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表扬第九期余杭区疫线最美农村党员

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余杭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挺身而出挑重担,带头冲锋战“疫”情,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本期通报表扬的是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农村党员,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对标先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防疫一线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忠诚奉献,越是艰险越向前,不获全胜不收兵,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带着儿子上“疫”线

运河街道双桥村党员胡春洪

胡春洪父子二人一起张贴宣传公告

大年三十以来,胡春洪一直带着儿子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线。“关键时刻,我们党员就是要冲在前面,我的儿子是一名共青团员,也能出把力。”听说村里志愿者人手不足,他立马回家发动儿子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父子俩在居家观察点轮班值守,配合默契。“今天的菜给你放门口了,尽快来取啊!”这边胡春洪正给居家隔离对象打着电话,那边儿子就利索地从他刚停下的面包车里取出了菜,放到了隔离户的大门口。一天,胡春洪又带上儿子,把一批测温枪送到了村里。“村里防疫物资紧缺,这是我爸想办法买来的,都捐给村里!”没等父亲开口,儿子抢先说起来,“我爸是党员,我们全家都要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我是共产党员,不出来怎么行?”

乔司街道方桥村党员高德贤

高德贤(左一)参加志愿服务

“我是共产党员,不出来怎么行?”,面对浙江卫视记者的询问,已74岁高龄、54年党龄的老党员高德贤回答的就是这么简单而朴实的一句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他主动请缨、勇敢逆行,既当宣传员、引导员、监督员,又当服务员。从年三十晚开始,与年青力壮的网格员一道,对方桥村4组46户农居户、余间出租房逐一上门进行排摸,逐户发放宣传单倡仪书,细致交代房东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因疫情防控,请您近期不要返回乔司”,他逐一致电尚在老家的承租户,尤其是重疫区籍的,他更是一再叮嘱、一再劝导,基本上两三天联系一次。实施居家隔离观察以来,帮助隔离人员买米买油送上门,每日不断,他的手机俨然成了服务热线。大年初三开始,村主要出入口共设置了7个志愿者服务卡点,高德贤作为5组9组服务卡点临时党支部成员,不仅坚持准时到岗到位,还让儿子、孙子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祖孙三代”白天买米运粮、晚上8点至早上8点值班值守,始终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真正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和“守护神”。

寒夜里的暖心送餐员

塘栖镇柴家坞村党员沈晓芬

沈晓芬(左一)为防疫人员送去夜宵

“疫情面前,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疫情发生后,沈晓芬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村筛查点执勤,耐心为防控意识不到位的村民讲解防疫知识,及时劝散集聚人群。同时,她还带领48位党员和村民,连续22天变着花样地为坚守在村内三个筛查点的一线志愿者们送去了44顿点心,今天刺毛肉圆、明天粽子、后天青团……出资出力,毫无怨言。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当很多人已进入了梦乡,沈晓芬却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她不仅自己上灶下厨,还开车帮忙运送夜宵。为了能让大家吃到热腾腾的夜宵,做事周到的她还找来很多泡沫箱,给夜宵保温用。村里的志愿者都很感动,“在寒风中能吃到这些点心,我们感到十分暖心。”

有家不回的电工师傅

崇贤街道沿山村党员顾泉荣

顾泉荣检查电力设施,做好电力保障

沿山村的电工顾泉荣是一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从年初二起就冲锋在战“疫”一线,不但和村干部一起值班执勤、排摸疫情、上门测量体温,还负责做好各类电力保障工作,为各个卡点拉好电线、安装电灯、运送物资。2月7日顾师傅的女儿从天津探亲回来,需居家医学观察14天,为不影响“抗疫”,顾师傅索性从家中搬出来,到亲戚家借住。2月9日晚上8点,沿山村拆迁安置小区电力总闸突然起火,整个小区停电,在这特殊时期,电力部门无法及时赶来修理。在与电力部门沟通后,顾师傅第一时间赶去现场,经过紧张抢修,终于在晚上9点半恢复了供电,保障了小区住户的正常生活。

为村民安全筑牢“防护墙”

良渚街道新港村党员周元龙

周元龙为外来人员测量体温

一把额温枪在手,填好每张登记表,详细记录每辆进出车辆、人员的信息,这是周元龙在临时检查点上每天都要做的事。周元龙是新港村的老党员,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卡点执勤。看着老爸这么积极,周元龙的儿子和女儿也纷纷加入村里的防疫工作。“他们一开始还不让我出来,说我年纪大了。我才59岁,让我坐在家里,我干着急啊!”深夜11点,新港村的村道格外空旷,而穿着红马甲的周元龙依然在村里来回巡逻,不放过一个“犄角旮旯”。“白天村里管得严,我怕有些人想晚上钻空子偷摸进来。”凌晨,到了交接班的时间,周元龙也不忘提醒工作人员,“千万不能松懈,排查仔细。”在做好检查点负责人的同时,周元龙还是村级疫情“宣传员”和组级防控“排查员”。截止目前,累计发放宣传小报余份,对组内76户农户持续开展好动态化地毯式管理,完善“一户一表”日报已成为他近期一项日常工作。

