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简介 http://m.39.net/pf/a_8740638.html顾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贵州省工笔画研究会副主席贵州画院学术委员贵州省女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安住与孤往——顾静的“小千世界”文
耿晶从文学史、艺术史的经验出发,“文如其人”或“画如其人”之类的古典命题,无疑有其成立的限度。然而在一定范畴之内,不妨作常情常理观。人的品格、性情与作品面貌的关系并不直接,但最终决定着作品的气格。《文心雕龙·体性》“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的认识,也就是立足这一个角度观察而来的。初知顾静,只闻其名而未识其面。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天,长日无聊,与一位朋友电话闲谈,她说最近喜欢上一位画家的画,你也看看吧。我随口答应,好。打开邮箱,名为“顾静”的文件夹已来至收件箱内——图片精度不高,有点雾里看花的意思,大约是一系列湖石与猫、禽鸟、草虫等的组合题材,技法平淡无奇,刻画的精微之处也因为辨识度过低而无从显现。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图式的洗练,二是气息的静谧。后来,因为极偶然的原因与她相见,第一眼只觉她的婉约灵秀分明属于旖旎的江南印记,要说打贵州来,还真有那么几分不搭界。久之,却又感觉到在她的婉约灵秀之中,分明有一份豪宕与洒脱在。“诗为心声,画乃心印。”在我看来,文字的矫饰或许可以撑得了一时,但笔墨却难。画面散发出的格调与气息,如同一个人的气质,一眄睐间当下了然,瞒不过人的。顾静对题材和语言的选择,说到底也就是她气质与性情凝聚而成的内驱力使然,未必全然出诸理性的思考。她虽然也画大画,但我们能感觉到小画才是她呈现最为自如,也是表现最为畅达的载体形式。她从古典文化意境中抽离出一个个片段,一一转化于毫端。她不厌其烦地描述同一类情景、场域,尤其乐于描绘案头清供、乃至器物。香径、幽窗、高阁、亭榭、溪桥、曲槛,瘦石玲珑,松荫窈窕……在她的意象世界中,有半卷的湘帘之下猫儿晶亮的眼神,有栖于夭矫松枝之上的一只鸲鹆,有无人的芭蕉窗内袅袅的篆烟……顾静从宋画中析出宁谧的意境,以洒脱秀逸的笔线与沉着、明丽的赋色,营造出高古与灵秀相互熔铸的画面气息。在这些画面中,时光仿佛凝固为秋香色透明晶体,案头上的笔墨纸砚、拳石瓣香、四时佳果,乃至一瓶一盂,一花一叶,无不成为了她的生命对象,与之对答,与之相望。就这样,顾静怀着淡淡的清喜,静静地安住于她的“小千世界”之中,品赏她生命里的烟霞。林清玄早年有小文一篇,题作《小千世界》,他说:“小千世界”是每个人“小小的大千”。我常想,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做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来观照;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们能够超然的自省;当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做一次比以前更好的出发。在文中,林清玄认为最理想的“小千世界”是书斋。而我以为,如果依佛教“真空”“幻有”的法界观来看,“大千”也好,“小千”也罢,实在无须指实。在这个亦真亦幻的意象世界中,画家“云行水流,游戏自在”,超越忧患,远离尘累。她的描述是平静的,她的关怀是冲淡的,读顾静的画,让我常常想起晏殊词中的句子:“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在气象上,顾静作品确有几分大晏殊词的味道:不迫不促的悠游,温润如珠玉的闲雅。她把对艺事的执著化约为一份“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平常心,仿佛对她来说,画画不过就是人生的一桩赏心乐事,作品不过是它的自然结果。至于风格,似乎更无罣碍。君不见,画坛中人一天到晚锱铢必较捉摸如何打造“个人风格”者曷可胜数,到头来多是两手空空,反而是那些不忮不求的人,心无旁骛,物我两忘,风格常常不期而至。顾静有画,自题“幽人无世事”。“幽人”在我看来,既寄托了她对某种人格意境的向慕,又象征了一种自我期许。就像司空图所说的那样,“忽逢幽人,如见道心”。读顾静画,每每觉得,那阒寂无人的情境之中,隐身其间的“主体”,不就是画家自己吗?“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孤往”并非孤独,或者刻意地离群高翥,而是确认某种坚持之后的自在与廓然。如果说安住意味着笃定与沉着,而孤往更需要一份勇气。在弥弥漫漫的五欲六尘之中守住一份清凉,不向声背实,不标榜希世,对顾静来说,两者又趋向了同归。文征明有诗曰:“幽人如有得,独坐倚朱阁。岩岫窅以闲,松风互相答。此乐须自知,叩门应不纳。”好一个“自知”与“不纳”——这是一个寂静的世界,也是一个当下圆满自足的世界。四五月间,顾静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