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砖,历经两千年,可能是普通百姓所能珍藏的最久远的书法文物。
古砖起于秦汉,盛于晋唐。古砖收藏是文人雅士继字画,陶瓷,玉器,雕刻品等收藏外的另一种收藏。早在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就有用古砖做砚的嗜好。
古砖从图文方面,可以分为年号砖、吉语砖和画像砖。当下的拍卖市场,这些因古砖而产生的附属藏品备受瞩目,身价甚至超过古砖本身。而随着道路改造、老房子的拆迁,一块块年头颇久的古砖也在不断被挖掘出来,古砖蕴藏的文献价值及收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好。民间残断、破损的古砖甓经过人工艺术制作,增加文化内涵,使其进入文人雅室,摆上书斋案头,更有价值。
秦砖汉瓦博物馆
当我们遨游博物馆,常见到一些秦汉古砖,或在名家跋作中见到一些气息高古的古砖拓片。那些历经两千年的古砖,书法高古、古雅朴茂,散发着迷人的金石气息,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学养。
魏晋古砖
历经两千年的汉晋古砖,古色古香,还可制砚,或茶壶、底座、杯托、摆件置景以及打拓片。
东汉篆书“万岁”古砖砚
东汉篆书“乐”字古砖砚
晋代金钱鱼古砖砚
中国历史悠久,古砖也有很多种类,但是古砖今用的基本要求是其质地要坚实细腻。在苏浙赣等江南区域,土质细腻松软,从古至今沿袭着精良的造砖工艺。尤其从东汉开始,南方经济发展,工匠造砖被广泛用于大墓、房屋、古井等建筑使用。
那些坚硬细腻带铭文的古砖被埋入地下,两千年后农民开荒、耕地、拆房、挖地基时被挖出,古砖上精美的书法文字穿越千年,惊现世人面前,高古、神秘!
东晋永和九年古砖砚,与《兰亭序》同寿
这些东汉古砖惊现精彩纷呈的缪篆、虫鸟篆甚至还有一些失传的书体与异体字,震惊研究学者。
清代民国,以吴昌硕、阮元、鲁迅、周作人等为代表的金石、书画、文人圈开始将这些古砖制砚,苍老古雅,集研究、实用和收藏价值一体,近年有的已被拍卖百万元。后来经验丰富的制砚师傅们还改制成茶台、香插、镇纸等,不断挖掘古砖的实用价值。
南北朝莲花古砖壶呈
庄子曰:道在瓦甓。这些稀有的古砖里,典藏着历史的过往与流脉,或大汉盛世之庙堂气,流淌着奇肆千年的书法古韵。
古砖可制砚,清代大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名家多喜好古砖砚,那时出土极少,他们不惜重金购入。很多文人还将书斋题名为“古砖砚斋”。代表人物有阮元、张廷济、周作人、吴昌硕等,尤其是吴昌硕甚喜砖砚,曾作诗曰:“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
汉晋砖文由于受载体限制而对所取文字在笔画上省减或增补,以求在整体章法上的和谐统一,这也增加了砖文的趣味性。我们知道“摹印”是秦汉时期用于玺印的一种书体,其结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方,二是平,三是均,四是叠,五是满。也就是说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我们从汉代砖文中可以更好地看到其字体的变化。
东晋永和九年古砖
汉晋古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艺术文化成就的集中体现。古甓铭文,不仅是古人遗迹,对于学术研究也可提供很多帮助,砖文为书体和笔法演变提供了很多材料。汉晋古砖因其文字古朴典雅,浑古遒厚,至使众多文人墨客寄情于此,使之成为文房雅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