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畔,湖南省浏阳太平桥镇韩家村韩家港,一座老旧的徽派风格建筑面水而立。
多年风吹雨打,当年的邱家大屋已不见全貌。据当地村民讲,清乾隆年间历时三年建造的邱家大院原有房间约间,解放后这里办过小学、做过粮仓,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各家搬迁而逐渐荒芜。从杂草掩映下的破旧矮墙上,可一窥老宅昔日的盛景。77岁的邱先坦数年前根据记忆绘制了邱家大院的复原图,并题字概括当日繁华。如今的邱家人,只能凭这幅纸墨遥念邱家大院。所幸的是,凋败的只是老屋,邱氏书香家风却代代流传。
代代勤学多思为人正直
邱先坦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学习忠孝仁义,即使已77岁高龄,他仍手不释卷。而这样勤学的态度也在邱家后辈身上得到传承。
在邱家大屋生活时的场景,有一幕让邱先坦终生难忘。
“从我记事起,父亲晚上常常教我们兄妹四人读‘四书五经’。”邱先坦回忆道,“刚开始只是背诵,后来父亲才开始解释字句的含义,我记住了‘忠孝仁义’四字。”那是无比快乐的时光。
邱先坦的父亲邱承炳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法律专业,既熟知西方法律经典,对中国国学同样烂熟于心。
“我们兄妹都爱读书,读书使人明事理。”邱先坦的手边放着一本翻开的《人间词话》,几十年来,除了钻研国画,他对古诗词情有独钟,书不离手。“读到一本好书,比做什么都开心。那种乐趣,难以形容。”
“孩子们上学时不需要我多操心,他们很自觉。”受爱看书的邱先坦影响,他的子女们勤学好问,且正直、和善。
在乡下时,邱先坦时常住在女儿邱继辉家。客厅一侧挂着邱家大屋复原图,一边是邱先坦外孙女曹添贝的诸多奖状。这样的场景,让邱先坦颇感欣慰。
提起孙子邱希,邱先坦满脸自豪。“他是个好学、爱思考的孩子,很有家传的勤学精神。”18岁的邱希刚从长沙雅礼中学高中毕业,现在已被牛津大学录取,马上将赴英国求学。“他对未来的规划也很清晰,在牛津读完三年之后,他想到美国去读研。”他希望孙子将来能学有所成,为国出力。
读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做人
尊师重教、雅爱读书等家训一直被邱家人熟记于心。在此家训下,邱家人才辈出,出现邱之稑、邱少求等在地方甚至全国知名的人物。
在邱家人心中,除了尊师重教、雅爱读书,还刻下了爱国守法、忠诚孝道、友好睦邻、勤朴持家的家训。这是不夸夸其谈、不投机钻营的美德,一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行事风格。
“相比其他邱家人,我书读得不多,只求脚踏实地,能和睦乡邻。”邱家大屋后人邱承熙是个热心肠,平时邻里间有什么需要搭把手的,他总是第一个到场。“读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做人。”
邱承熙的父亲邱方梯是民国时期中央军校第11期特训班学员,其母亲欧阳荧是一名音乐教师,邱承熙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却十分低调。“我们邱家的家训里有这样的话:子弟不读书,好比无眼珠;家有千金,不如明解经书;有书不读子孙愚,有田不耕仓廪虚。”在邱承熙看来,通过身体力行将家训内涵传承给下一代才是最好的传承方式。
“邱之稑复原了早已失传的古乐器‘匏’,并著述《律音汇考》,使浏阳古乐名冠全国。邱少求如今是浏阳古乐唯一传承人。”提起家族里面的优秀人才,邱承熙很是骄傲,“本村企业家邱柏华作为邱家大屋宗亲会会长,在地方上口碑很好,在扶贫、修路等方面做了很多贡献。”
传说故事
先祖以才华结交乾隆帝
一座恢弘的宅子内,数十栋厅堂、回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黄墙黑瓦在青山碧水间格外精巧。一幅邱家大院原貌图,勾勒出邱家人曾经衣食无忧、人丁兴旺的生活状态。
邱先坦在这幅约1米长的画卷上写下,“绿芜庭院书画静,闲清案头翰墨香。繁华昔日皇封院,尽付丹青一纸中。”寥寥几语,道出一派书香门第的气度,也道出了他对那座大宅子的怀念。
“我们邱家原来都是读书的,希望我们的后代继续传承邱氏书香世家的家风。”邱先坦年出生于邱家大屋,直至年搬离。
“邱家大屋又叫‘皇封院’,落成于乾隆五十八年。据传我的先祖与乾隆皇帝在江浙偶然结交,大屋曾被赐红门、金匾。”邱先坦透露,他从父亲口中得知了这一段传奇佳话,“我的先祖通音律、博览群书,与乾隆皇帝同游名胜古迹,评诗论对、说古论今,很受赏识。”
据邱先坦所言,二人同桌吃饭,同室就寝,其先祖起先并不知对方是乾隆皇帝。分别时,乾隆皇帝多次邀请邱氏先祖进京,未得到允诺。邱氏先祖归乡后数月收到圣旨,惶恐不已。“虽然先祖考虑老母在堂而没有进京为官,被尊称为布衣公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