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展厅的工作人员都被一一排除了问题,但“史孔和”的那三个保管员的嫌疑却是一直都没被排除。他们是距离“史孔和”最近的人,还是最后见过“史孔和”的工作人员,而且他们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自证清白。
结合之前的调查,李宝亭猜测盗窃犯必定是在这三人之中,不过没有实际证据,肯定不能贸然逮捕他们,要不然会伤及无辜。因此他决定采取心理战的战术,看看能不能击溃嫌犯的心理。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李宝亭主动找来三位保管员谈话,并且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不管到底是谁,出于什么原因一时糊涂偷窃了“史孔和”,只要现在愿意主动拿回来,可以不追究后续责任,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可是三位保管员都异口同声地声称,他们没有动过“史孔和”。见软的不行,李宝亭打算来硬的,他突然一拍桌子吼道:“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你们三人的外调已经展开,如果你们谁拿了东西,现在交代还不算晚,可是等找到了证据,我一定重重地办他。”
可这三人仍旧没有任何人出来承认,而这也足以证明,嫌疑犯的心理素质还是很高的。调查组无奈,只好采取“死办法决”定对这三位嫌疑人又进行更深一层的社会背景调查。
三、案件出现转机
而这最终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因为杨文和暂时被排除了嫌疑,理由是杨文和的身份十分清白。他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就进入博物馆工作,每天都会接触大批文物,从没有过任何失窃情况。况且他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老党员,平时也是老实巴交的,不贪财,根本没有拿走“史孔和”的动机。
不过赵桐臻、丁大华这两人就不完全一样了。我们先说前者,赵桐臻曾经当过兵,在转业结束后才来到博物馆,他在工作中一直表现得特别不认真,平日里讲虚荣,好面子、报复心强也就罢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性格是爱占小便宜的那种,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
后者丁大华之所以嫌疑也大,是因为他的家庭和习惯。他的父亲曾经是旧社会的古董商,倒腾了大半辈子的古玩,懂行情,知道“史孔和”的价值,而且他这个刚毕业的穷学生,新交了一个女朋友正是用钱的时候,他很有可能通过女朋友的香港亲戚到境外换钱。
在这两人之中,韩炳文认为丁大华的嫌疑更大,因为他不仅存在动机,还有转移国宝的资源与途径。因此丁大华被列为了重大嫌疑人,连他的父亲、女朋友也被长期监视起来。
只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因为丁大华和他的家人手中确实没有“史孔和”,这也让调查又一次陷入到了僵局。而看到线索又一次断了,案子再没新的进展后,韩炳文也只能感叹说:“看来我们是钻到牛角尖里去了。”
虽然案子没成功告破,但好在新中国十周年庆典还是顺利召开了,中间并没出现任何差错,但这也只能证明盗窃案与庆典无关,并不能说这件事就可以这样过去了。一晃都八个月过去了,专案组成员都是如坐针毡,因为他们仍旧没有找到一丝丝证据。
最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专案组领导韩炳文、李宝亭二人打算不再“钻牛角尖”,而是转换思路,通过欲擒故纵的方式找到疑犯。当时他们和博物馆管理层商量后,把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全部都调到了北京顺义县的牛栏山农场,参加劳动改造。
其中杨文和担任这支劳改队的副队长,而丁大华和赵桐臻二人毫无疑问也在下乡成员当中。为了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