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国展之十二届书法篆刻国展作品赏评中

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很幸运此次十二届国展我的楷书和行书同时入展。楷书作品我写的是小楷,在创作风格上以八大山人的风格为基调进行创作。在小楷中加入行书笔意,在整篇的书写中增强墨色变化,展现通篇的书写性,以达到气韵通畅的效果。使得小楷气息更加“活脱”,充满生机。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言:“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正是此理。行书创作基本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和长时间书法创作经验的结合。对于行书,案头尺牍、信札会驾驭起来较为得心应手,大张条幅则不易,既要兼顾行笔之流畅,又要抒发整体的神气;既要规避轻浮的姿态,又要展现昂扬挺拔的气势。《怀仁集王圣教序》、墓志中欹侧的结构,是我主要考虑、借鉴的,重点突出上下字的开合和轻重的对比关系,并略加草书长线打破空间的均匀布白,以率真烂漫,直抒胸臆为旨。一幅好的作品始终围绕“变而创作,要学会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平日练习对传统名帖要深入,会古还要通今。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的本身看到的是线条质量,是用笔到位,是章法布局和谐统一,是整幅作品体现出的神韵,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创造。贵在虚实相生相结合,矛盾的处理、作品的精益求精还是要反复起草、实验,气息、章法、字法墨色……进而便是道与技的融会贯通。另外我不太在形式上做过多的文章,但当代书法展览现实,形式的重要性还是非常凸显的,所以我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拿此次小楷作品来说,整体是四尺整张,共分成十个小块面,天地大量留白。在材质上也进行了一番思考,选择绢本书写,这样显得格调更为高古。在形式设计方面我以横式为主,打破常规,因为当前大多数作者多喜竖式用纸,然我采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以横补竖,开拓形式设计的多样性,整体简洁、明快,意在追求清新、淡雅的感觉。而行书在形式上则是采用了两个长条的书写方式,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作品的行气。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自身的创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我认为自己仍在侧重于技法的学习,对传统经典的研习还不够深入,还没有真正上升到一定的艺术高度。但我深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学习,丰富学识,一定还会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这是我个人在创作上的一点心得体会,还望大家不吝赐教。(作者:胡中一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入展)作者推荐的经典作品——八大山人手札作者推荐的经典作品——王铎条幅胡中一HuZhongyi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最高院法官学院特聘讲师。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楷书、行书)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王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全国首届楷书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首届“钟繇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全国第四届扇面展(中国书协)“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楷书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临帖展(中国书协)“美丽广西”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书协)永远的丰碑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中国书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