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bdfyy/bdfrczy/抄经就是写经,也就是书写经文。抄经就是用虔诚心、恭敬心把大道妙音、琅书琼文,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抄经的重要功能之一,即是藉着抄写经书来净化心灵,所以抄经也是一种修行,抄经亦能与人结缘,如果将抄经的功德“回向”给众生,也是最好的布施。
抄经的功德有哪些?
抄经时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此时,精、气、神全与自己本心相应,即是“持戒”的境界。无论是抄写何种经典,尽可能整卷一气呵成,避免半途而废。即使是像《开经玄蕴咒》这样短的经文,都要用毛笔抄录得工工整整,都需要有相当的耐力才能完成,所以也是修持正心、静心的训练。▍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也得转轻。▍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做吉利。▍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大众爱戴,恭敬礼拜。▍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得大功德,即到身感道交,自然名列南宫,炼化天堂。抄经的主要流程
抄经是将经文的智慧溶入到你的心田,一字字在笔尖慎重地录出,所以必须以正式的书法字体抄写,不但要字体工整,又要注意不可写错字,不要有脱漏或重复的情形,写完后,再校对一次,若有错处再予以订正。1、在圣像前点三炷清香。多人抄经时不必人人点香,只需香尽时重新燃上即可。2、每次开始抄经前都要先浴香净手,双手持(或打印的)经文和宣纸叠在一起(笔放纸上),在点燃的香上方,逆时针熏三圈(大约是绕着香炉画圆的幅度),再顺时针熏三圈,放于案旁。然后,两手掌心向下自然摊开,在香上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各三圈净手。最后,手捧经文纸笔,向圣像顶礼三次(每弯腰鞠躬一次退一步),即可就座抄经。每次离开后再进抄经室皆需浴香净手。3、坐姿为盘腿而坐,需挺直腰背,抄经前稽首称颂天尊圣号或无量寿福三次。抄经过程中,左手始终掐“三清印”(五指伸直并拢,曲起食指——食指第一节大约靠在中指自上而下的第二关节处)置于胸前,一字一号(每抄一个字都要默念“无量寿福”),逢仙人名号念三遍“无量寿福”以示恭敬。4、经文抄写过程中需从右往左以楷体书写,可舍去标点,刚开始可抄简体,也可抄写繁体。抄经结束后,作稽首礼,诵三皈文: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持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语毕,方可离案。抄经的注意事项
抄录经文的书法,除了讲究正确外,亦要注意美感。因此必须一心一意一字一句地练习,才能将经书写得工整、完美。如果把抄经当成每日修行的功课,时时刻刻保存“持之以恒”的信念,即使每日只进步一点点,也要自己的字一天比一天端庄,笔法一日较一日圆满,必然能培养精进之心。1、须字迹工整,书写时切记需净手洁案。2、每天书写的字数,根据时间而定,不在多少,但至少须将此一块版面的字书写完整。3、在静心状态下,写好每一个汉字。写经的要求:不能多写一字;不能少写一字;不能错写一字。如果有以上的错误,可能整版的经文就得作废了。抄好的经书如何处理?
抄经不仅可以熟悉经典,而且可以为大众手书法本,结缘于大众,使大众有缘闻听太上经教。故而,抄写好的经典一般都会根据自己当初的发心或计划或留存或者送往相关的场所。一般而言,有如下几种方式,供大众参考:1、送至方便存储或者正在装藏的宫观道场。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字迹工整,没有错漏,可以送往道观布施大众,甚至可以装藏在圣像里面,供大众礼拜积累福报。不可思议之处,自然说之不尽。2、作为日诵课本。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恭请道教经典,大多数因为校对的原因错字漏字比较严重,如果自己能校对一本相对正确的经典,时时受持读诵,亲近无极大道,时时感受太上慈悲,也是异常殊胜。3、如果抄写的经典比较多,可用包经布包好放置供桌供养。据道经,凡道经所在之处,诸神拥护。家有道教经典,不能可以驱邪除灾,而且家宅平安。供奉道教经典和圣像一样,同样不可思议。4、结缘给身边的朋友,甚至参与组织的活动,结缘给偏远,经典存量很少的宫观道场。5、当然,如果在抄经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抄错或者漏字不能使用的时候,可以送到道观焚化。如果周围找不到合适的道观,也可以用火焚化。建议不要随便丢弃字纸,特别是抄写的经文。《道德真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道教的重要经典。
老子是公认的“诸子百家之祖”、“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他所撰写的《道德经》(《老子》),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等等,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也成为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八十一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源泉。
《道德经》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其他如功成身退、祸福相倚、上善若水等思想不仅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也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指引我们人生的大智慧。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后经仙人转传,为葛玄所得,笔录而传之于世。即葛玄曰:“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因而《清静经》被认为是三国时葛玄依托之作。
《清静经》仅四百零一字。篇幅虽短,内容却很丰富,是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极为重要道家的经典,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
它首先阐释无形、无情、无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运行日月,生养万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浊、动、静,“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因此,“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接着说明,人神要常清静,必须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贪求、妄想与烦恼,实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的常寂真静境界。最后指出,“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所以《清静经》,是教人遣欲入静的修炼要领,是道门日常讽诵修持的重要功课之一。道教徒认为:“常清静设教,导俗辅正,扶宗务化,民以归根,使含真而抱一,体洽玄元,炼神合道,羽化飞仙,不为乖谬……乃至千真万圣咸不出于此矣。”《清静经》有杜光庭、王道渊、侯善渊、王元晖、白玉蟾、无名氏、李道纯以及默然子等多种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作为玄门日诵功课中最重要的一本经典,《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要求道教徒每日持诵,可见它是一部道教修持的上乘经典。这部经汇聚了《道德经》的绝大部分思想精华。认真学习,潜心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今天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化解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更为重要的,这部经典还对人如何调整心态的问题给予了有效的指导。《清静经》字数不多,但概括面很广,既讲天地宇宙演化及形成,也讲修行人悟道参玄的一些法门与途径,无论对教门中人,还是对芸芸众生、善男信女,都有着启发和度化的作用。
