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精致的竹臂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7148070539626801&wfr=spider&for=pc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周进琪源自宋元时期的臂搁,到了明清期间,因竹具有挺拔有节,宁折不弯,清丽秀美的特性,与文人追求的正直、淡泊、清高的人格相吻合,虽材质纯朴,却风雅绝俗而倍受推崇,成了制作臂搁的重要材质。清人金元钰所著的《竹人录》中,仅嘉定周边,就有记录在书中的上百名竹刻艺术家参与其中。充满艺术趣味的竹刻臂搁风靡流行,成为文人案头的喜爱之物。臂搁的出现,主要与古人的书写用具和方式有密切关系。旧时毛笔书写自上而下或自右而左,衣袖掠过时,极易污损未干的字迹。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臂搁这样描述:“肚稍虚起,恐惹字墨”。臂搁的功效在覆于纸上,枕于腕下,避免墨迹污衣袖,又让悬空的臂腕免于受累。若逢盛夏,竹制的臂搁性凉,有祛暑功效,无忧汗渍洇湿纸张。还可充当镇纸,防止纸被风掀起。精雕细刻诗文图案的竹臂搁,成了具有实用和观赏功能的文房雅物。臂搁传承至今,名人辈出。雕刻技法从阴刻、浅刻、线刻、留青、陷地深刻等日渐丰富,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书法诗词、警句格言等,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我有一块外表呈竹子外挺内陷自然弯曲状,长33.8厘米,宽10厘米,清雅精致的留青竹刻臂搁。画面构图精巧,下部是飘然起伏宽大的荷叶,点缀着摇曳的小草,其中横斜一朵绽放的荷花。左上角隐约露出一段虬劲柳树,隔空画面后,又下垂伸展出飘逸的柳叶,旁有迎风欲穿柳枝的翠鸟。右上方落款:癸酉夏舍予画秉方刻,另有一方小巧纤细的朱文“徐”字印章。细看叶脉上纹理纤毫毕现,花瓣中花蕊清晰可见;远处雾气弥漫滃郁,似有无数涌动的荷叶。整幅作品意趣隽永,层次明暗分明,留白错落有致,尽显空灵幽静景象,给人以清风拂面的动感。这块题为《荷塘翠鸟》的臂搁,是老友徐秉方老师于年刻制的精品之作,曾收录《徐秉方竹刻集》《竹刻留青第一家》两本专著中。其精妙之处是仅在0.1毫米的竹青上,层层剔刻,将中国画墨分五色,浓淡虚实的韵味,笔墨意趣的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在给我分析这件作品时说,既要完整保留画作的珍贵原貌,又要用留青技法进行二次创作,其中最难处理的是柳叶重叠间,产生的细小不规则间隙,一般刀具根本无法施展。为此他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奇特的刀具,凭借对中国画深厚的领悟,高超娴熟的技艺,经长达一个多月伏案奏刀,这件融画意墨趣刀味为一体、精美传神的作品才完成。如今随着时代进步,蘸墨挥毫已不再是日常的书写方式,臂搁的实用功能也渐行渐远。但汇集诗、书、画、印,且富有书卷气和传统工艺的臂搁,其观赏功能日益突显,尤其历代名家作品,更是受到青睐,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雅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