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32
“白面青天”陈希亮
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北宋天圣八年,也即年,在四川眉州青神县是一个不同凡响之年——当地人陈希亮与他俩侄子陈庸、陈谕一同考中了进士,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于是,老家人就在他家门口树碑褒扬曰“三隽坊”。
陈希亮的第一个职务是长沙县令,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第一站。
谁知这一站还没站稳,他就遇到了一件极为棘手的事。当地有个禅师名叫海印国师,他可不是一般的和尚,因为他与当时垂帘听政的章献太后家关系不一般,而且与当地的权贵交往深厚,因此他在当地常常侵占民众土地,老百姓去告根本没有谁敢接案子,官员还得想着法子和他套近乎。
而当地一个愣头青就是在这一天递上了状子,说是他们家的几亩水田昨天刚被这个和尚给霸占了。他还说,以前人们告这个和尚都没有谁敢接案子,今天,他来告,要看看这个新来的县令是不是也与前面的一样。
陈希亮初来乍到,根本不知就里,便要升堂审理,这时候,一个门子忙上前告诉了陈希亮一切。陈希亮一听,大怒,发誓一定要拿下这个海印国师。
陈希亮很快就查证了海印的犯罪事实。他下定决心,就是不要乌纱帽也要处置此人,为民除害。于是他先下手为强,还没等海印有所准备就秘密把他拿下,迅速审理,及时结案,很快就作出了将海印治罪的决定。一时间,全县上下震惊,而老百姓更多的是感激。
所幸的是这个案子刚结,朝中尚无人知道,陈希亮又遇到了“郴州竹场案”——当时湖南的郴州竹场传来消息,说是当地的一些输粮户伪造凭证给另外一些输粮户送到官府充当税粮,东窗事发被拿下,输粮户都将被处死。
看着卷宗,陈希亮不禁怀疑:贫穷的输粮户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怎么可能造假呢?于是他秘密潜入竹场,几经周折,发现是一些吏人作祟。就这样,他公正地审理了案子,朝廷也知道了他的清廉,宋仁宗便特赐给他五品官服,“陈清天”的美名也随之而来。
庆历三年(年)九月,著名的庆历新政开始了,各级官员都在议论如何使得国家富庶、军队强大、吏治清明,陈希亮也似乎从中看到了北宋王朝振兴的希望。可就在庆历三年三月,京城中最精美宏大的福胜塔被雷电击坏了,宋仁宗想用三万钱来重建福胜塔。
很多官员便纷纷响应。可陈希亮却不同意,他上疏说:“圣上既然要强国富兵,何苦用钱来建造一个毫无现实意义的塔呢,倒不如用这笔钱来建设国防。”
一石激起千层浪,他当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宋仁宗一看很多人支持自己的主张,便想着重新修建。不料,陈希亮继续上疏说:“边关不稳定,弄个塔就能镇守边关吗?边关将士没有寒衣,建造个塔,能给将士们送暖吗?”
这话让宋仁宗警醒,便同意了他的建议。
但这种直言抗命的精神,让陈希亮在不久后失去了一次升官的机会:当时,有个外戚叫沈元吉的,对一民女强行非礼,而且还把那位民女的丈夫活生生地打死。案发后,开封府便将这个案件交给了陈希亮主办。那个沈元吉受不了公堂威严,竟给当堂吓死。
本身就有一些王公大臣对陈希亮不满,正好趁机鼓动沈元吉的家人“上访”。本来很是看中陈希亮的仁宗悉知此事之后,也觉得陈希亮做得不妥,便下诏给陈希亮及当时庭审的所有狱吏治罪。
陈希亮见此情景,便慷慨激昂地说道:“杀此贼者独我耳,无关他人。”这样,他就把罪过一人独担,被免了官贬为平民。
不久之后,当时的房州(今湖北房县)群寇四起,甚至还杀死了一些地方官吏,名臣富弼便推荐陈希亮去那里“扑火”。他就在那里想尽一切办法,搞地方团练,严惩腐败,安顿百姓,弄得风生水起,一片叫好声。其间,陈希亮又遇到了张元案。
当时,有探子说华阴人张元跑去西夏通敌当了谋臣,宋仁宗听到这个消息,龙颜大怒,当即就派人把张元家族中的老少一百多人悉数抓了起来,关押到陈希亮治理的房州。而那些人中大多是老弱病残,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安的,再加上恐慌惊吓,纷纷病倒。
陈希亮不觉陷入两难:要是求升迁,就可以乘机对张元这个家族严加整治,但是,面对这些无辜的人,他怎能落井下石呢?而若向上禀告为他们求情,仁宗正在气头上,说不定把他也当作张元的同党,把脑袋也割了呢。
最终,陈希亮还是选择了仗义执言上疏仁宗:“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
陈希亮把信封好,当即就派人里加急快马加鞭进京呈上折子。宋仁宗看过信之后沉思了好久,觉得陈希亮之言还是很有道理的,于是便下令释放了张元的族人。据历史记载,那时在房州府内当堂宣读皇帝的诏书时,张元家的一千多个族人纷纷跪在陈希亮的跟前,个个泪如泉涌,都高声呼喊着“陈青天,青天大老爷”,之后,陈希亮的画像也永远地留在了这一支张氏家族的祠堂中。
陈希亮房州任职期满回朝,因为政绩卓著,宋仁宗希望他担任大理寺少卿(相当于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这可是掌握大宋生杀予夺的要职之一,是少有的提拔。
任命文书尚未正式发布,陈希亮这位准大理寺少卿再度成了一干官员们争相攀附的人物,以至于庆贺的名帖摆满了他寓居的客栈案头。陈希亮却清醒地一面告诫家人坚决堵住庆贺的礼物,一面上书坚辞大理寺的任命:“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得一郡以自效。”他的意思是说,做法官守文书,不是我的理想,希望能够管理一郡来为皇上效力。
仁宗皇帝面对他的拒绝恩宠多少有些不快,不过对于这位清廉贤能的大臣还是表示出格外的优待,便让他去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
陈希亮到了宿州,便抓捕盗案,兴修水利,培养士子,一年之间便让宿州境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说数百年来无此好官。
汴河是北宋的水上生命线,当时宿州就在汴河上造桥,可是河水上涨后接近桥面,便经常损坏来来往往的舟船。陈希亮就想设计一座不要墩柱的飞桥。屡受水患之苦的仁宗在审阅了陈希亮的方案后,便下令立即开工。
飞桥建成后,仁宗便下诏褒奖陈希亮,并号召在全国推广,这才有了在《清明上河图》中看到的那座绝美虹桥。
陈希亮能断案,会治军,可外交,擅工事,堪称一个政绩卓著、万民爱戴、官声遗泽人间的循吏标本。
下期
权用百姓知冷暖
总策划:侯公涛、张卫东
统筹:胡淼、刘法启
校对:李坤、许铭君
编辑部主任:王千一
供稿:虞城县纪委
商丘市委网信办发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