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s://m.39.net/disease/a_6211035.html
清乾隆胭脂红地洋彩九秋同庆图茶圆
年代清乾隆
尺寸直径9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此碗胎体细薄坚致,内壁及底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施胭脂红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虞美人、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绘画技巧高超,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感。布局繁密有致,自带清疏之气。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明代以后吉祥图案中,多选取九种秋季应时花卉,以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此纹样运用于瓷器之上,似始于明代成化青花器上,与“三果”“三友”等一并为其常见装饰图案。至清代,“九秋同庆”碗成为品级极高的门类,器形、纹样开始规范化。本品式样源于熙朝珐琅彩九秋同庆图碗,乾隆时期融合西洋绘画技巧,完美地把西方经典绘画技法与中式审美品味相结合,融汇始创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洋彩瓷艺,是乾隆御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此式色地九秋同庆图碗始创于康熙朝,延续烧造至道光朝。尤其是花中虞美人,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画珐琅与洋彩器中最受青睐的“洋花”纹样,这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督窑官唐英的个人偏爱不无关系。“洋彩”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年)唐英所撰之《陶务叙略碑记》,文中对洋彩定义为:“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乾隆八年(年),唐英又在《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彩》中有更详细的说明:“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须选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画染试烧,……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依此可知,洋彩所用颜料与画珐琅相同,所独特之处在于其绘画装饰模仿自西洋。此式彩瓷碗始创于康熙后期,是清宫御瓷之经典名品。无论是彩釉精纯度、画工精艺度,还是存世量的珍罕度,都毫无疑问堪为翘楚。整器隽秀娇巧,堪称收藏绝品。来源:香港苏富比,年4月8日,lot
清康熙釉里红加五彩花卉纹苹果尊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8.4cm;含座高9.5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带木座,座“乙”字款,带旧包装来源:北京私人旧藏本品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造型小巧,呈苹果形,卷唇,小口外侈,肩腹圆润,上以釉里红加五彩绘花卉纹,每两朵花卉一组,共绘两组,构图巧妙,朵花均以釉里红描绘,发色纯正,枝叶则先以墨彩钩绘脉络再填绿彩。画面简洁,着色淡雅,红花绿叶相互辉映,凸显高雅艺术情趣,此种大面积留白的简约装饰颇具康熙御窑设计师刘源之风。尊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康熙时期臧窑书款风格。康熙苹果尊造型共见三种,一为无颈,口部下凹样式,通体釉里红装饰;一为缩颈样式,见有天蓝釉、豇豆红品种;再者即为若本品之短颈小口,以釉里红加五彩装饰之品种,相似装饰纹样也同样运用于康熙名品马蹄尊之上。此类苹果尊作为文房雅器,实际用途较为多样,可用作水丞、花插或观赏用器等,《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就将如本品者记为花插,“养心殿:……吕字七〇,白地红花小口花插一个……”熙朝御窑所制文房用器种类之丰,造型之奇,釉色之秀雅,均可称冠于世,此件釉里红加五彩苹果尊即为盛世熙朝下诞生的文房佳器,融入刘源清新脱俗的设计理念,妍而不俗,秀而不媚,置于案头,静静观之,可感熙朝之英气扑人眉宇。
清乾隆釉里红穿花螭龙纹双系小尊
年代清乾隆
尺寸直径10.8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来源:北京拍卖会,年6月5日,lot本品唇口,短束颈,肩部贴双系耳,圆鼓腹,圈足外撇,器型仿古,外壁施白釉,通体以釉里红为饰,自上而下六层纹饰,分别绘蕉叶纹、缠枝花卉纹、如意云头纹、穿莲螭龙纹、蕉叶纹以及回纹。其中腹部绘西番莲螭龙纹为主题纹饰,四降龙穿梭于西番莲间,二龙相对,怒目圆睁,须发上扬,身形遒劲,穿梭于莲叶中,姿态极为灵动。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釉里红烧造工艺繁复,呈色极为不稳定,若窑室气氛掌握不准,其色或是暗沉,或是浅薄,皆不堪入目,影响美观,故乾隆早期对此颇为不满。如《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隆三年(年)载“釉里红龙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御窑窑工的改进方法,一是通过烧制经验,最大程度上掌控窑室火候;二是改用易于晕散的勾勒平涂法为线描装饰,故乾隆时期所见釉里红器物多见线描绘就,本品亦然。其以鲜艳清晰的面貌呈现于世,与乾隆皇帝对该类器物的勤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