睡在家门口的爸爸

仁和街道洛阳村党员陈斌

陈斌是仁和街道洛阳村治保主任。2月4日晚上,他刚刚从卡口上轮班结束,回到家门口跟出去倒垃圾的儿子匆忙打了个照面,本想着妻子和女儿都休息了,生怕进门后进行全身消毒声音太大,就先坐在门口休息一下。可忙活了一整天的陈斌两个眼皮忍不住地打架,顾不得楼道里呼呼灌进来的冷风,裹着军大衣就睡着了。倒完垃圾的儿子上楼看见了爸爸累倒睡在门口的样子,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从大年初一晚上开始,陈斌已经奔赴在防疫的第一线。当晚,村里就紧急召开会议安排人员摸排执勤。陈斌被安排在了仁良花苑,虽然就在自家小区,可从工作正式开始后,陈斌几乎成了个“不着家的人”。排摸人员、执勤站岗、给居家观察人员送物资、登记出入信息……作为一名党员,陈斌放弃了团聚的机会,始终冲在第一线。

24小时待命的“编外”救护车司机

余杭街道洪桐村党员陈忠

陈忠开着救护车无偿接送病人

疫情开始后,面对各种医疗物资紧缺问题,余杭随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党员陈忠主动把厂里原有的多个口罩捐赠给村社区、杭徽高速杭州西出口执勤点等战“疫”一线,更是将公司原采购的8辆救护车,5辆支援杭州主城区,还有3辆每天由他和同事专门成立的护送车队,24小时往返余杭各地,抢着运送发热病人。24小时在线待命,有呼必应。疫情严重时期,两天之内一共接送发热病人12人,每天深夜12点才回家。作为一名有着8年医院救护车司机经验的“编外”医护人员,在这非常时刻毅然选择无偿提供救护运送服务,“要紧关头大家团结一致,‘老司机’不上,谁上?”陈忠的一句话掷地有声。

全程跪姿办公背后的故事

瓶窑镇彭公村党员何炎祥

跪姿办公,不是不注重基层工作形象。图片上的小伙叫何炎祥,从大年初一值班到现在没休息,就这样一直办公。同事拍照片传到朋友圈,何炎祥有些小“尴尬”。“年三十去余杭三院做了个小手术,不方便坐着。”何炎祥说。疫情发生以来,何炎祥一人负责全村隔离家庭的信息录入、每天体温上报工作以及汇总各类材料,常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长时间在案头工作,自己又不能坐着,何炎祥就找来装文件的纸板箱,垫在膝盖下面,相比站姿,这样打字会舒服一点。做完案头工作后,他就去赶去卡点执勤,给夜班执勤送水、口罩、体温计、方便面等,也活动一下跪麻了的小腿。为了方便工作,何炎祥索性就在村委安了“卧室”,办公室没有床,就把两张桌子一拼,铺上军用棉被就当床睡了。“我是基层工作者,这时候应该奋战在一线。”

为抗“疫”奔走的热心村民

径山镇径山村党员朱秋英

朱秋英(右一)为径山镇政府送来口罩

径山竹林山庄负责人朱秋英最近可忙得很,虽然农庄暂时不营业了,但每天还是忙得脚不沾地。她是径山村的党员,得知村里需要志愿者入户宣传排查,1月26日就加入志愿者队伍,每天戴着口罩出入各家各户,解释疫情管控措施、排查外来人员。知道现在口罩紧缺,她让在日本留学的女儿跑了12家店买到个口罩,EMS寄到径山镇防疫指挥部,她自己又委托朋友几经周折购得1只口罩,在2月1日无偿送给抗“疫”一线人员。从1月30日开始,她就每天变着花样做点心,粽子、茶叶蛋、红糖馒头......下午3点和晚上10点,准时将热腾腾的点心送到防疫卡口志愿者和其他一线的工作人员的手上,她说:“农家乐歇业,但我是党员,党员不能歇业。”

“为大家服务,我有用不完的力气”

鸬鸟镇前庄村党汪林忠

汪林忠(右一)在入村口执勤站岗

几天前,鸬鸟镇红十字会账户收到了一笔5万元捐款,捐款人名叫汪林忠,是平天物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面对疫情,他第一时间报名村里志愿者,并主动承接了太平农贸市场的管理任务,每天组织人员对进入市场的村民测量体温,叮嘱他们戴口罩才能进。考虑到组里交通位置特殊,汪林忠又向组长提议在路口自发设置一个卡点,每家出1人,每两人一班,轮流值守。汪林忠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至少在外面忙碌15小时,一刻不停,除了回家补觉,他家里基本不待。他还帮助村里四个卡点搭设帐篷,把公司和家里的洒水车、汽车、货车都派到了前线,并提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当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这么拼,他的回答很直白、也很淳朴:“为大家服务,我有用不完的力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