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

作为一名中国人,如若不懂汉字之美,可谓人生莫大遗憾。

汉字的起源、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光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每一种文字背后,都蕴含着前人无数的智慧。

有了文字,才使人可以寄情于诗书、字句。

一个内心丰盈的人,必定是懂得品味文字之美的人。

若想准确认识文字,通晓几千年语言文字史,则不可不读天下第一书《说文解字》。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

“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

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

不可谓非通儒也。”

可以说,读懂《说文解字》的人,就可以快速掌握经典的精髓,进而领悟人生的真谛。

“字圣”许慎历时二十一年

倾尽毕生心血著汉学奠基之作

许慎,字叔重,从小性淳笃。

因汉代的学者多专通一经,而许慎通五经,故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名。

据记载,在东汉永元十二年(年),也就是许慎五十岁左右,《说文解字》已经创作完成,但为了令其更加完善,一直没有定稿。

在此之后,许慎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与修改。

直至建光元年(年),这部倾注了许慎半生光阴、心血的书才最后定稿,可见此书的谨慎与不易。

《说文解字》问世后,备受历代帝王和文人大家推崇。

曾国藩看完此书后,高度评价道:

许书略存二百字,古镜一扫千年尘。

篆文已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目新。

乾嘉老儒耽苍雅,东南严段并绝伦。

如若读懂《说文解字》,也就通晓了几千年语言文字史。

历代学者的案头必备书

至今仍被万千读者捧读、临摹、钻研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据记载,仓颉开始造文字时,是按照万物的形状临摹,所以这种图画似的符号叫“文”。在此之后,形与形、形与声结合的符号便叫“字”。

“文”,就是描绘事物本来的形状,“字”,则是衍生,繁衍——这也是《说文解字》一书名字的由来。

这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也是辨识古文字的“阶梯”。

成书几千年来,《说文解字》通行不废,是历代学者的案头必备书,时至今日仍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人翻检、捧读、临摹和钻研。

准确识汉字,品味汉字之美

你与文人的差距只是对汉字理解不同

人的心理活动丰富抽象、天马行空,很难把握。

要想用文字符号,将人复杂抽象的情绪表达出来实在不容易,但汉字做到了。

1.“心”字

“心”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心”是一个心脏的形状。到了小篆,虽然略有变化,但也只是将心脏,以及心脏上的脉络表现出来了。

(甲骨文)(金文)

(小篆)(楷书)

古人则认为,心脏在胸部中间,所以“心”字又引申为中心、中央的意思。

比如南京有个地方叫“江心洲”,指的是江中间有一块绿洲。

2.“思”字

很多人认为,“思”字的上面是“田”,下面是“心”。

其实不然,看“思”字的篆书,会发现它的上半部分是“囟”字。

(金文)(小篆)

(隶书)(楷书)

人的头顶有“囟门”,“囟”代表头脑,脑下加“心”,就是“思”——真正的理性,从来不排斥情感的介入。思考的时候,以理智为先导,以情感为基础,这样的思考才不会偏执。

3.“志”字

在篆书中,“志”的上半部分并不是“士”,而是“之”字。“之”在古文中作动词用的时候,表示到某个地方去。

(金文)(小篆)

(隶书)(楷书)

所谓志向,就是心灵要去的地方。

古人讲“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所以立志要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朝着心灵指引的方向勇敢进发。

4.“悔”字

“悔”字的左边是竖心旁,后边是“每”字。

“每”分为两部分,上面是“屮”,表示初生的小草,白居易曾形容小草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此来表示小草的层出不穷。

“母”字有“众所从出”的含义。

因此,“每”字有“经常”“甚至”“总是”的意思。

(小篆)(隶书)(楷书)

“悔”,并不是只发生一次的自责自怨,而是接二连三,无处躲避的懊恼与沮丧。

同样,真正的忏悔,不是一句敷衍的道歉,而是经历了无数次午夜梦回,咬噬心灵的疼痛之后,灵魂的深刻反思。

学习《说文解字》须从部首入手

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谈起《说文解字》的学习次弟,就不得不说《说文解字部首》了。部首如同纲领一样,所谓提纲挈领,《说文》收录的字,皆统摄于部首之下。

而《说文》中的每一字,字义字形必定与部首相关联,如若先掌握部首的说解,近而再了解其下统摄之字的字义,就更容易了,可谓事半功倍。

因此,部首的学习,是学习《说文》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必定要下“笨功夫”的基础中的基础。

要论部首的学习,基本功方面可总结为三大功课:

一、背诵部首说解的原文。

当然背诵之前肯定是要反复读诵的,这个过程会非常磨人,因为部,作为成人,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背,估计前后一年时间是要的。

的确这很费时,也很费力,然而却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因为只有将其背诵下来,再后来的解字中,我们才能在无需参考书的情况下,快速解字。反之,若“腹中空空”,即便见到了字,去分解字的构成可能就已经是因难了,何谈解呢?

