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临江市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实用、管用、好用、通用、适用的“五用”原则,进一步打造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临江特色审判运行新模式。
全方位智能服务
实现诉讼解纷便捷化
年,临江法院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的诉讼服务中心以“开放式,低柜台”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积极营造和谐的诉讼服务环境。配备“诉状生成一体机”等自助设备,为当事人提供自助诉讼服务。通过“叫号系统”对当事人的待办事务进行分流,减少当事人排队等候时间。配备“信息发布系统”,向当事人展示开庭信息及相关诉讼权利义务。
通过诉讼服务中心、吉林电子法院、移动微法院、线上保全系统、诉讼服务热线、巡回办理等多平台多渠道,打造“厅网线巡”为一体的立体化诉讼服务中心,努力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查询、阅卷、材料提交、联系法官、证据交换、调解、开庭等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
依托最高人民法院搭建的“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形成多元解纷网络。整合软硬件,建设多功能调解室,打通线下线上多种渠道,灵活组织开展调解。
为当事人和代理人提供多渠道材料收转服务,增设“智能文件交接柜”,法官和当事人通过智能文件交接系统进行身份对比,实现文书、材料的送达、收取与签收,整个过程全程留痕,智能便捷。
以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为依据,推行审执工作自动衔接,解决传统执行立案耗时长、步骤多、衔接难等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全业务网上办理
实现审判业务智能化
临江法院于年3月,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进全流程无纸化办案,6月初顺利在全院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模式,除执行及刑事普通程序的案件外,所有案件均不再流转纸质卷宗。11月,白山市两级法院取消了传统的一审案件纸质卷宗移送制度,原审法官只需在业务系统中轻点鼠标,即可实现原审卷宗即时共享。使得电子卷宗不再单体循环,形成有机联动,进一步加强了电子卷宗的深度应用,将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真正落到实处。
在立案阶段,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完善“分调裁审”机制。由“智能立案系统”通过系统运算对案件进行繁简分类,辅以人工识别,实现精准分流。充分利用“数字法院业务系统”等业务软件,配合审判团队调整,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类案专审”的审判机制,同时建立健全程序转换,切实畅通案件流转渠道。
在审判阶段,全面加强庭审等业务场景改造,配置“智能庭审”软硬件设备,增设互联网法庭,法官开庭不需要再携带纸质卷宗,只需通过智能庭审便可实现当事人身份验证、网上智能阅卷、举证质证、语音识别、网上签字捺印等功能。
在研判阶段,利用现有资源,对智能合议系统与多点触控审委会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在线法律法规查询、桌面投屏、语音识别记录、审理报告展示、电子签名等辅助功能,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可发散式即时传输的特点,实现案件信息的瞬时共享。
传统的案件执行,执行人员需要到房产、银行、交通等部门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查询,现在利用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与各行业协执单位进行交互,即可实现网络查人找物、控制财产,使失信被执行人无处遁形。
深度整合图文转换、OCR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为法官提供案件信息回填、法律文书自动生成、文书智能校对、自动排版等功能。通过法官小助手,实现语音同步录入,有效地减轻一线法官案头工作压力。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事务性工作集约化
临江法院升级改造“智能办案辅助中心”,将电子卷宗扫描、编目、检查、装订、归档、文印、电子签章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全部纳入集约化、智能化的一站式管理模式。
成立“集约送达中心”,以智能送达管家为平台,实现了在线诉讼文书智能制作、送达任务实时管理、送达回证自动生成等功能。同时,在智能送达管家系统增加“案外登记”模块,实现对执行案件的智能送达。
自“智能办案辅助中心”及“集约送达中心”成立以来,卷宗归档周期同比下降50%,送达周期是传统送达模式的三分之一,案件审理期限同比下降24%。不仅为法官分担了事务性工作,减轻法官负担;还有效地缩短了审理期限,提高送达效率;也统一了卷宗装订的标准,极大的保证了电子卷宗的质量,为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夯实了基础。
全流程依法公开
实现司法为民阳光化
临江法院严格依照最高人民法院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对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庭审现场等内容在相应的司法平台进行公开,满足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让审判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公正司法。
创新监督方式,引进“评价系统”,将服务质量进行量化统计,从而促进人民法院改进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满意度。通过本院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