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古语也常言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无一不与吃有
现代人吃起来往往随心所欲
不甚讲究什么习俗
今儿个咱们就来回顾一下松江古老的食俗
唠唠关于吃的那点事儿~
(以下时间均以农历计)
『六月六天贶节』
农历六月初六,在民间被称为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
“天贶”意为赐赠,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该日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所以松江时兴吃汤水面饼,以防夏疾。中药铺和一些寺庙也会施舍冰水、绿豆汤和中药制成的避暑汤等预防中暑。
『七月初七乞巧节』
乞巧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在这一天,松江人往往会吃巧果、红菱、藕和茄饼等食品。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寓意两人甜甜蜜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当时流行这样的习俗,即新婚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巧日)走娘家时,都从娘家带些巧果回来送给丈夫。
『七月十四松江城隍李待问诞辰』
李待问,字存我,明松江华亭县人。顺治二年()间,清兵下江南,将松江城团团包围。时任松江府知府的李待问率领义军固守松江城。弹尽粮绝后,他把家中仅有的几斗黄豆献出,磨成豆浆给军民充饥,继续抵抗清兵。清兵攻城后,李待问引绳自缢,气未绝而被俘。临刑前,李待问仍惦记百姓,对清军写下“毋杀吾民”四字后,英勇就义。
松江民众怀念李待问,在府城隍庙为其立神像,尊称他为府城隍老爷。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李待问生辰这一日,松江城百姓就会磨黄豆、喝豆浆、吃油条,以纪念这位英雄。一到农历七月十四,大家都会像过端午节纪念屈原一样纪念李待问。
方塔园一带是府城隍庙的旧址,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在天妃宫免费发放豆浆、油条,已经成为该园延续了十几年的民俗活动。每人一根油条、一袋豆浆,排队的市民依次接过,并由衷道上一句“谢谢”。
『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时值三秋之半,月亮最圆最明,古人以圆月为亲人团聚的象征,故又名“团圆节”。是夕,家人团聚欢宴,亲友互赠节礼,其间则少不了月饼。
月华初升,于庭院设案赏月,供品除月饼外尚有瓜果、芋艿、菱藕、毛豆等时令果蔬,大多是还在案头供斗香,以线香托纸板粘合而成,上插各式彩旗,并缀月宫故事,制作精彩,供后在户外焚化,有祈求丰收之意。
松江地区的中秋食俗,除了月饼,主要是毛豆荚和芋艿,家家煮食,习称毛豆烤芋艿,这时节的毛豆酥,芋艿糯,非常可口。
『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节』
《松江府志》:“九月九日,蒸菊糕,标以红纸旗,供神佛。舂红粢荐先。对菊,佩茱萸,尝新酒,名开清酒。或挈榼九峰、泖塔等处,为登高会。”
供奉完神佛,登高祈求完平安,九月初九,松江人重阳佳节必做的就是寓意“百事俱高”的“重阳糕”了。
重阳糕一般用糯米粉加糖蒸制而成。在松江的东南门户叶榭镇,无论是寻常日子,还是逢年过节,小镇上总是悠悠地飘着一股温软米香。那是小镇上家喻户晓的一道糕点——叶榭软糕。家家户户也会采下盛开正灿烂的秋菊,将其烘焙成唇齿留香的蒸菊糕。
在这一天,蒸泖蟹、糯米酒亦是松江人餐桌的必备。
『农历十一月冬至节』
在松江人冬至的家宴上,除了新酿的甜白酒、汤圆外,新蒸的花糕也是必不可少的节令食物。花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松江人往往会选择四腮鲈鱼和分冬酒来开启来年的喜庆。分冬酒气味清香,口感甘醇绵厚,有益身体;鲈鱼则寓意着来年有“余”。
『十二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松江人通常会将杂置榛、菱、枣、粟、豆等杂粮五谷等拿来煮“腊八粥”。
腊八节当天,松江方塔园也会向市民游客派送腊八粥,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使得这一传统节日气氛显得格外浓烈,浓浓的年味也由此传递开来。
『十二月二十四小年夜』
腊月二十四,是江浙沪一带的祭灶日,各家准备粽子糖、糯米团等给灶王爷送“糖衣炮弹”。清甜的荸荠(也叫马蹄),也是松江常见的供品。
小年夜是除夕盛宴的热身,松江人往往会煮上一桌家宴菜,蒸一盘热气腾腾的装糕来迎接新年。
『十二月三十大年夜』
除夕不仅是辞旧迎新、告别往昔的一天,也是家家户户的团圆之日。笋干烧肉、酱鸭、肉蛋饺、白斩鸡、全鱼、酱蛋、油豆腐嵌肉……老上海菜一应俱全,是平日难见的丰盛齐全。
务实而精致,样样都是舌尖的美味。尽管从开埠到现在的多年里,上海一直接受着“西风东渐”的薰陶,吃穿讲究流行新派,追求潇洒的生活情调。
但对于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对一年中的时令节俗,松江人依然怀揣着一份固有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