《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断恶修善是个老话题,如何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抄写完这本经书,就能明白。
中国自古就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是一篇在劝世为善之书,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是世间善书的典范,在中国古代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计一千二百多字。主要借太上之名,阐述“天人感应”和“道教承负思想”。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至高无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太上感应篇》充分体现了对鬼神权威的敬畏。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都有录人罪过、降祸福于人的神或鬼,如大地上的司过之神,天上的三台北斗神君和人身上的三尸神,它们对人的规范和约束是时刻存在的,人应该敬畏他们。《太上感应篇》最初只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始获官方重视,历经宋、元、明、清而久盛不衰。它以现实的伦理准则,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言行,特别是有助于保证国家、社会、家庭的严谨秩序,故而博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同时,那些诚心修道者也推崇它,因为它不同于一味要求人们凝神思道,清心静虑的心灵修炼术,而是具体、现实地提出了行善得道的方式,在《感应篇》中,“行善”成为成仙现实的手段。“夫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使得世俗道教从精神道教中分离出来,满足了人们渴望通过现实的生活方式也能到达得道成仙的人生境界的愿望。《太上感应篇》流传之广,从帝王将相到渔樵耕牧,各阶级各阶层几乎都有它的信奉者。当时许多世代书香人家,在他们的案头大都放着教导子孙的教育范本,如《太上感应篇》与《文昌孝经》等。素有“古今第一善书”之称的《太上感应篇》,凭其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力,对人间善业的兴起、发展、普及自当功劳不小。《太上感应篇》虽生于中古,但对当时及现今广大民众修道成仙,对人间善业的发展,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创建都有不匪的现实意义,《太上感应篇》是建立在实际生活之中,并以道教道德规范和道教的规戒,为世人提供的一部立身处世准则,是一部极具生命活力的不老道典。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人性本善”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这滚滚红尘之中,于利益欲望之前,很多人都是有善心而无善举!“为善能够福泽全家,为恶则可祸及满门”,为善为恶也只是在于一念之间。因此,善书《太上感应篇》确是一部人生在世的必读、必懂、必写之书。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也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简称《玉皇心印经》或《心印经》。
《玉皇心印经》是我们每日功课必诵经典,是修道之径路,是“命功”修炼功法。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小则有益身心,大则证道登真。诵持不退,不但能开通妙理,渐悟真诠,且能感格高真上圣,资助道力。
吕祖曰:“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本经便是命功修行之法。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是众所周知的丹功修炼经典之一,在道教早晚坛功课经的早课经中也是道众日日念诵、可谓倒背如流。虽经文简短,但句句皆是修身延年之要诀,甚至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心印”者,即以心印道,以道印心,印无所印,心无所心。心印于事,则体必纷,心印于物,则体必淫。于无印,于无心,心从无宅,印从无精,一灵不昧,善果臻身。人本有心而自失之,人能印而自失之失非其失,则可有心;弃其所弃,则可能印。
即知其心,既知其印。既知其印,即知非心有心。既知非心,即知有印非印。印不印印,心无心心,真神真气,合我真精,一元三品,是印是心。敛情敛意,忘见忘闻。三年乳哺,一纪飞升,如此真道,名得真心,真心一得,七窍皆灵。
心印经,是阐敷至道之玄机,剖露性命之根蒂。实登真之路径,为度世之梯航。学者苟能造其理,达其辞,穷神以知化,参玄以入妙,知心为一身之宗,操养不失;勿塞勿闭,四闼光明,天宇泰定,虚室生白,即心是印,即印是心,心印相融,上下洞彻,如月现于江,如星涵于海,真空寂照,一性超然,不知孰为心,孰为印,至于心印俱忘,神与道俱返其天真,则心印之妙,自我而得之矣。
大千世界里,总有些尘嚣让我们心神不定。你我均知晓,心不定,无以修身齐家。但尘世扰攘,心何以定?想要安定心神,不妨从虔诚抄经开始。若内心如一面镜,手抄经书便能拂去镜面尘埃。一撇飘逸,一竖坦荡。一炷真香燃尽之前,一页经文便已收尾。云纸乌字间,化解你心中所有躁动。扰攘之世,心由此定。虔心抄经,福气自至。不见得朴素就不是最繁华的美。心思深远,思想深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以说,所有简单的,是这世间最最了不起的向往,
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道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道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教扎根于中华沃土
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学道、修道开始
添加前请标明来意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欢迎转载,联系
-TheEnd-
修行者聚集的订阅号
道德|积极|弘扬|情怀
“北极驱邪院阴阳特工局”修行者聚集的订阅号
致力于中国传统国学及道学文化的收集、解读、弘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