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文
曹玲娟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记者
朱博士、朱大学士,其实是同一人——《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主编、复旦大学英文系讲师朱绩崧。
明明是博士,朱老师偏要自称“大学士”,取“大龄学士”之义。老师陆谷孙形容他“头脑是老的,肩膀是年轻的。”朱大学士常年混迹于微博、
朱老师热衷于各类“通关”游戏,他在朋友面前特别认真地秀自己《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中的“八炮流”,据称该阵法可在无限模式中至少撑过三四百关。各银行推出的信用卡政策也被他“玩坏”了,利用自己照相机般的记忆和储备的众多银行卡,他常能找到各类匪夷所思的优惠组合,微博上晒出的各类大餐账单、免费泳池,得意于此种智力博弈上的胜利。
八炮流阵法示意图
实在不是人们心目中传统的教师形象。除了一点,对学生的严苛。
说起来,朱老师属于高智商人士。年起,朱绩崧就扎根在复旦了。当年,他从上海市上海中学毕业,冲着葛传椝、陆谷孙先生的威名赫赫,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随后保硕、直博、留校当教师,成为陆老师年纪最小的弟子。
35岁就以讲师身份接棒自己的老师主持《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编纂。朱老师,一下子被推到公众前。不过,朱老师在复旦大学英文系,本身就已“折腾”得小有名气了。
他开设的“童话解读”和“莎士比亚悲剧”选修课,曾创下过第一次上课50多人,第二次上课只剩下不到10个的强悍纪录。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周要看原著中的一个章节,第二周课堂上进行测试。“我是一个比较爱读书的人,一代人应该超过一代人。”朱绩崧说,“我要求是严,但也是平时严,最后给分其实蛮仁慈的。”
学生们有这样的“攻略”:在复旦英语系,如果“不幸”被分到了朱绩崧负责的班,恐怕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了——别班同学打游戏时,你可能在背书;别班同学看电视时,你可能也在背书;别班同学出去郊游时,你可能还是在背书。
很多学生觉得朱老师有些“分裂”症状。他在网络上“文艺得不行”,却在现实教学中显得特别“古板严苛”,动不动就让学生们背原著、背词典。有个学生,毕业论文有字没标出处,被朱老师站在走廊里劈头盖脸痛骂,“以前跟你说了那么多,叫你好好学,听都不听!这种东西拿来找我签字?你是在耍我吗?”
他给学生写很长的忠告:“读书是孤独的事,常常会泄气。去听个牛人大拿的讲座,臧否品物,月旦春秋,可能会很励志。但‘深受鼓舞’和‘享受鼓舞’是两码事。陶醉在后者的状态中,人还没牛起来,已经俯瞰一切,目空一切,忘记了脚踏实地一本本地啃书,很危险。”
简直能出一部麻辣教师语录。
一位30多岁的讲师担纲《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主编,意外之余,也可以想象其中巨大的压力。
朱绩崧倒好似举重若轻。甫一上任就提出,第三版的《英汉大词典》编纂,将不再囿于词典编纂专家的纸边案头,而将成为一场依托互联网开放平台,词典使用群体的全民大行动。
拥挤的《英汉大词典》编辑处
据介绍,《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的终极目标,将不仅仅是略加修改就把文本从纸面迁移到屏幕上,而是要实现“高度数字化”。为此,编纂团队甚至要把整个词条拆散,重新构建交互友好的查询界面,尽力摆脱传统电子词典“见木不见林”的弊端。
“电子化的最强项,是可以开辟更多种查阅途径。如,词条在某一级上和另一个词条某一级发生联系。如果设计得好,数字化的词典能提供无数条路径。”朱绩崧设想。
不仅是表现形式,词典的内容来源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编纂方式为例,团队提出“读者融入”计划,号召全球华人读者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提供编纂词典的语言素材。当年那些“最妥帖、最时髦的用法”,如今将由全球华人读者来共同寻找。
此举,旨在加深《英汉大词典》与整个世界文明的亲密关联。朱绩崧的词典学理念很简单:经世致用。他说,这灵感来自《牛津英语大词典》。这部传奇的辞书之所以迄今无人挑战,很大程度上托赖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编者发动了整个英帝国的阅读界为这部词典搜寻千年文献中的例证,等于是百多年来发动了整个英语世界来共襄盛举。
编词典不算科研,但这几乎是朱绩崧自小的向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少的人能够适合这份要求极高且“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工作。而这套方案其实在朱绩崧的大脑袋里转悠很久了。“现在,我有个很粗鲁的目标,那就是,有了这一版,其他人不必劳神费力再编英汉词典了。”
有学生对朱绩崧满怀感情,甚至拍出这样的“马屁”:“我坚信他的人生传奇将最终为世称颂。”
打赏本号,敬请回复: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