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花清供,赠君一枝三月春

清居廉清供图春和日暖景明,小桥流水飞红,虽暂不能畅游,无妨,赠君瓶花一枝春,同赏。瓶花清供,一支便得意趣得风雅,它是一门古老的生活艺术。瓶花,是历代文人的博古清玩之一。提及,可以明代文人的情致生活做例,明代的风雅,多有隐士之风。不管是游山玩水,还是书斋哲思,都有其审美追求,案头瓶花,也是明代文人寄托山林之思之意的审美物什之一。赵之谦清供图明代文人对生活美有多讲究呢?他们为此作理论著述,只瓶花一项,就有完备品评原则。除了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之一的《燕闲清赏笺》部分有专章论述外,明代张谦德(张丑)的《瓶花谱》、袁宏道《瓶史》更是瓶花专著中的著论。明末清初陈洪绶《瓶花图》值得拎出来单独一说的是高濂的《遵生八笺》,其本是养生论著,其中一笺《燕闲清赏笺》,把赏鉴清玩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古铜玉器、碑帖、绘画、古琴、评香、瓶花,所包含内容广泛。言外来说,鉴赏清玩,并不只是玩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性情,心情好了,自然有益于养生长寿。案头风雅,有准有则。明人的瓶花,从瓶器、选花到瓶与花的搭配都有其论说。择瓶瓷铜为上,金银为下陈洪绶《歌诗图》明人尚清雅之风,更偏爱瓷铜的质感。《瓶花谱》有云:“铜器之可用插花者,曰尊、曰瓶、曰觚、曰壶。古人原用贮酒,今取以插花,极似和宜。古铜瓶钵,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陶器入土千年亦然……春冬用铜,夏秋用瓷,因乎时也。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贵瓷铜,贱金银,尚清雅也。”除材质外。花瓶器皿选择,忌有环,忌成对。这是高濂和张丑在花瓶外形方面的共同主张。高濂强调:“忌用小口瓮肚瘦足药坛,忌用葫芦瓶。凡瓶忌雕花妆彩花架,忌置当空几上,致有颠覆之患。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张丑道:“口欲小而足欲厚,取其安稳而不泄气也。瓶宁瘦毋过壮,宁小毋过大,极高者不可过一尺,得六七寸四五寸瓶插贮佳,若太小则养花又不能久。”齐白石寒梅图除此之外,斋瓶宜矮小。因为瓶花清供,多供于书斋,与其他场所所用花瓶不同。高濂曾说:“若书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短瓶、纸槌瓶、鹅颈瓶、花觚、高低二种八卦方瓶、茄袋瓶各制小瓶”。袁宏亦言:“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不然与家堂香火何异,虽旧亦俗也。”总而言之,对于花器的选择,需从材质、外形、大小、所置地点方面来考虑。折枝堂斋有别,种类有别金廷标《仕女簪花图》高濂认为,瓶花置于庭堂中和置于斋中是不一样的,折花的原则故是有区别的。其认为堂中插花,“折花须择大枝”,书斋插花,“折宜瘦巧”,认为“如瑞香、梅花、水仙、粉红山茶、腊梅,皆冬月妙品”,花的种类都以一到两种为宜。溥儒岁寒三友张谦德亦赞同“止可一种两种,稍过多便冗杂可厌”,但“独秋花不论也”,其曾仿照宋代张翌《花经九命升降》以“九品九命”列出数十种花的品级高低,以便插花时明了主副搭配。袁宏道也认为“插花不可太紧,亦不可太瘦”,数量最好限制在两三种。并且具体建议了四时宜插之花:春为梅、海棠,夏为牡丹、芍药、石榴,秋为木墀、莲、菊,冬为腊梅。并强调即使以“竹柏数枝以充之”,也不应“滥及凡卉”。即花枝肥瘦,需择境择类。瓶与花瓶花相对,尚简去繁溥儒岁朝清供高濂认为:假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撒左右,覆瓶两旁之半,则雅。若瓶高瘦,却宜一高一低双枝,或屈曲斜袅,较瓶身少短数寸,似佳。最忌花瘦于瓶,又忌繁杂。如缚成把,殊无雅趣。若小瓶插花,令花出瓶,须较瓶身短少二寸,如八寸长瓶,花只六七寸方妙。若瓶矮者,花高于瓶二三寸,亦可插花有态,可供清赏。慈禧清供图张丑在“插贮”一节中讲到花枝与瓶器的关系大抵与高濂相似,认为太高太低都不合适:“大率插花须要花与瓶称,令花稍高于瓶。假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花出瓶口八九寸乃佳。忌太高,太高瓶易仆,忌太低,太低雅趣失”。总的来说,瓶花的选择搭配要恰到好处,多一分太俗,少一分太瘦。邹一桂、郎世宁《瓶花》瓶花清供,案头雅玩,除了以志表情,寄托情思之外,它也是人生活意趣的体现,其不仅有人文意义,也给生命增添了一丝灵动的活泼感。三月悄然而至,我们热爱春华秋实,了知梦需种,才能收。此时此刻,来日回想,定多珍惜。本无所有,述一页瓶花清供,聊赠君一枝三月春。清风明月,愿山人皆安,来日方长。溥儒清供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