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隶书取法何处为何非议者众作者这样说,你

书文|郭名高

大字和小字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少不了来回翻腾,我视作烙烧饼。烧饼的一面贴着锅底久了,就会烤焦,另一面则夹生不熟。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写大字。每日站四五个小时,或《石鼓文》,或《开母庙石阙》,尔后又是《衡方碑》。每个系列,我都会持续月余,常觉得意犹未尽,又不得不草草场收场。这与饮茶颇为相似,总喝某一种,肠胃便会出来使性子。天气转寒,腰椎、颈椎疼折磨的我难以为继,索性坐下来临《王建之墓志》,重温《鲜于璜碑》。

1

一壶茶,几页帖。晨光从东窗闯入,照亮那盆九里香;夕阳自西户倒泻,亮堂一方古砖。砖上有铭文四字,曰:“长乐富贵。”砚池墨尽,案头纸满。忽一日,我想做些临创结合的功课,纸是水纹宣,一律四尺四开,内容多取唐诗,皆为七绝。

抚古不泥古,挥运不悖法。书法有三要:一曰关系,二曰分寸,三曰书卷气。

关系即法度,由习古而得。笔法讲究方圆、藏露、顺逆、曲直和中侧锋变化,方笔主刚贵不僵,圆画取柔却不弱。线条尚厚、尚松、尚活,再佐以金石气方妙;结体分纵横、大小、正欹、揖让、错落,可以积累个人字法,但绝不机械照搬,旨在因势赋形,圆融邻里;章法排布,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走马,尤忌平铺直陈、状如算子。

2

关系立而格调始,其关捩在分寸。《庄子·天道》中提到轮扁斫轮一事,轮扁说:“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分寸是写字与书法的分水岭,其要在实践、在领悟。作品面目往往折射一个书家的境界,由平正到险绝,再复归平正,既是美学,也是感悟和经验的延续。

书卷气上承分寸,合以节奏、心境、学养,罕其难而弥足珍贵。

临帖大抵可以解决关系问题,时参己意,于分寸则大有裨益。铁杵成针,水滴石穿,功深而艺进,对此不可有半点懈怠。心系一处,再广以圣贤之文、大家之语滋润,腹有诗书墨便生香。

3

在整个书写过程中,临帖之比占其八,挥运居其二,持续近月,的小品二十幅。虽是片纸短句,但绝不草率了事。每幅字在钤印前都经过多次打磨、调整,未必尽佳,态度还是严谨的。

见者询其源,《张迁》乎?《乙瑛》乎?《曹全》乎?他们习惯以己之识度之,又觉似是而非。此问颇难回复,思忖片刻,我还是说:人自出那日起,由小渐大,再趋于老去,究竟吃了多少东西才长成这样?看得出的是奶粉,是五谷杂粮、鸡鸭鱼肉,吸收幻化后的却是八尺身躯。苏轼尝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艺术不是简单地复制,消化能力跟不上,即便拟古可乱真,也没多大价值。艺术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和表达自我。书讲人品,不唯伦理道德,单纯、独立、倔强、上进、积极于作品中皆有反映。

4

余之近作朝《王建之墓志》靠得比较近,起收、线形多取方笔,得阳刚之气,又力戒僵死之弊。在此基础上,辅以弧线和圆笔使其更趋丰富。同时,直线多而曲线寡,偶施短画、虚笔以增添些许趣味。若论字法,“山”、“万”、“里”、“西”等字直取《王建之墓志》,“上”、“辽”、“边”等字见于《鲜于璜碑》。这些小品聚于一处,雷同的字比较多,如果独立把玩,尚能和谐得宜、不显重复。此外,还有一些偏旁或笔画源于汉碑诸品或《王建之墓志》,再经个人整合、衍变,具备标识性特点。此类玩法最广,乃“合”而后的“隔”。另外,汉简及《王建之墓志》时见楷书笔法,如撇画,也被我杂揉其中,以丰富表现元素。隶书的波磔极为普遍,反捺却少,偶尔用之,颇见奇趣。

5

临帖是为自己开了一扇窗,要允许新元素进来。若毫无节制,疏于固本培元,则无异于猴子掰包谷。风格是慢慢滋养出来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风景,步子跨得太快,所见不过浮光掠影。

这些作品分两列铺排开来,乍看颇有些气势,侧顾,正视,或于灯下端详,或在余霞一隅品咂,俯身拍照,举步视频。窗外阳光时有照拂,室内花草常见摇曳,它们都是我的伙伴,也见证了我的苦辣与酸甜。五味具臻,方为生活。是为记。

2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