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法课的时候,老师就介绍了砚台,说安徽歙砚冠居名砚之首,素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歙砚密度大,托到手上如黄金般坠手,质地幼滑柔嫩,有“孩儿面”之称……
老师讲的这些我也知道,但是在使用上,我想说体验度不高,研磨出的墨色还没有普通墨汁浓厚,而且研多了放到下次用就会变质甚至变味,这并不符合歙砚传说中的“发墨细腻,墨不干涸”的特质。
其实我这块歙砚单看外观精巧可爱,而且还量身定制了香樟木的砚盒,既可以摆在案头也可以随身携带,买的时候老板就说这种掌中宝素砚最适合初学者练习小楷,古朴淡雅,也是把玩欣赏的好物,可就是为什么不好用呢?
老师听完我说的以后,直接问我新砚台买回来你开砚了吗?
我一脸的懵逼,老师接着说,歙砚上面有一层蜡质,这也是砚厂对待售的砚台一种保养,但是第一次使用这层蜡质就要洗掉,不然会影响发墨,这也是你觉得不好用的原因之一。
老师让我买砂纸,目的内种,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不过到时候照着买就可以了,砂纸打磨的时候不可以干磨滴上一两滴清水,一定要干净的清水,整个墨堂打磨上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了,然后擦拭干净,这样研出的墨就会浓稠细腻。
我越听心里越痒痒,可是老师越说越有兴致,告诉我新墨在研磨的时候不可用力,墨要笔直树立不然棱角会划伤砚面,研磨的时候要柔而不疾,可前后研也可以打圈研,但要保持一定频率……
“最后”老师终于说到最后了,就是我蓄墨发干的问题,原来我一直以来理解错了,这个“墨不干涸”不是说留点墨汁不会干,而是歙砚研出来的墨耐用,不涩,而我这种留墨不洗的方法恰恰是对砚台的一种伤害,不但对砚台,甚至对毛笔都是种伤害。
歙砚一定是用多少研多少,用毕一定要清洗干净,一定不能用硬物擦洗……虽然老师很啰嗦,但是我也确实受教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