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纸雅趣,以铁为书镇如意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13358721.html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雅之风尽出文房。文房雅事,离不开“笔墨纸砚”四宝,自然也不能小觑配合文房四宝使用的另一宝——镇纸。

镇纸,又称纸镇、镇尺。中国文人使用镇纸的历史很早,其进入书房至少不晚于南北朝。据《南史·垣荣祖传》记载:“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由此可见,镇纸早早便进入文人墨客的视野,且以镇压书纸为一大功用。

最初的镇纸没有固定的形状。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其有一定分量,所以在玩赏之余,也会信手用来压纸、压书,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为文房常备的用具。

《说文解字》里“镇”有博压之意,也就是大面积地压住。这也反映出镇纸的灵感或许来源于镇石、席镇。在古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藤子、芦苇、蒲草或竹条编织的席子不仅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于是,人们便在坐席四角放置石或铜的席镇,压住席角。纸张问世后,草纸轻薄易被风吹走,人们大概便借席镇的功用选择了镇纸,压在纸角。

据说,除了避免纸被风扰,镇纸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实用意义。古人习字的启蒙阶段,必临摹碑帖。临即依照原帖书写,摹则是将纸覆于原帖上面摹写。古人常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摹书,虽说不易学到笔画精神,但却能首先参悟间架结构,因此,摹往往是习字之首,熟摹方得以临。在纸张制艺尚不能达到纤薄半透的古代,需将纸张紧覆,才能看清帖上笔顺,镇纸便不可或缺。

早期镇纸大多为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面积较小而分量较重,材质多为铜、玉、陶瓷等,偏实用居多。但随着文人将雅志赋予其上、融入其中,镇纸逐渐成为书房的常备之物。唐代杜光庭《录异记·异石》:“会稽进士李眺,偶拾得小石,青黑平正,温滑可玩,用为书镇。”宋人张镃诗:“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这说明,唐宋时期镇纸已经十分普遍。至明清时期,镇纸已然成为文房中重要器具,长条形镇纸开始流行,且往往以成对的形式出现,材质也增加了石材、木材等,其上或刻诗词格言,或画梅兰竹菊,体现意趣爱好,寄寓志气追求。

镇纸原本只需重物便可,但千余年的文化气息,从未忽略任何一样文房小器,文人雅士之风骨全然沁润在每件文房用具的纹理之中。历经岁月的雕琢与沉淀,镇纸制作工艺分出了刻画、刻书、浮雕、圆雕、光板等几十个门类,因各地风俗、各时代流行不同而异彩纷呈、风格迥异。那些材质珍稀、做工精良、设计巧妙、年代久远的镇纸,辅之其背后的工艺价值与人文价值,更受各个历史时期的收藏达人所青睐。

清代黄玉琴式镇纸

故宫馆藏中就有一造型别致的清代黄玉琴式镇纸。清代是文房用具的完备鼎盛之时,无论是审美理念,还是工艺制作技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镇纸黄玉质,仿古琴造型,长12.9厘米,宽3.2厘米,厚1.3厘米。琴面上凸雕七弦,外侧雕有10个标示音位的徽。器物底部有两个凹槽,分别表示古琴底板上的两个出音孔,即“凤沼”“龙池”。玉质琴式镇纸并不多见,其玉质淡雅润泽,似乎暗示着玉质之纯净与琴音之清韵相合。

在如今的无纸化办公时代,镇纸的实用性已大不如前,但是在很多读书人的书房,镇纸仍然是常见的文房物件,它代表着厚重,代表着讲究,代表着读书人那一抹别有情致的风雅。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韩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