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知晓现存不到4的永乐大典,究竟

01:04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应腾实习生李瑞琳)什么样的书能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什么样的书至今仍旧找不到“正本”?什么样的书即便每天看一册,也需要花30年时间?

近日,贵州省图书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亮相贵州省图书馆(南馆)。该展将持续至9月30日。

“《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主题展亮相贵图

“珠还合浦”比喻东西失而复得;“历劫重光”比喻历经劫难、重见光明。展览讲述的就是《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突出的便是其回归和再造的艰辛历程。

贵图《永乐大典》策展团队告诉记者,该展是国家图书馆的重磅展览,作为重要分展场之一,贵州省图书馆第一时间开启线下展览,让读者get到《永乐大典》丰富宝贵的知识体系,和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

《永乐大典》曾是嘉靖皇帝喜欢的案头书

《永乐大典》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它到底有多重要?展览从“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显”“珠还影归惠学林”5个单元进行讲述。

50块展板详细介绍修典的始末、主要人物、永乐大典贮藏的流变,展现《永乐大典》的版式、纸张、书写、插图等,以及入藏国图的历程、修复及影印出版的过程。

第二单元讲述其版式、用纸、书写、插图等

《永乐大典》由明成祖朱棣敕令收集百家经典编纂而成,收录有上自先秦、下讫明初的七八千种古代典籍,成书时共册,共约3.7亿字,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鲁迅曾为《永乐大典》的国有化收藏出力

《永乐大典》规模之大、版式之美、纸张之良、书写之秀。可贵的是,所纳典籍基本保持了书籍的原始内容。可以说“找到《永乐大典》,就能跨越漫长的历史,直接与宋元时代实现对话。”

文献爱好者用手机记录《永乐大典》知识点

不过,这本“最强大典”命运多舛。编纂至今已过去多年,其流散、破坏的历史就有多年,回顾《永乐大典》的历程,以“鬼知道它经历了什么”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它们有些在清朝时被翰林院官员从宫中盗走,后来流入古董市场;

有些历经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掠夺,被侵略者劫掠到外国,流浪数十年后才回归中国;

它们时不时就有新的零册被发现,出现在图书馆、拍卖行、收藏家手中,乃至农民的家里……

《永乐大典》“馨”字页(复仿品)

截止目前,全球已知《永乐大典》共多册,余卷及部分零页,分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与全本册相比,现存不到4%。

《永乐大典》“师”字页(复仿品)

“大典的编纂寄托了太平盛世的理想,而最终的失散,又映衬着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该展策展团队告诉记者,《永乐大典》的编修和传承,流散与聚合,是近代以来中华古籍保护事业的缩影,更是“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明证。

《永乐大典》“妆”字页(复仿品)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30日。期间,贵图将开展临摹字体等体验活动,并通过展示《永乐大典》系列文创,激发文献爱好者探求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与渴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