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落下帷幕,考生们迎来短暂的放松,但是高考期间学生们创造出来的梗还流传在网络之上,比如“本手、妙手、俗手,和我的无从下手”。
以考生的反应来看,除了自主命题的城市,其他地区难度普遍较高,第一科语文的作文就难上了热搜,一个《红楼梦》的素材打的学生措手不及,之后数学也“不负众望”被吐槽了。
数学发两张草稿纸被学生称赞“贴心”,原来草稿纸还另有“妙用”
有学生自嘲“发了两张草稿纸真贴心,哭了一个半小时刚好够擦”,有学生留言“我这就发一张草稿纸,连擦眼泪都不够”,学生的吐槽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当发了两张草稿纸的时候,聪明的学生就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了,肯定是因为题比较费草稿纸才多发一张,最后果然是难出了新高度。
不过学生也只是考完再网上吐槽一下,毕竟考试的难度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能靠吐槽来排解一下焦虑的心情,真实的考试中学生们可都宝贝着草稿纸呢。
众所周知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杜绝作弊的情况,高考是不允许学生自带草稿纸的,考生在开考前统一发放草稿纸,而且要求学生在草稿纸写上名字、考号、座位号信息。
数学这样的理科科目需要计算的题比较多,为了不浪费有限的草稿纸的地方,学生即使在草稿上运算也会尽量地写得工整一些。
考完试草稿纸要按照考生和考场统一的和试卷收集起来,缺一张都是问题,有学生不理解,一张草稿纸而已,有必要这么紧张吗?就算是把草稿纸带出考场又能怎样?其实高考中的草稿纸还另有“妙用”。
高考为啥不让带走草稿纸?除了防止作弊,还有一个“隐藏作用”
多年来高考都是不允许将草稿纸带出考场的,有人觉得没必要,试已经考完了,带着草稿纸出去对对答案估一下分还不行吗?其实不只是为了防止作弊,此前一位高考生的情况就说明了草稿纸不带出考场的必要性。
河南一考生高考后估分分,家长和老师都很替他开心,而成绩出来了却让众人大跌眼镜,该考生的高考成绩只有分。
该考生高中的小考成绩普遍都很好,所以老师、同学和家长都对这个成绩很惊讶,考生本人也接受不了如此大的落差,便向教育部门申请调查,考生和家长怀疑答题卡被动了手脚。
而结果再次反转,经过调查和比对后,证实答题卡和草稿纸上的字迹是一致的,考生的成绩确实是分,不存在掉包的情况,考生必须要接受现实了。
这就是草稿纸的“隐藏作用”,当考生对成绩不满意,质疑答题卡有问题时,草稿纸就是证据,既能帮助学生查明真相,也能还相关部门清白,如果被带出考场就无从查证了。
很多人会觉得平时能考多分的学生怎么可能高考只考多分,可实际上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只是比较少而已。
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明明平时成绩很好,一到大型考试就拉胯,导致考不出真实水平,还有的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不严谨,日常考试为了成绩好看会作弊,等到大型考试的时候就暴露真实水平了。
考试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作弊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
学生时代要经历无数次的考试,到了高三更是“一周一小考,半月一大考”,校内自行安排的考试一般监考力度没有那么严格,给了一些学生钻空子的机会。
明明是什么水平自己最清楚,就算是考了全校第一该上专科还是上专科,可就是有的学生不愿意面对现实,为了分数好看或者为了父母开心,使用一些作弊的小伎俩达到虚假的好成绩。
当被同学和父母称赞的时候,那一刻确实会很有满足感,可学生要清楚作弊抄来的分数是“偷来”的,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到了严格的大型考试中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上的落差感更大。
考试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每一次考试都是进步的机会,不要小看日常的小考,如果没有考试学生就无从得知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也就没办法进步。
所以学生要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场考试,分数不好看也没关系,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要战胜的也是自己。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平时成绩很好一到大考就“拉胯”的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