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的时候我想写一副字,谁能想到,就因为这个临时意动,竟然把一整天的时间都搭进去了!
我想写的是一首七律,共56个字。而我案头的生宣是70*34的长条。考虑到章法布局和我擅长写的字体大小,我要把整张纸裁开才好写。
裁纸需要裁纸刀。
但是,可怕的事情来了——我发现我并没有裁纸刀。
我家在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个只卖方便面、火腿肠的大妈家是肯定没有裁纸刀出售的。
没有裁纸刀就没法裁纸,纸裁不开我不仅没法写最后的成品,连练习草稿都没地方。这首作品又必须今天写成,所以我也必须在今天克服这个困难。
今天是国庆阅兵日。阅兵,军队,嗯我不禁想起了抗战时期的游击队,我小学的时候学过一首游击队歌,歌词中有一句: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从游击队歌,我又想起了毛主席,毛主席老人家有一句尊尊教诲常记心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对呀,没有裁纸刀卖,我完全可以自己造嘛!
说动手就动手。
我现在需要找到裁纸刀的制造方法。
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市面上的裁纸刀一般分为三类,一种是铜质的裁纸刀、一种是台式裁纸刀、一种是竹刀/骨刀。
我们来用一下排除法,首先我不会打铁,家里也没有车床,那么前两种裁纸刀方案就PASS了。
竹刀和骨刀制造需要竹子或者大骨,我虽然没有这两种材料,但完全可以用太行山的风化老枣木替代。我曾经用这种枣木做过很多手作,对其物性还是比较了解的。
确定了裁纸刀的制作方向,已经是十点了。
不着急,接下来就是找料子,开料子的工序。
我父当了半辈子木匠,到现在仍然在院子的角落里囤了好多木料。但风化枣木并不是打家具的好料子,所以囤积的并不多。我戴上手套,吃力地翻开巨大的杂料堆,终于找出了尺寸合适、年份恰好的枣木料子。看一眼世间,十点半了。
把料子下开,可以用手锯,也可以用电锯。但是,我个人的手锯技能是不及格的,尤其是开这种小料子,手锯稍微偏一点方向,料子就毁了。说起来也是惭愧,我父亲的木匠技能,我是半点也没学会啊。
但是,用电锯开料也很麻烦。老家只有父亲用的木工机床有电锯功能,这么危险的玩意,还得请我的老父亲亲自出马了。好在,父亲上午正好得空,请他动手并不麻烦。
扳手逆时针转了十几圈,打开电锯片的固定螺母,安装上锋利的电锯片,再扣上固定螺母,接着顺时针扳十几圈,就固定好了锯片。再安装好物料台、调整好高度就可以下小料了。
正着来一锯,反着再来一下,拢共也就30秒就OK了。
现在是11点,我要去做饭了。
下午14点,我继续上午未完工的裁纸刀制作。
在上午下好的小料上画出轮廓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这个轮廓可以决定最终成品的美观程度和实用程度。坏的轮廓既不美观,也不符合力学原理,裁纸的时候就会不爽利,不好用。而太丑的造型,我用着也不会开心。
我从网上选了几款造型不错而又简单的裁纸刀图纸,用铅笔在草纸上画出样子来。为了节约时间,我直接临摹到小料上。
OK,现在是14.40。
我现在要用角磨机,沿着设计曲线在小料上修出大体的形状,这其实是个很费工夫的活。生动活泼的线条,依靠的是得心应手的工具。所以,角磨机的状态也需要耐心的检查和调试。
用木工钳固定好小料,把角磨机当作一支画笔,裁纸刀的曲线就从手下流淌出来,这是所有手作人追求的最大快乐。
大形修好,接着就是精修。裁纸刀的锋刃要取中,中锋取不正,就不能叫刀,所以切削的时候要异常小心。这是一个精神高度集中的过程,整整半个小时,紧张的我满头大汗。其实,也算不得紧张,这可能是我个人的毛病——每次做手作到全神贯注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出汗,大汗淋漓的内种。
下午15.30,看着手中雏形已现的裁纸刀,我表示很满意。接下来最后一道工序,只是按部就班由粗到细地一遍一遍打磨就好,这没什么技巧可言,只是相当耗时而已。
先用目的砂纸打磨掉刻痕,让生硬的线条变得柔软起来,接着换目、目的砂纸。裁纸刀这种日用而近乎把件的小工具,到目的砂纸就可以了,也完全没有精磨,抛光的必要。
于是在下午16.30的时候,我的裁纸刀就制作完成了。
拿着亲手制作的裁纸刀,把生宣裁成三分,叠在一起。我算了一下,剩下的时间用来打草稿、写成品、钤印章,抓紧点的话是可以够用的。
你瞧,这就是我有(毫无)意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