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彭光瑞文/图
刘XX:贫困户,年患上癌症,因病致贫……
李XX:低保户,家中没有劳动力,村里组织干部对其进行帮扶……
……
这,是一本“台账”上的文字,纸上用蝇头大小的钢笔字,记录了武隆区文复乡西山村97户困难群众,位村民的全部信息。黄色标签的是建卡贫困户,红色标签则代表低保户,绿底蓝字则是残疾群众。
台账的作者叫任明洪,是市公安局出入境总队案侦支队政委。年,他开始担任西山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从一名外事警官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用“最笨”的方法访遍所有的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帮助群众脱贫,群众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去年,西山村还荣获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短短一年多时间,任明洪给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交出了一份以“美丽乡村”为基调的脱贫报告。
▲任明洪在办公室工作
小山村的“美丽经济”
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向上,郁郁葱葱的山林在车窗外疾驰而过,峡谷中的江水像一条绸带,在阳光下反射着碧绿的光芒。山美、水美,但目的地西山村贫困的名头,让人对眼前的美景打了一个问号。但随后眼前看到的,却很快让我们打消了疑虑。初识西山村和任明洪,倒像是一场旅行中的邂逅。
在入村的转角处,我们遇到了出门巡查的任明洪,80后的汉子晒得黝黑,早已和当地村民融为一体。
这里是面前峡谷的制高点,荷叶主题的小小观景台,矗立在百米山崖的凸起处,随便掏出手机拍一张照片,便能展现出青山与绿水的诗情画意。任明洪告诉我们,村口观景台的用意,就是要开宗明义地展示出西山的美景以及这里以荷花为基调的乡村旅游主题。
继续在村里前行,任明洪的话便能得到印证。道路两旁的乡村小屋,没有印象中贫困村的破败与残旧,而是裹着涂鸦的新装,让人侧目流连。墙上,荷花主题的装扮,是由美术学院的学生,一笔一划创作,绿油油的,栩栩如生。
“西山的美,从我来到的第一天,就已被深深吸引。但如何将美丽变成财富,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任明洪说,入村的小景,只是西山之美的一个犄角旮旯。再往里,便是数百亩的荷塘,每当荷花满塘,便美不胜收。每年7至8月荷花盛开之季,市内外到村赏花、观光、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然而,抱着这块荷花“金字牌”,村民们却没能得到实惠。一方面,来村赏花的游客未收门票,加之莲藕2年多都未采挖出售,赏花图了个热闹,却没有给西山人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看了就走,留不住人!”西山村村支部书记刘应强说,几年前,村里甚至乡里都想把西山的荷花做大、做好。政府甚至花了大力气,组织荷花节、少儿绘画大赛,但大部分的游客、家长,都是看完就走,不吃,也不住,例如少儿绘画比赛中,先结束比赛的孩子,家长都选择提前离开。来了,却留不住的情况十分普遍。
怎样才能把人留住,将美景变成扶贫的动力呢?任明洪刚一上任,这便成了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召集村干部头脑风暴,找办法,想对策。
首先,有花,才有游客。去年5月,任明洪带领村干部及种植大户到专业的荷花基地考察,学习荷花种植、管理技术,并引进了太空红旗、太空飞天、国庆红、如意观音等4个太空系列的品种。当晚将引进的苗子运到村后,第二天他便与群众一道下田栽植。在精心的管理下,栽种的荷花陆续开花,花期从6月份一直延长到10月。
有了客源,如何持续提升西山村对外影响力与知名度呢?
