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陆middot案頭相望于江

案頭

相忘于江湖

作者:常青

初次听到白蕉的名字,大约是十年前,一直对自己的后知后觉懊恼不已。

白蕉,年生于上海,姓何,字远香,民国海派书法领军人。初恋女友曾赠送他一朵美人蕉,后更名白蕉,其性其情可见一斑。

脑海里经常有一组镜头没来由地跳出来,画面显示: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十里洋场充斥著纸醉金迷的各色人等,街头巷尾携带脂粉气的靡靡之音四处弥漫,民国犹如一艘漏洞百出的巨轮,被列强们的狂风激浪裹挟着,击打着……

在另一处寂寞的庭院里,一个风流倜傥的青年,手执一管柔毫,敛气凝神,如对至尊,原来他正在和二王安静地对话。

也许与书法厮磨既久,那些古人渐次鲜活起来,白蕉犹甚,尽管我跳进世界的时候他才刚刚逝去十年,这样一个既古又新,既远又近的人,想起来就倍加亲切!

一生清贫,常“于黑墨白米之间每相为短长”。抗日战争期间曾与邓散木合办书画展,将所得救济难民,后撰写《袁世凯与中华民国》一书,为研究袁世凯提供重要史料,新中国成立后为书画事业鞠躬尽瘁,年被划为“右派”,寒霜随之而来,文革期间又遭迫害,人生轨迹被定格在年那个寒冷的春天。

就是他,身逢乱世,心系草根,屡遭挫折却也不卑不亢,诗书画印皆有异彩,平生自谓,诗第一,书第二,后世颇重其书,“兰题杂存”犹为杰出,“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沙孟海的这一评语可谓中肯。

观其书,平和恬淡,温润如玉,貌若软风拂柳,不激不励,一任自然,再看却棉里裹针,清冷骨鲠,冷傲之气直逼面门。

艺术风格的形成定是艺术理念的外化,“心境,性情,神韵,气味”引导着他的笔墨,而我认为这也正是他嘎嘎独立于二十世纪书法界的核心原因。唯此也更有了正本清源的使命感。

关于白蕉的帖子陆陆续续淘了有十几个版本,有几块钱的影印本,也有几百元的高仿本,他们之间气质不同,几近霄壤。唯有一本份量于我格外沉重。

记得数年前,曾于汉中工作,一日于城固县偶遇风雅斋张兄,也是那种未曾谋面却一见如故的朋友,大约是同气相求,茶罢搁盏,书言书语,谈的昏天黑地,直欲把臂入林,临了,赠我一册白蕉“兰题杂存”,帖子是用A4纸打印出来的,朴素得厉害。之后它一直在箧随我,转战南北,每每展玩,却未敢“描头画足”以墨求之,就这样我们相望于书法的江湖。

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舍不得“动手”’的朋友,就这样远远地望着,生怕自己的不小心,弄坏了这份纯洁,那么白蕉之于我,如是。

常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