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意别人,内心自卑怎么破这个方法,帮你

贵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5817683.html

镜子物语:无论何时都要坚信,你生来自带光彩,你的尊严,与别人无关。

5月6日,宁波银行的一名员工跳楼自杀了。舆论哗然。

他的太太在微博里写道,死前一个月,他嘴里念叨最多的是:

“这个项目就是做不成啊怎么办。”“可是领导提拔我就是做这个项目呀,我怎么会不行。”“是我能力问题,我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智商太低了我情商太低了,是我的原因。”

逝者已矣,我们无法认定,这就是他自杀的直接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内心很不自信。

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对自己价值高低的内在评价,是自尊、自信的源头。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优秀,骨子里却可能是极度自卑的。

在现代职场人之中,自我价值感偏低的现象很普遍。表现就是:急切地渴望成功,时时需要用他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稍遇失败或挫折,就会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对自己大加批判。

而越是如此,自我价值感就会越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那该怎么办?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摆脱自卑,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不能依靠外界,关键是要纠正思维的偏差,对自己形成准确客观的判断。

01自卑从哪里来?

想要摆脱骨子里的自卑,我们就要首先找到它的根源。

心理学研究证实:自卑的种子,往往在我们的幼年时期就种下了。

小时候,谁都会犯错,犯了错会受到父母的批评。而我们的父母并不完美,他们很容易把对孩子的批评与“道德”挂钩。

你也许不小心打碎了碗,如果妈妈纠正你的行为时流露出“你很差劲”的信息,就指引你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让你认识到犯错误就意味着你很糟糕。

如果孩子听到有人说他懒,说他笨,说他自私,或像神经病,他会很快忘记具体场景,但那种挫败感却久久无法消散。

孩子是一张白纸,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会将父母、老师的教导和责备内化,把别人的批评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批评。

到现在,如果你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碗,你内心的批评者就会说:“怎么连只碗都拿不住,真笨。”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自我批评如影随形,并因其具有的某种短暂“安慰剂”的作用,而不断得到强化。

比如一个人想要换一份更有创造力的工作,却舍不得眼前工作的稳定,这时他内心的批评者发话了:“你没有足够的天分,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样一想,焦虑水平瞬间下降。

再比如,当一个人已经首先把自己骂得一无是处时,其他人再怎么贬低他,都会在他的意料之中。

一个失业的中年人曾这样说:“被裁员后,我就称自己是个失败者。我认为这么说可以保护自己。”

《自尊》一书中指出,任何能够偶尔缓解压力和焦虑的事情都能得到强化,从而让人上瘾,发泄怒火、怨天尤人、自我批评都是这样。但这种批评带来的只是消极、短暂的压力释放,长此以往,一个人的自信心必定会受到严重挫伤。

02错误的补偿

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渴求一种生存的尊严,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会让人很不舒服,于是会竭力寻求某种补偿。

但是太多人在这种寻求中迷失了方向。

人们无休止地追求成功,执着于金钱、名声和地位,不只是为了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想以此满足自我认同的渴望。

某种程度上,追求他人的认可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但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较低,就很有可能把外界的认可看得无比重要,完全用他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所言:“如果察觉到别人并不怎么喜爱或尊敬我们时,我们就很难对自己保持信心。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

而他人的看法未必准确,也是你无法掌控的,将自我价值建立于其上,得不到认可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

不是每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都会像宁波银行职员那般极端,但正如德波顿说的那样:“过多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