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威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宋钧窑鼓钉洗,仿青铜器造型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件保存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宋钧窑鼓钉洗。我们首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洗。洗是中国文人书房当中的一种用具。主要是用来毛笔蘸墨或者是储存水,清洗毛笔使用的。
洗,虽然不在文房四宝之列,但却是文人所使用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案头瓷器。鼓钉洗,意义是在这种洗的表面,有一种鼓起的小鼓钉。这种鼓钉是来源于古代青铜器的一种造型。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尤其是鼎和编钟类的青铜器上,会经常看到凸起的鼓钉。
宋代的时候,由于受到节俭之风的影响,使得宋代的帝王将祭祀或者使用当中的青铜器和玉器,纷纷用瓷器来加以取代。但毕竟在祭祀当中要有一定的形象,因此便将瓷器,烧成青铜器的样子。鼓钉便是保留了青铜器上形象。在光滑的表面上,用凸起的鼓钉作为装饰,使得这种瓷器表现出一种古香古色的风格。鼓钉洗便保留了这种特有的风格。
宋代的时候是,一个文人治国的天下。因此文人书房的用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房四宝之外,其它如镇纸、臂搁、笔洗等也层出不穷。宋代的五大名窑,以及其他窑口,对这些瓷器都进行了大量的烧制。尤其以五大名窑为主,烧制了大量文人书房用具。其中鼓钉洗就是各大名窑,非常喜爱烧造的一大题材。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件宋钧窑鼓钉洗,就是钧窑仿照青铜器造型,烧制的一件非常精美的瓷器。关于鼓钉洗的造型,还有一个非常优美的传说。据说是宋徽宗成为帝王以后,虽然每日都在苦练自己的书法,但是却没有什么大的进步。一次宋徽宗在醉酒之后拿起笔来,龙飞凤舞的开始书写,听到了有隐隐的鼓声,好像在为写字在伴奏。伴随着有节奏的鼓声,宋徽宗写起字来非常的流畅,酒醒了之后看到自己写的字非常的有神韵,于是便问身边的人过程如何?身边的人变以实情相告。
宋徽宗将这个故事说给身边的大臣,在大臣的建议下,命令宫廷烧制瓷器的各大窑口,烧制这种有鼓钉形状的笔洗。当工匠们按照宋徽宗的要求,烧制出了这种带有鼓钉形状的仿古笔洗后,宋徽宗用它来继续写字,发现果然,书法造诣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后来,宋徽宗一举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瘦金体。
宋徽宗高兴之余,便把鼓钉洗封为国宝,并且亲自御书了“钧官窑鼓钉神洗”几个大字,这就是鼓钉洗的由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件钧窑鼓钉洗,保存在现在英国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