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断货的必备案头书,宋朝GDP占世界

白癜风的药物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宋朝GDP占世界的80%”,被用以说明宋朝的富庶以及商品经济的繁华,但是许多文章往往都没提到这个数据的出处。

GDP自然是很后起的概念,这句话其实并非空穴来风,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曾经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经济规模进行过详细测算,这个“80%”的提法就来自这里。

这张图中,78.9并非百分比,它表明公元年时候亚洲(不包括日本)GDP为亿(国际元),占世界的67.55%,而实际上这里的亚洲不只包括中国,甚至在中国范围内,也不限于北宋,还包括辽、西夏、大理等。

而且,即便不考虑这个问题,单独看这本书的附表,也会发现北宋GDP在世界的占比,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并不是最高的。

这种误解其实在西方也有,以拜罗克为代表的一种观点认为欧洲一直落后于亚洲、美洲和非洲,它只是由于19世纪开始的对那些地区的殖民剥削而致富。

依靠对大量新的证据的分析,麦迪森指出拜罗克的观点完全杜撰了历史。麦迪森的分析表明欧洲的崛起早在11世纪就开始了,在14世纪时它已经在人均收入的意义上赶上了当时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中国,后来又在19世纪初带动了史无前例的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增长。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比较

他认为决定欧洲崛起的主要因素是它在科学技术、商业金融组织、国际贸易、社会制度等方面较早开始的、不断加速的进步和资本的积累。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收入带有剥削性质,欧洲从它对新世界的征服和殖民中获得了新的、廉价的经济资源和巨额的收入。

这本书用了大约一半的篇幅详细报告了数据处理工作和计算结果以支持作者的新发现和新观点,但它不只适合那些具有研究兴趣的读者,其中一些国家的案例研究更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不但有高度的可读性,而且有很大的启发性。

也为此,自从一度断货后,这本书就在孔夫子网上一书难求,直到这次终于迎来了全新再版。

01

关于长期经济规律的案头书

《世界经济千年史》是集安格斯·麦迪森一生努力探索长期经济增长规律的代表作,是其迄今为止近半个世纪学术生涯所达到的一个顶峰。

安格斯·麦迪森(英语:AngusMaddison,年12月6日-年4月24日),英国经济学家,专研定量宏观经济史,包括测量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分析。

麦迪森将占世界产出93%、占世界人口和出口贸易87%的56个国家的经济整合在一起,以超人的精力、努力,再加上渊博的知识,产出了这部覆盖了世界经济在过去两千年间的发展史、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无与伦比的著作。

《世界经济千年史》出版于年,饶有千禧年承上启下之意。该书的问世让那些需要以数据支持自己观点的增长经济学家们第一次有了可以覆盖全世界所有经济体、时间跨度最长且概念一致的人口与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全部数据收入该书的姊妹篇《世界经济千年统计》一书中)。

二十年来,《世界经济千年史》不仅成为众多经济、政治和历史学者的案头书,也在一些有关重大经济增长和人类命运的辩题中成为全球各大媒体反复引用的观点和数据来源。

按照麦迪森自己的说法,这本书在一定的意义上既是他年完成的《-年世界经济之考察》(MonitoringtheWorldEconomy-)一书的延伸,又是同他年完成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ChineseEconomicPerformanceintheLongRun)一书的结合。可以说,《世界经济千年史》进一步完善了“麦迪森风格”,并最终成为计量经济史研究领域中新的里程碑。

02

“麦迪森风格”:用数字说话

“麦迪森风格”离不开麦迪森在历史数据考证和处理上的客观性、严谨性、透明性,以及必须在逻辑上交叉检验不同来源的资料的做法。

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麦迪森对迄今为止各国学者在各个有关历史研究领域中所发掘出来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诠释和经济分析,其中特别重视新的研究和发现。在此基础上,他对人类社会过去两千年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新的探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

