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劄子是什么是折子吗其实这和明朝

甘露聚糖肽副作用 http://m.39.net/pf/a_6086175.html

近日电视剧《清平乐》热播,带动了新一波宋朝热度。

然而我发现了一个细节,里面大臣给皇上奏阅的公文叫“劄子”,这个词还是第一次在电视剧里听说,以前的电视剧基本都是叫做“折子”或者“奏折”。

其实折子的叫法是来源于清朝时期。

什么是折子呢?

一般电视剧里面的封建皇帝的办公地点(最著名的当属清朝南书房)的案头放了一大叠黄色绒布包裹着的长方形奏本,里面不是现在的书本样式,而是折叠起来的一条长长的纸,里面都是文武大臣对皇帝的奏报,皇帝阅完就在那折子的最后写上自己的意见。

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清朝皇帝的各种“朕知道了”的批文。

奏折这样形式很早就有了,只是清朝时候才开始叫奏折的。

唐朝时期皇上阅看的公文就有开始叫“劄子”的,但是最流行的是宋元时期,一开始主要是大臣们给皇帝上奏的公文本,后来演变成了民间的书信形式。

到了明朝时期,就变成了票拟,也就是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

清朝雍正皇帝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票拟制度也就算废除了。

所以按照史料记载,在顺治皇帝、康熙皇帝统治下,官方正式依然用的是票拟制度,到了雍正时期才改为奏折制度。。

雍正密折制度的密匣

所以,《清平乐》这劄子的叫法的确很令人意外,因为很少有制片方和导演会注意这种冷门的细节。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清平乐》的精益求精的质量品质,值得大家一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