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
原文来源:微故宫,原文作者:刘学军,原文发布于年04月18日原文标题:故宫出版|从绘画分科看古人情趣
在花鸟、山水、人物这些绘画大类之下,梳理出“草虫”“梅花”“点景”“树石”“兰菊”“蔬果”“高士”“仕女”等喜闻乐见的细分题材,可以更好地展现古人观察生活的视角,落于笔下的则是古人的情趣取向。
通过这些细分题材的画作,我们可以充分理解何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草 虫
自北宋绘画分科以后,“草虫”一直都是花鸟门下一类非常重要的题材(这个分法是参照了食物链吗?鸟吃虫,虫吃草?)。
早在《诗经》中就有以“草虫”为题的名篇,“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虽然说的是草虫,抒发的却是男女思念之情。这里喓音腰,指鸣叫的声音;趯,意为跳跃。
这句话字面的意思解释了草虫就是在草野间会跳跃、会鸣叫的一种昆虫,按现下的话,就是草窠儿里蹦的。在宋人的绘画作品当中,出现的多为蝗虫、蝈蝈、螳螂诸类。
而今人草虫的概念就要广泛得多,还包含了蝶、蜂、蝉等这些飞来飞去的昆虫。无论宋人还是今人,草虫之类绘画作品,多的是郊野之趣,虽小,亦可以托物言志。
我们看看历代名家笔下的草虫诸像吧。
五代 黄筌 写生珍禽图卷
数数看,有哪些草虫?
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页
哈,螳螂、蝉、蝗虫、蜻蜓四兄弟会餐葡萄。
慢!不是螳螂捕蝉吗?
宋 艳艳女史 花卉草虫图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据记载,这位艳艳女史是南宋封州一官吏小妾,擅长山水花鸟画。此画是其唯一传世作品,艳而不俗,充满灵动。可惜不知其姓名,也不知此名号是何来历。
元 任仁发(传)葡萄垂架图页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筋脉细腻,仿佛元代的X光片
元 坚白子 草虫卷(局部)
呵呵,这不屎壳螂吗,被古人封为“转丸手”
从宋入元,文人水墨,以书入画渐渐蔚然成观,“水墨写意草虫”“水墨工笔草虫”这样的细分画科也随之而来。
图中两只小小的“转丸手”画得生动有趣,加上整幅留白,透露出的是作者清旷的意境。
明 朱瞻基 花卉草虫卷(局部)
明宣宗朱瞻基艺术造诣高,皇帝做得好,这样的德艺双馨不多见啊。怎么觉得他是见过艳艳女史的作品,并且心有向往之的。
梅 花
梅花自成一科,是有道理的。
梅花对中国文人而言,是高洁、信实、不争芳妍诸品格的映照。作为四君子、岁寒三友之一,提到梅花,便具有了强烈民族文化精神的感染力。
《论语》中,孔子对益友有三的描述,“友直,友谅,友多闻”,就是说交这样三种朋友对你有益。
友直,说的松树,正直;友多闻,说的竹,见多识广;友谅指的就是梅花,谅者,信实,梅花报春,从不爽约,最为信实。
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画便以梅花入画。
画梅,由古及今,从设色到水墨,由工入写,由小写意向大写意发展,从疏枝浅蕊到繁花密枝的不同表达,异彩纷呈,历代画家高超的笔墨控制能力与强烈的个性抒发需求在素雅的梅花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画家泼墨挥毫之际,谁不借梅花咏怀,这一脉承传,从未改变。
感受下画家笔下的梅花与心中的梅花。
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页
画梅花,自然少不了这位“天下一人”
宋 扬无咎 四梅图卷(局部)
扬无咎的梅花,由水墨点瓣发展为白描圈线,比之设色,圆嘟嘟,多了分可爱。这位墨梅大师曾将作品进献宫廷,却被徽宗皇帝斥为“村梅”(微笑)。但扬先生心大,从此竟“奉敕村梅”以自嘲、表自傲。
宋 佚名 梅竹双雀图页
这两只雀鸟该是雅士吧
元 王冕 墨梅图卷(局部)
点 景
按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潘一见所说,中国山水画不同于西方风景画的最关键一点就在于它有主题诉求,以至于在表达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之外,行旅、送别、渔樵、隐居、访友等等都是画作的引申主题,而表现这些意象往往通过宫、室、舟、桥、人物、车马等点景,所以点景这一路作为山水画造景的重要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物象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虽不大,但对画作主题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注重造景的唐宋山水。宋郭熙云:“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
我们看看这些佳处。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
正是青山绿水,美丽乡村,人所向往的佳处也。
宋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卷(局部)
宋人画树石工致谨细,屋宇也必须精雅。
元 姚廷美 雪江渔艇图卷(局部)
明 仇英 赤壁图 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又听潘一见老师讲:“唐宋人画屋宇,极其精致,元人开始简洁,至明清就符号化了,这是笔墨的变化,是根据画面的树石笔墨技法而定的。元以后,为了突出笔墨的表现力而弱化了造景,点景随之简化。虽然山水画中的点景并非为点景而作,但作为画面重要的一“点”,是承接画面虚实关系和造景之理的。所以,这些点景在画面中的经营就极为重要。”
受教,这些知识从这套《故宫画谱——中国历代名画类编》的点景一编中可略窥全貌了。
以上分享了近日读《故宫画谱——中国历代名画类编》十四卷的部分所得,也算抛砖。我们就来看看这套书吧。
其书是故宫出版社三年前出版的《故宫画谱——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五十八卷的姊妹篇。
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各家博物馆的传统绘画经典藏品分类入集,将山水、人物、花鸟三大品类中最喜闻乐见的题材拿出单独成册,编成这套十四卷本“类编”,包括《树石》《云水》《点景》《梅花》《兰菊》《竹》《蔬果》《牡丹荷花》《草虫》《禽鸟》《牛马》《高士》《仕女》《佛教人物》。
每一卷作品以时代排序,选取其时最具代表性名家的经典之作,全卷展示并附以细部大图,更便于读者欣赏、研读和临摹。
每一卷的图片数量最多达近三百张,可以说基本囊括该题材现有存世的全部经典作品!
这对于学术研究或技法学习,无疑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一册在手,不必再到处去翻阅资料,该题材名家名作皆在眼前,一路翻阅下来,画法风格,演绎流变历历在目。
即便是不作专业用途,将其置于案头,闲暇时常常翻阅,也是非常美好的艺术享受,每展一页,绢纸色墨,韵味空灵,如云卷云舒慢慢浸入如水时光。
编辑/张林美编/鲁婉卓