坊间,曾流传着连段注都要一起背的说法,我个人观点,多背当然是有好处的,但对于成人,这体量太大了(读过段注就知道了),会占用很多时间,也有悖于学习《说文》的初衷,我们的初衷是什么?是通经,是借由对文字的认识,明解原典。段注是辅助我们解字的,既然是辅助,也就意味着有余力时可以背,但不是必须。

二、书写部首小篆。

这也是服务于解字的,通过写,来认识部首的小篆字形,并记住其结构,进而方便后来的分解字形,因为《说文》是以小篆字形来说解文字的。(当然这也与书法相关,属于另一话题,在此不谈)

三、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听部首疏解(老师的讲解)。

由于部首说解,总体还是诙谐难懂的,作为初学,如果没有相应的老师对原文作一些梳理,实际靠自己的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即便有注疏。

我所说的,依靠老师讲解,是指刚入门,刚刚开始的时候。

从根本(究竟)上讲,还是自己要有能力去读注疏,依靠先贤的注疏理解原文,因为无论怎么学,最终还是自己要有读原典的能力,而不能一味靠别人讲给自己听。

自己能读原典,我们就不会任人摆布,就不会永远是台下给“教主”鼓掌喝彩的“小羔羊”。如果刚入门就遇到了“教主”式的老师,我们一定要善于从他的讲解中,去发掘他到底是引用了哪本书,他到底是如何查的,是从那查的,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当然,这类老师一般不会告诉你,可能他只会说结论,却不会说出处。这类老师,总是端坐着,故作姿态,好像是自己研究多年才得出这个结论一样,实际都在注疏中。

他只是让你听话,让你不要有自己的想法。甚至会告诉你,你离开了他,根本就学不好,旁敲侧击的展示,烘云托月的流露,只有他是权威。最终你成为他忠实的追随者,但却发觉,你永远都无法超越他。

就如同我们相信上帝,但无论我们如何刻苦修练,我们都不能成为上帝,我们只能在他设定的规则之内,却永不能超越。甚至到最后你还会发现,你对他的仰望,崇拜,捍卫,却是愚昧的一厢情愿,他对你是唯一,你对他却是百千分之一,甚至压根记不起你的名字,只能用学生来统称。

面对“教主式”老师,我们更应该要警惕,因为《说文》这门学问,是“翻旧纸堆”的学问,所谓“旧纸堆”就是前人注疏,也就是说,前人对于《说文》已经研究的足够透彻了,注疏也足够的丰富。给你讲课的老师,他也是从这些“旧纸堆”里刚翻出来的,既然他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

无论岁月怎么流逝,无论大师如何层出不穷,我们始终保持对原典的敬畏,对原典的好乐yào,致力于自己具有通晓原典的能力,都是最为靠谱的,因为这是一条自强之路。

认识《说文》部首小篆,

字卡是很好的教具,特别是对小孩而言

认识部首小篆,其实字卡也是很好的辅助教材,特别是对小朋友们。因为字灵巧方便,且每一字都是独立卡片,可灵活抽取任意一张来认,来读。(因为这套字卡,反面有说解原文)

(上图左侧竹盒是字卡外包装)

(上图所示,是字卡的反面)

(字卡的正面,即部首小篆)

有了字卡的灵便,可以更为灵活的开展部首的教学,和考评,因此这套教具也算是必备吧!

并于字卡,想必大家也不会陌生,因此不作太多介绍。

这是以前一位同事吕莲子出品的,

也算是友情推荐一下吧!

如果觉得自己有需要,

可以在以下微店下单。

点击链接,查看相关内容

《说文部首》原典导读之卷一《说文部首》原典导读之卷二《说文部首》原典导读之卷三《说文部首》原典导读之卷四《说文部首》原典导读之卷五《说文部首》原典导读之卷六《说文部首》原典导读之卷七《说文部首》原典导读之卷八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一位民间经典爱好者一位草根国学探索者以读懂原典为导向以学后反哺为初心专注小学常识分享旨在为初学者提供登堂之阶石入门之参考祈朌小学常识大众所知经典殿堂人人可入中国人无障碍捧读经史添加作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