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的袁媛,身姿纤瘦挺拔,笑起来眉眼弯弯。军绿色的迷彩服一裹,人就如树般,隐入了山林之中。
袁媛从事森防森检工作28年,是景宁畲族自治县森林植物检疫站站长,也是当地的“森林医生”,为林木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护好一片绿水青山。
大半的工作时光,袁媛都在和松材线虫病斗争。年2月,景宁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袁媛和同事们迅速行动,赶到患病松树所在的山头。此后的3个多月,白天,她背着十多斤的包裹进山取样检测、组织砍伐清理,饿了就啃一口随身带的干粮;晚上,赶回办公室整理标本,汇总检测信息。一天天风吹日晒下来,她的脸上出现了不少晒斑。
面对松材线虫病,再谨慎也不为过。“一棵松木从发病到死亡,只有40天左右;其间松材线虫还会大量传播至周边的树木。”袁媛说,哪怕是病树残留下的细小枝桠,也有可能引起传播。销毁病树,阻隔传播,一刻不能耽搁。
如今,景宁各地村民只要发现松树有发黄、发红的迹象,都会主动报告,积极配合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对袁媛等人十分信任:“全靠你们才能保护好树木啊!”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袁媛和检疫站伙伴们共同研究出的“好方子”:采用“连根拔除、彻底销毁”的办法,结合“注干剂”注干防治,成立除治队,实现了松材线虫病“有病不成灾”“可持续控灾”。十多年来,他们守护了全县近80万亩松木林。
景宁山多林多。袁媛的爷爷、父亲常年在林场工作,袁媛也自小与森林为伴。在她看来,森林曾经为她的小家撑起了一片天,她也有责任为森林撑起一把保护伞。
从山头到案头,袁媛研究了一系列防治技术对抗林木虫害。她先后攻克了厚朴横沟象等病虫危害难题,完成《栀子病虫害种类研究及防治技术》等10个课题研究;和全站技术人员一起,查清了该县古树名木常见的12种病害、72种虫害、3种有害植物,并组织研制“3.03%复配树木营养液”,用于提高古树的抵抗力。
对林木尽心尽力的袁媛,自己的生活却过得有点“糙”。放假的时候,去周边的古村落游玩,她都会不自觉地在途中查看起有没有“生病”的林木,必要时还会跑回办公室拿上工具包给它们“问诊”。办公室常备的两双运动鞋,鞋面被磨损得起了毛也不舍得扔,说是上山穿起来方便、舒服……
景宁畲族人自称“山哈”,袁媛的朋友们则喜欢叫她“山哈婆”,调侃她不修边幅、喜欢操心。但袁媛觉得这个称呼挺好,为森林劳心劳力,恰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初心:“大山对我而言就像我的家,而树木就像我的伙伴,我必须用心呵护它们。”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