在任明洪和村干部的组织下,年7月19日至21日,西山村举办首届马厂坝乡村旅游开季活动。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任明洪与村社干部一道拟方案、写请示、做安保,篮球邀请赛、荷田抓鱼趣味活动。
为配合搞好乡村旅游,在任明洪的努力下,市民宗委投资余万元在西山村打造的星级民宿已建成,已接待游客余批次。任明洪说,“有得住,有得玩,有得吃,我就不信游客留不下来。”
▲和种植专业户交流
打通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到西山村上任之后,任明洪便对自己的爱车有些“不满”。这是一辆多年前购买的手动挡老款轿车,新车的价格仅6万多元,但任明洪却一直开得很顺手。不过,自从他下乡当起了第一书记,这辆爱车却变得越来越不“给力”。
原来,刚到西山村扶贫的任明洪,最迫切的事就是了解全村贫困户的情况。他知道,听别人说、看资料,都没有自己亲眼所见可靠,要想真的做到让贫困户精准脱贫,他就必须零距离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于是,任明洪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将自己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逐一调查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并将他们分类记录在册。
然而,在走访的过程中,道路交通却成了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西山村7个农业社中,懒板凳、肖家盖两个社没有硬化公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湿滑,普通的两驱轿车根本就无法行驶。无奈下,遇到下雨天,任明洪只能靠双脚徒步走访,一个来回,就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但任明洪所抱怨的,并不是自己走访出行中的困难,而是他知道,要想富必须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两个农业社中,种植了近亩桃树,没有一条好路联通农户家最后“一公里”,桃子根本无法快速运输出来。
在任明洪的努力下,西山村在武隆区扶贫办争取了扶贫项目。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年4月初,政府投资万元硬化懒板凳社及王家堡社延长段共计5.1公里的工程正式开工,任明洪与村社干部一道多次赴施工现场确定公路线形走向、监督工程建设质量、数次调解施工中矛盾纠纷,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年9月25日,4公里长的肖家盖公路硬化动工,当年年底完工。截至此时,全村所有社道公路全部硬化完毕。
任明洪考虑的,不仅仅是给车辆修一条好路,还把目光放到了人行通道上。年,经过他与村干部的争取,得到了上级财政补助40万元,修建人行便道34公里,人行便道延伸到人群聚居的居民点及主要产业园,村民们实现了雨中出门不湿脚的愿望,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我这辆小破车,看来还可以多战斗几年了。”任洪明开着自己的爱车行驶在荷塘边的水泥公路上,轻松地完成一个急弯转向。
▲在村民家中探访
特色产业助推农户增收
仅仅是乡村旅游,并不足以让西山村脱贫致富。任明洪说,培育特色的产业,让村民们有利可图,才是彻底摆脱贫困一劳永逸的方法。
任明洪先以食用莲藕作为突破点,年上半年,莲藕价格一直保持高位,但西山村的莲藕,却没有合适的销路,眼睁睁地要在田里烂掉。任明洪多次跑到重庆餐饮业推销,又通过出入境总队、朋友等各方面的关系来推销。通过多方努力,产品逐步打开销路,销售到重庆主城、成都等地。
虽说莲藕卖出去了,但除去土地流转金、劳务人员工资及管理费等,仍然入不敷出。任明洪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他认为,必须走种植、养殖、文旅融合之路。
他与区农业农村委水利技术人员沟通后,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即,任明洪陪同来村的区农业水利技术人员对水源、土壤、气候等实地考察,与种植大户商量后,在荷田下发展小龙虾、鱼。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任明洪带着村民挖沟渠、找苗种、商管理。目前,在荷田下已建成多亩小龙虾基地及亩生态清水鱼。今年,荷塘中的小龙虾和喂养的清水鱼均已上市。不仅成了附近农家乐的待客特色餐饮,还远销重庆主城,成了村民又一个增收的渠道。
今年3月下旬,市农科院专家到西山村指导工作,任明洪又将自己的想法和专家作了沟通交流。农科院的专家对采挖的莲藕检测后,认为品质较好,制成了生藕粉和全藕粉。今年7月,他又组织农户到荷田采摘的鲜嫩荷叶,经过杀青、消毒、烘干后制成了口味独特的荷叶茶及荷叶面。
鉴于制作荷叶茶和荷叶面的原材料——鲜嫩荷叶不易长期保存,且不便长途运输,否则将影响成色与品质。在市农科院的指导下,目前西山村正向有关部门申报建设加工厂,预计投资余万元,购买消毒机、面粉机、烘干机等设备,批量化投入生产,延伸产业链条。
任明洪还将目光瞄准了西山村另一个重要农产品——甜柿。甜柿是西山村传统特产之一,每年,村里的甜柿产量超过40吨,但前几年,销路却不怎么顺畅。年,专业合作社向农民收购甜柿的价格仅5毛钱一斤,加上政府每斤3毛的补贴,农户每斤甜柿仅能卖到8毛钱,利润很少。
任明洪了解了甜柿的种植特性和销售前景后,他认为,实际上城市中对于新鲜甜柿的需求量并不少,西山缺少的,只是一个好的渠道。
所以,一方面他联系村里的甜柿种植户李树群,让他向附近的村民分享种植技术,帮助村民义务嫁接,去年10月17日,李树群因帮助村民种植甜柿,还获评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另一方面,任明洪利用自己在主城的人脉资源,建立直销渠道。年,任明洪解决了西山村近1/4的甜柿的销量,村民们的卖价竟达到了每斤5元。今年9月,西山村的甜柿又已经挂满枝头,又是丰收的一年。
为配合互联网销售,在任明洪的倡议下,西山村还注册了“西山源”商标,建立了“西山苗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