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二年,北京城万泰商号的大掌柜张亨智打算为自己儿子捐个知州官职。为求办事稳妥,张亨智特地将一万一千四百七十四两银子分装在十一个袋子中,交给自己的亲家周二,让他将这些银子送到户部的银库中。没想到,却因此掀开了清朝最大的国库失窃案。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听爆史君给大家慢慢道来。
张诚保渎职掀开国库失窃案
周二在接到张亨智的任务后,也不敢多耽搁,立刻带着自家下人前往银库交钱。没想到,当天交钱的人特别多。等到周二交钱时,已经到了傍晚。说来也巧,当天在银库执勤的库兵,正好有张亨智的弟弟张诚保。张诚保在验收银两时,故意报错数,但负责此事的官员却置若罔闻。不知是因为工作劳累疏忽了,还是压根没把这点钱放心上。所以本该将十一袋银子悉数上交的周二,最后却只交了七袋。
周二在办完手续后心情极好,一路哼着歌就往外走去。没想到,却被另外几个库兵拦住了去路。虽然负责此事的官员没看出来,但他们几个却一直盯着张诚保,张诚保的那点小动作可瞒不住他们。于是他们向周二索要贿赂。周二自然不愿意,便同几名库兵推攘起来。但此地毕竟还是户部的地盘,周二和手下吃了亏,被抢走了多两银子。
此次张诚保一共为哥哥省下0多两银子,尽管损失了多两,但依然有两被周二拿了回来。没想到万泰商号的其他几位掌柜却不知从哪得到消息,也跑来要赏金。张亨智本来就因为损失了多两而肉痛不已,如今手下的几位掌柜竟落井下石,他如何不恼?所以便对几人破口大骂,让他们滚出去。
几位掌柜受了气,自然想报复张亨智。但他们并没有检举张亨智买官,而是举报张亨智的弟弟、银库库兵张诚保渎职。不知是何人运作,几位掌柜的奏折竟然放到了道光的案头。道光是清朝最吝啬的一位皇帝,自己穿衣服还要打补丁,可见对银子重视到了何种地步。张诚保渎职一事,让道光联想到这可能是窝案,如果不立刻惩处,这帮蛀虫迟早有一天会搬空大清国库。于是他安排刑部尚书去彻查此事。
清朝官员的上下串通
结果刑部尚书惟勤到了户部一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户部银库中的银子已经大部分被搬空,全部被换成了木头。如此规模的贪污,绝对不是一两个库丁能造成的,必定是上下沆瀣一气,勾结作案。而当时负责管理银库的掌库大臣是军机大臣穆彰阿,惟勤进退两难,不知该是否向道光如实汇报。
就在此时,穆彰阿政敌,清流党人得知此事,立刻上书道光皇帝,要求彻查国库被盗案。惟勤见无法遮掩此事,便向道光详细汇报了户部查询结果。经查证,户部银库共亏空万多两白银。道光皇帝愤怒至极,下令将所有经手和查验库银的库兵斩首,家人发配边疆,名涉事官员被追缴白银。
藏银手段
而银库的库兵们被捉获后,他们供出的藏银手段,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尽管出入银库的库兵每次下班前都要脱光衣服检查是否夹带,但他们依旧想出了“妙招”。第一个办法就是“茶壶带银”。库兵因为有搬运银子的工作,所以带着茶壶喝水也不会让人感到不妥。但到了冬季,他们就会将银子藏在茶壶中,用水冻住。下班时,面对检查,象征性地倒一下,没有东西,便将银子带了出去。当然,茶壶带银有个最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受季节限制。
第二种办法是“谷道藏银”。所谓的谷道,就是指人的肛门。为了防止藏银被发现,他们通常会将银子塞进“谷道”。由于使用特殊的松骨药,这些库丁们,最多一次能塞80两白银,坚持两刻钟。当然,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敢这样操作,往往需要练习才可以。在往谷道塞银前,他们往往会拿鹌鹑蛋、鸡鸭蛋试验,在确保技术熟练后,才开始拿银子练习。
第三种办法是“猕猴偷银”。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库兵们在藏银时也心惊胆战,生怕哪天被发现了。为此,一些人特地训练了猕猴替他们偷银。他们先让猕猴吸食鸦片,染上毒瘾。然后再教猕猴进银库偷银。等猕猴偷盗白银后,他们再以鸦片从猕猴手中骗出。正是通过这些层出不穷的手段,道光时期的国库白银才大量缩水。当然,这些库兵只是偷了一小部分,大部分还是被贪官污吏贪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