麦迪森在处理历史数据和资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个别经济事件之间在当时历史和国际背景下的因果关系和它们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系统地揭示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而不是逸闻趣事式地强调个别事件或人物的影响,更没有囿于任何有影响的学说或信仰。

麦迪森很重视统计数字。统计数字饶有意味的性质在于:一方面,它可能被公认为最枯燥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会使所有的说教黯然失色、苍白无力。历史可以被按照不同的需要编撰成绘声绘色的故事,只有可靠的数字可以使它恢复本来的面目。

对于经济历史数据来说,一个研究者要注意某一指标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如何,它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又在哪里,即宏观经济的变化与利益不同的经济个体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涉及对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掌握和对一定制度下经济个体行为的理解。麦迪森搜集、整理、分析和报告宏观经济数据的方法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科学精神。

数字分析的科学精神还体现在它的透明性上。不但数字的来源、定义及其统计方法等要完全公开透明,对数字的加工处理方法也要完全公开透明。麦迪森强调,数据工作的透明性就是要使数字可以受到质疑,而且,这种工作从一开始就准备受到质疑或挑战。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鼓励人们发现新的、更可靠的证据,激发新的观点,挑战原有的假说,甚至包括研究者本人曾经接受的假说。

比如,依靠由大量新的证据所支持的对15世纪末至18世纪后半叶的经济增长率的估计,麦迪森推翻了他本人曾经接受的有关经济增长阶段划分的库兹涅茨假说。

他的新发现不再支持库兹涅茨以15世纪末为分界线划分“封建制度”时期和“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观点。相反,他将这两个时期合并为他所定义的“原始资本主义”时期(-),这个结果将库兹涅茨的“现代经济增长”时期推迟了半个世纪以上。

同时,虽然麦迪森采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却并不囿于此。在寻求结论的探索中,他努力吸收了历史学、地理学、人口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这样一种跨学科的探索也是“麦迪森风格”的绝佳体现。

03

比“谁是第一”更重要:数字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媒体炒作的长期增长故事多津津乐道于麦迪森数据所展示的大国之间“老大”的易位,甚至用所谓“麦迪森趋势”去臆测未来“新老大”的故事,而忽略了这些数据所隐含的警示性的经济学逻辑。

其实在麦迪森恢宏的千年增长叙事中,重要的是有关几次重大地缘政治危机的讨论及其深刻的经济学意义,特别是重建地缘政治均衡的努力对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在内的制度建设的促进,进而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

例如麦迪森的计量结果支持了曾经让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都惊叹不已的“荷兰经济奇迹”:在从17世纪开始的约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荷兰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是欧洲最快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是欧洲最高的。

但历史又以新面孔重复,荷兰的崛起先后严重地挑战了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利益,打破了地缘政治均衡。尽管它不得不维持一个庞大的军队规模(远超过英国和西班牙的军队规模)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最终还是成为重商主义丛林法则下的失败者。

如果深读且思考下去,就会悟到麦迪森以其特有的计量和逻辑笔触勾勒的长期增长对我们的启发:市场内含的自然演化力量让人类学习的是如何竞争性和平共处,而不是丛林中永远的敌意对峙和血腥厮杀。增长产生于文明而不是野蛮。

在讲述完荷兰的故事之后,他用了更多的篇幅展示了,19世纪大英帝国的崛起是与其通过一系列法案主动放弃以邻为壑的重商主义战略、在主要贸易国家之间推行自由贸易制度的努力同步的。

麦迪森以令人信服的增长计量结果,强调了这个变化是推动全球人均收入摆脱长期停滞的首要条件,并据此挑战了在发展阶段划分理论中忽视市场机制中的自然演化力量、过分强调标志式历史事件的流行观点。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伍晓鹰为《世界经济千年史》所撰写的首版译者序和精校本导言。)

谈谈你最期待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2位幸运读者将获赠图书一本

世界经济千年史(精校本)

作者:[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Maddison)著

一部宏大的世界经济史,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经济千年画卷。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以数据还原历史,勾勒过去两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轨迹,揭示国家富裕或贫穷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