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有个南方的文人,平时喜欢作诗写文章,小有名气,时常是那些官宦卿家的座上宾客。
这文人曾经在南方某地民间买了一块汉代的玉璜huáng,白壁透瑕,玉中有斑斑红点,如同血液,很多懂行的人都称之为“血玉”,实属上品!
文人对它十分珍视,又算是件古董,就随身携带,写诗作文时放在案头当做镇纸之用。
(网络图片:玉璜)
这一年,京城某个官员请文人去家中饮宴。
宴会结束后已经夜深,就留文人在府中小住。
仆人和婢女领着文人到了后院房间,打扫干净,铺好床被,送上茶水就离开了。
转眼过了三四天,文人这天半夜文思泉涌,正在客房中秉烛作诗。
忽然就听到窗外传来了脚步声,接着见糊窗户的草纸被戳破,慢慢的就伸进来一只人手!
文人以为是贼人来偷东西,随手就拿起来一根木棒准备去打那只手!
拿着油灯走近一看,那只手白净细腻,皓腕如雪,手指也如葱根般白嫩,顿时狠不下心去打,于是就透过窗户缝往外看,想看看这女子的面容!
(网络图片:手摸型)
借着油灯微弱的光线,猛然间却见窗外是一张铁青的脸,像是庙中的罗刹模样。
文人胆小,顿时就被吓晕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缓缓醒转,重新点起油灯,抬眼一看,桌案上的玉璜已经不见了!
文人不知道是什么所为,虽然心中疑惑,却也无从追究了!
转天,文人就离开可这官员家。
几个月后,他在京城的街市上逛古玩店,竟然在某店中发现了他丢失的那块玉!
拿起了仔细一看,确定就是自己那块血玉,就问店主这是从何而来?
店主说是从某人手中买来,文人后来打听了许久,才知道这块玉已经辗转几人之手,虽然知道当时是有贼假扮罗刹偷了玉,却再也查不到了根源了。
(网络图片:古代文人)
直到半年后,有个当初在那官员家当差的人才道出真相,是经常给文人送饭的仆人合伙偷的玉。
文人在酒宴上跟朋友说了这件事,他的朋友调就侃道:“你就是一时起色,看人家从窗户伸进来的是一只纤纤玉手所以不舍得打,怜香惜玉的不是时候,要是我们这些大老爷们的大毛手,皮肤粗糙,你看一眼恐怕早就被打断了吧?”
另一位朋友也笑道:“这正是那些奴仆合伙偷盗的巧妙啊!他们在官宦家做事已久,早就摸透了人的脾气秉性,就是知道文人们的心思,所以才找来这么个女子假扮。让你觉得不是人为,才不敢声张!即是后来被人发现,没有人赃俱获,也不能定罪了!”
文人这时才明白,这些仆人们果然是算计的很周密。
改编自《阅微草堂笔记》
后记:“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古时候虽然没有心理学,但是有些人对其他人心理的揣测也真是深刻,计谋也用的这么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