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5188961.html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李心月
由于时空限制,欣赏古人书法真迹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复制技术的欠缺,就连欣赏书法复制品的碑帖拓片,都殊非易事。许多刻帖、拓片或束之高阁,或深藏“闺中”。如今,借助摄影与复制印刷技术,高规格的仿真影印,使碑帖出版物得以无限接近真迹,也让更多普通的碑帖爱好者有机会将名碑名帖收藏到家,随时在案头翻阅、细研、临摹。其中由上海图书馆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就是其中的绝佳代表。
《翰墨瑰宝》第一辑自年问世后,获得了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编辑出版一等奖,此后,又陆续出版了第二至第五辑及《四欧宝笈》与《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两种特辑。可以说,《翰墨瑰宝》每一辑的出版,都成了艺术界与学界翘首以待之事,亦成为碑帖出版领域的风向领跑者与典范。
10月22日晚6:30,“《翰墨瑰宝》第六、第七辑新书分享会”在朵云书院·交子店举行,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定级专家仲威作为嘉宾应邀为读者分享碑帖文化。
《翰墨瑰宝》系列第六、七辑出版
收入宋苏轼传世孤本《赵清献公碑》碑刻等精品
《翰墨瑰宝》系列第六辑和第七辑,分别精选了包括战国大篆《石鼓文》、王羲之书法《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曹魏第一碑刻”《上尊号碑受禅表合册》、苏轼书丹碑刻传世孤本《赵清献公碑》、“小楷极则”《洛神赋十三行四种》等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各五种。每一种碑帖完整收录题记、题跋,原大、原色仿真影印,逼真再现原刻原拓的细微神采。此次第六辑、第七辑的选目,综合考量了各种碑帖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及学术价值,所选之版本均属上乘,又经合理搭配。
从书法艺术而言,第六辑收录了碑刻四种,有战国大篆《石鼓文》,汉隶名品《史晨后碑》及《武氏祠画像题字》,唐楷《颜真卿李玄靖碑》;刻帖一种,《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收完石本、残石本各一。第七辑则收录了碑刻四本,有汉魏之际所刻、开启魏晋书风的《上尊号碑》与《受禅表》合册,古今独步的悬针篆《天发神谶碑》,唐褚遂良大楷《伊阙佛龛碑》,宋苏轼传世孤本《赵清献公碑》;刻帖一种,《洛神赋十三行》,四个不同版本汇于一册。
从文物价值而言,第六辑所收,有两种属国家一级文物,第七辑则收录国家一级文物一种、二级文物二本三种,其余几种即便未有文物品级,也基本上都是传世最早或最佳拓本。
从版本特殊性以及递藏、题跋之附加价值而言,第六辑收录了黄易、张廷济、何绍基、吴昌硕等多位名家的藏品,第七辑则收录了金农、赵烈文、翁同龢等多位名家的藏品。每一种之后,往往附有大量且珍贵的题跋,不仅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亦提高了趣味性和观赏性。
“其他东西可能留存不下,但是碑帖不一样,拓本可以永存”
仲威是碑帖研究专家,著有专著《中国碑拓鉴别图典》、《善本碑帖过眼录》(初编、续编)、《碑帖鉴定概论》、《碑帖鉴定要解》、《纸上金石——善拓小品过眼录》、《古墨新研——淳化阁帖纵横谈》、《碑学十讲》、《帖学十讲》等。
仲威说,“古代人最喜欢把玩青铜,其次是古籍碑帖,然后才是书法、杂器。”他将其概括为“金石书画”。“碑帖鉴定是客观的,碑帖可以永远留存。”作为最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碑帖凭借自身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加上后人的题跋,造就了如今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其他东西可能留存不下,但是碑帖不一样,拓本可以永存。”
据仲威回忆,他刚进上海图书馆时候,根本不知道里面有碑帖。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书库的九楼。“一推开门,不得了,平方米的书库,有七、八堆拓片,大概两米高,我大跨步走近,像发现了宝库一样,马上回去跟我的领导讲,我要整理。”然后他就开始着手整理,至今已有26年。
正因为小众,碑帖文化才更有魅力
据仲威讲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拍卖市场逐渐活跃,一批碑帖爱好者的眼光就是从拍卖市场学来的。“拍卖市场可以去上手翻阅预览碑帖,这些人从某个拍卖专场第一号拍到最后一号,十几年下来,这些人自己的电脑数据库里有很多关于碑帖的资料。他们像候鸟一样的,杭州有拍卖飞到杭州来,北京有他们飞到北京去。所以一波有眼光的收藏家。眼光是这么练出来的。”
为什么碑帖会如此吸引这批人,仲威认为跟这些属于小众文化有关,“我当时进入碑帖圈子,也是因为这个小众文化,当时有种逆反心理,想要与这个时代拉开距离,跟我的同龄人爱好有点不一样,所以有种偷着乐。我这种情感大多数人不懂,就像喜欢碑帖一样,玩的人很少。”
听众
让仲威感慨的是,古代一个人有时候能顶我们现在几个人。古代一个人可以既是官员,又是学者,同时还是收藏家、书法家。一个人能够做好多事。现代人则写文章是一个人,写字的是一个人,然后懂碑帖的又是另一个人。现在如果谁要把这几种能力融合一起,那就非常厉害。
书法、碑帖正在复兴
仲威曾想过,20年后他会不会是最后一个玩碑帖的人,会不会没有毛笔也没有宣纸,“但是我现在觉得我完全预判错误了。现在看来最近10年里,我们中国的书法发展得非常快,全国高校的书法专业也越来越多,每年好几万个书法专业的学生毕业,宣纸有很多,毛笔也越做越好。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从年以后很多人又开始玩题跋了。有市场,能够玩出文化、玩出体验来,我相信会带动更多的人去研究、去欣赏这个东西。实际上,很多东西正因为小众,才有魅力。如果人人都在玩,人人都懂的东西就不稀奇了。如果你干一件事情没有难度,这件事情往往也不值得去做。因为有难度,往往证明它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