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来省美术馆,看古人如何一夏清凉

<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盛夏时节,燠热难耐。何以解暑?唯一扇在手,徐徐摇动,便有清风时来,凉意十足。来到长江路号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一场别开生面的“一夏清凉:扇与江南雅文化”展览,借古人之雅致匠心,解今朝之酷暑烦忧。

展览以《长物志》为脉络铺陈展开,以竹为起点,经扇艺、扇面画,再到画意中的理想生活,最终又闭环于竹。通过展现展品集古典艺术与现实日用品于一身的双重属性,生动铺排出从传统手工艺到历史文化事件的流畅气脉。据策展人介绍,展览立足于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转化,力图在物质和精神、传统和当代的维度交互中自由穿梭,让人们重温高士之幽德、韵士之天真,真正获得“逍遥避烦暑”的清凉体验。那么,问题来了,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呢?“一夏清凉”或许能带给你诗情画意的答案。

纳凉tip1:玩物采真品此中真意

“百姓日用即道”,从实用到审美,体现的是人们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展览的第一篇章“玩物采真”出自费元禄的《愿采清课》,分为“无竹令人俗”“山杯捧竹根”“凉友招清风”三个环节,“玩物”为表,“采真”为里,反映出中国文人清玩清赏的生活哲学。

▲顾鹤庆山水斗方山水册页纸本

在这里,“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的幽竹修篁,成为文人隐居避世、实现自我的理想之境。

在这里,姿态奇崛、古朴苍劲的各类竹制品,成为雅士案头的珍藏。尤其“吴中折扇”这一文人意匠下的造物代表,作为从平凡的生活之物到传达人格理想之用的“怀袖雅物”,无论扇骨材质、雕刻工艺还是扇面书画自身的艺术表现皆大有乾坤。

纳凉tip2:重情尚趣理想夏生活

白居易在《消暑诗》中写到,“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第二篇章“重情尚趣”,从“但识扇中趣,何劳扇底风”“弄花一岁,看花十日”“花间隐榭,水际安亭”三个方面,展现扇面和画幅间的山水清境,中有无限乾坤。

▲王素竹石人物图扇面纸本

或听琴对弈,在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中的悠扬琴声中,对坐于青石苍苔之上,凉风时至,物我两忘。

或出门赏花。“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清新淡远,“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的美景怡人,尽在“弄花一岁看花十日”的枯荣流转中。g

▲王时敏仿云林笔意山水立轴纸本

▲王翚山水扇页金笺

或“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在幽僻处少有人行的山崖水畔,开辟一处纳凉避暑之所,心怀一种心静自然凉的心态。挥洒一幅茂林修竹的山水小品,成就一阙清风明月的绝妙好辞。

本周六上午,“一夏清凉”展览配套活动,“美好生活”艺术沙龙将在陈列馆三楼展厅举行,徐惠泉、陈国欢、张兴来等书画名家将联袂“从美好生活谈起”,进行纵横古今、视野开阔的讲解。桂世民、于东波两位琴箫好手则将在“琴箫之美”文化体验活动中,带来意境悠远的一缕清音。来源:精彩江苏。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